分享

北上广为何成为地铁炒作重灾区?

 hlhw随意 2016-01-12
 

    近日网上流传一段“北京男子地铁与人互骂”视频,其中“北京人”夹带着“你是不是来卖早点”之类言辞,被不少网友指为“地域歧视”。经调查,此视频可确认为炒作,两名互“骂”的年轻人均为演员。昨天,当事人之一马先生来到本报接受采访,并向读者和网友道歉。(2016年1月12日中新网)

从上海“凤爪女”到广州“瓜子男”再到北京的“对喷男”继《北上广不相信眼泪》北上广的地铁里也上演着一幕幕狗血剧。本该挺和谐的车厢,却为了丑剧上演流动剧场现实版的《北上广》,加深民众的厌恶感,因为这些都在撕裂了城市的包容与多元,放大了地域歧视的锋芒。也在进一步混淆人们辨清美与丑的价值观,传递着一种与文明相悖的道德观。

它恶意误导社会舆论,加深着阶层之间的断裂与隔膜。虽然北京的“对喷男”比起上海的拒不认错的“凤爪女”好了一些,可是谁又有知道,此刻的道歉也是事先写在剧本里的,不然就无法完成一次完整的“炒作”可我们有些网友还说“知错能改就是好同志。”再说煽起“地域歧视”挑起“地域之争”就是一句道歉就能了事的?此事对媒介传播的警醒,是显而易见的。

法治社会,道德诘责,岂能容忍无底线、无下限的网络炒作。而“凤爪女”居然还“越叫嚣越高价”试问对这些人以及传播者该不该祭出法律的罚单呢?不能只要求网友不传谣、不信谣,却对个别网站网开一面。

“地域歧视”对喷男这段视频在网上传开后,有网友就怀疑当事人和拍摄意在炒作,可是媒体并不介意,因为可观性和可读性巨大的流量带给媒体是财富,所以重复骗人的新闻,媒体做了一次炒作的推手,因为炒作背后都有利益动机,或者说这些炒作也是一种“市场行为”。分析一段时间以来出现的多起地铁炒作事件,除了少数几起自娱自乐,大多数炒作都有着明显的功利之心。有的是“不怕有多丑,就怕不出名”,通过炒作来骗取点击,实现“注意力经济”;有的基于“君子可欺之以方”,通过炒作来骗取同情,直接获取利益。这次“北京男子地铁与人互骂”视频中,两个演员的目的说来也简单,就是要“炒作一下”试图以此博取上位。

  无论是“凤爪女”“瓜子男”还是“对喷男”的“地铁炒作”,还是其他一些事件事实,都让我们失望地看到,现在社会上存在着“投机者投利”的机会和空间,这种反伦理、反价值现象的存在,正是当下我们这个社会的痛点。

     或许在公众舆论的压力下,地铁炒作视频当事人终于知错并向公众道歉,抑或就是剧本的设计,但是道歉本身还是显示了社会正向约束和应有的道德力量。毕竟美好社会是人之所愿人之所望!(随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