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坛三剑客】最时代·最经典—冷军·常青·毛焰新作&经典作品大览(高清珍藏版)
2014-10-22
艺术家传播网
【新朋友】点击标题下面蓝字艺术家传播网添加 【老朋友】点击右上角,转发或分享本篇内容 冷军的油画作品以其独到的构思结合非凡的艺术技巧在当今中国画坛独树一帜,其作品的最大特点就是极端化写实。观者在其画前无不被其画面精致入微的形象与技巧所折服。 画面物体真真切切,置立其间让人心魂荡溢,不仅如此,由于对当代题材与内容的切入给观者精神上也形成全面张力,心灵受到强烈的震颤。 常青发时代先声,认识常青的人,几乎都不会忘记1987年他大学三年级时所画的那张《碗》。那块瓷碗精到的质感,感动了许多人,并在后来的日子,推动了一个技艺精到的中国静物画派。 常青的瓷碗问世,摹仿者蜂起,俨然形成了一个没有组织的瓷碗画派。评论家曾戏称常青是中国油画界奔小康的带头人。后来他在油画人物和静物上创造了一个个经典,近些年在水墨画领域的探索也风生水起,得到圈内外的关注和好评。 毛焰是中国当代油画界的一个怪杰,以极其敏感细致的观念肖像画而备受世人瞩目,早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求学期间,他就以出类拔萃的艺术感受力和创造能力闻名于世。 如果说中国当代有影响的油画家,大都以观念取胜,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社会问题而找到自己的位置,在形式上多少显得有点不够经心的话,那么,毛焰便是极少数在形式探索方面极尽精妙的画家之一。 三剑客之冷军 冷军 1963年出生于四川。1984年毕业于武汉师范学院汉口分院体育艺术系。武汉画院专业画家,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文联副主席,湖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武汉市文联副主席,武汉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多幅作品被国内外艺术机构及私人收藏。 近年来,冷军在油画、版画、国画、瓷板画等各画种间不断尝试,试图探索一条融合古今中外的的艺术道路。他的每个阶段的作品,很多人都认为已经做到极致无法超越,但每次他都不断地给我们带来惊喜,这应得益于儒、释、道对他的熏染。 冷军是中国当代超写实主义油画的领军人物。他的作品层次分明,不拘一格,融雄浑博大与清秀典雅于一体,功力深厚,韵味纯正,风格独立,深受世人瞩目。 肖像之相—小姜 120x60cm 2011年 肖像之像——小罗 2007年,冷军用了一年多的时间,画了一幅震惊中国美术史的肖像画《小罗》,这幅作品在文化部主办的第四届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中获得画院奖。该作品真正达到了“细腻而不腻,逼真而非真”的大师水准。 肖像之相—小唐 2007年 蒙娜丽莎的微笑再设计 《素描-关于蒙娜丽莎微笑的设计》 2005年 版画《圣贤书》 2004年 画室写生之二 50x70cm 2012年 画室写生之八 40x80cm 2012年 武汉市美术馆写生 50x60cm 2011年 画室写生之一 50x70cm 2011年 画室写生之二 50x70cm 2011年 画室写生之五 50x70cm 2010年 画室写生之九 30x100cm 2012年 冷军写生 他的作品并非“照相写实”或“超写实”,而是“超限绘画”—一个日本研究人士提出的概念并被他认可。冷军说:“照相写实”或“超写实”是在缺乏基本造型的情况下利用现代手段达到写实的目的,其实是从根本上否定传统,否定绘画性的(《美术》2009年第11期P54—60《重谈回归传统》),而他的作品则不是。 2012年3月23日至7月2日冷军在大邑刘文彩庄园整整呆了三个月。因为展览白天要开放,他只能在每天六点钟以后,架灯照明在现场进行写生般的创作。这幅长1384cm宽47cm的油画,全景再现了“大邑泥塑收租院”的所有内容。 咪子肖像 2007年 穿红衣的女子 雨香 2012年 雨后 70x50cm 2010年 和秋 40x80cm 2012年 高秋图 90x30cm 2012年 《天光》 195x110cm 2009年 马灯的故事 100x80cm 1991年 五角星 130X130cm 1999年 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金奖 文物-新产品设计 97×126cm 1993年 第二届中国油画展艺术作品奖 世纪风景之三 布面油画 200×105cm 1995年 世纪风景之二 1995年 葡萄 布面油画 32.5×26cm 五个梨子 50x60 2000年 祭器 1993年作 香花与毒草 60x50cm 1997年 冷军国画作品 冷军瓷板画作品1 冷军瓷板画作品2 冷军瓷画作品 三剑客之常青 常青 1965年 生于四川成都,自幼习画 1984年 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附中 1989年 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留附中任教 1997年 于中国美院油画系任教至今 方家姐姐 1993年 乔妈妈手中的光 1994年 白衣少女 1996年 兰衣少女 1996年 安立 1998年 一亭春雨 1999年 本命年 2005年 镜前 2005年 画室中的女孩 2005年 小憩 2005年 午睡 2006年 顶光 2006年 蹲着的女孩儿 2005年 亲密 2000年 牵手 2000年 凝视 1995年 大眼男人 1995年 大桌子之四 2006年 大桌子之三 2005年 碗 38×46cm 1987年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 认识常青的人,几乎都不会忘记1987年他大学三年级时所画的这张《碗》。那块瓷碗的精到的质感,感动了许多人,并在后来的日子,推动了一个技艺精到的中国静物画派。但是,那悬于画面一隅的孤独、那位于长桌边缘的暗示、以及瓷碗锯痕所隐显的岁月沧桑之感,却开启了静物绘画最感人的一面,是许多同类绘画所远远不及的。 美术批评家彭德: 在浙美预展期间,前院长莫朴用拐杖敲着常青的画框指教油画系的师生:“什么是艺术?这就是艺术!” 常青的瓷碗问世,摹仿者蜂起,俨然形成了一个没有组织的瓷碗画派,很快占领市场,卖价甚高。直到1999年,中国美院油画系仍有一位毕业生依样画葫芦地画了一批瓷碗,被收藏家全部收购。殷双喜在杭州时,曾戏称常青是中国油画界奔小康的带头人。 枣红酒香 61×80cm 2000年 西街旧事 2001年 秋天旅行箱 1993年 旅行 2000年 留声岁月 常青的课堂示范 水墨作品 齐白石 纸本设色 2012年 局部 常青早年的画作,用细笔在瓶瓶罐罐、旧椅尘窗中,呈显出他对往昔中国的幽情与静思,而近作一变为粗笔直写,从花花草草中显现出了个体生命的心、性、情。 特别值的一书的是,常青用了大量的气血为我们这个时代刻印了众多的人物造像,其跨度从伟人到平民,从平民到婴儿,种种相刻录的是中华大族群的心象。这是时代的见证,也是对人心的讴歌。从追忆的呈显化变成直心的显现,这是常青个人跨出的一步,同样,他也是中国艺术跨出的一步。 —王林海 艳阳天 纸本设色 2011年 散步 纸本设色 2011年 服务员 纸本设色 2011年 七美图 纸本设色 2011年 崔老 纸本设色 2011年 小郭·小王 纸本设色 2011年 两碗面条 纸本设色 2011年 金总 纸本设色 2011年 阿美 纸本设色 2011年 老鲁 纸本设色 2011年 阿郎 纸本设色 2011年 奚苓 纸本设色 2011年 小木 纸本设色 2011年 老三 纸本设色 2011年 敬斋 纸本设色 2011年 罗汉拳 纸本设色 2011年 武僧 纸本墨笔 2011年 懒觉之二 纸本设色 2012年 敬斋 纸本墨笔 2011年 少年强之二 纸本墨笔 2011年 无题系列 纸本墨笔 68cm×68cm 2012年 色粉作品 常青色粉作品 浴女系列·自拍1、2 常青水彩 公鸡系列 常青水彩作品 蛙系列2 三剑客之毛焰 毛焰 1968年出生于湖南湘潭,199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居南京,任教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任中国油画学会理事。 毛焰一直以他的观念性肖像绘画受到世人瞩目。作品中极端的技巧主义倾向来源于作者繁锐的感受力,这种天赋是画家传神写照的根本。细致如神经未梢的刻画显示了形、神相融的境界,这是肖像艺术中趋于完美的体现。毛焰这种融贯通的成熟的观念和风格出现于九十年代中期,代表着中国写实绘画的新高度。 椅子上的托马斯 布面油画 330×200cm 2009年 椅子上的小魔女 布面油画 330x200cm 2013年 首度以大尺幅女人体创作为另一重点展出。毛焰始终想表达大尺幅的古典式裸体,并且要给人以视觉上饱满的感觉,因此出现《椅子上的小魔女》与《微胖的裸女》,这两幅作品呈现了毛焰肖像作品中少有的女性形象。“我一直认为再好的东西都得有所克制,任何东西都是相互平衡、相互制约的,因此我十分警惕没完没了的深入。” 微胖的裸女 布面油画 330x200cm 2013年 《巴黎,巴黎》、《戴帽的Lisa》、《Kim》等几幅近作所画的都是女性。女性是“色”的标志、“色”之符号,堕落而艳丽的女性更是“色中之色”。这批作品与“托马斯系列”截然不同,并且因其不同而和“托马斯系列”构成了比对关系。 因此有理由认为这是毛焰的又一次转向,相对新的极点运动的开始。同样不是因为创造力上的穷途末路,同样开始于一个辉煌的颠峰。毛焰的目的也不只是和此前的工作拉开距离,在“色”之内别有探究的天地。 女人重新点燃激情。毛焰要画的女人是洋妞,很壮实很肉感的那种欧洲女人,淡粉红的裸体。甚至他已经想好了,高度在三四米的大尺幅,让她们赤身裸体穿上名贵的貂皮大衣,衣襟敞开,摆出各种放荡的姿势。放纵的色情,直勾勾的挑逗。 椭圆形托马斯肖像 布面油画110x75cm 2014年 椭圆形托马斯肖像 布面油画 150x100cm 2012-2013年 2006年,毛焰开始创作托马斯系列,托马斯是一个卢森堡人。90年代中后期在南京学汉语。他是毛焰一个英国朋友的朋友。毛焰认定托马斯是一个可以入画的形象,而托马斯也完全理解毛焰的艺术行为。他们的合作是愉快的,没有所谓肖像权方面的麻烦。 毛焰给托马斯拍照,让托马斯摆各种姿势,而且是那种并不舒服的姿势,他非常顺从地做了。托马斯的肖像也是毛焰至今仍在继续的系列。“托马斯系列”之后,毛焰的预感和“色”有关。 椭圆形安德鲁肖像 布面油画 110x75cm 2013年 椭圆形大卫肖像 布面油画 53.7x72.6cm 2010年 椭圆形珀西肖像 布面油画 53.7x72.6cm 2010 椭圆形格兰特肖像 布面油画 53.7x72.6cm 2010年 小林 布面油画 110x75cm 2012年 我的肖像绘画肯定不写实,有着自我主观概念、有感觉的东西。我钟情肖像画是上学时感觉在中国传统中人物一直是弱项,我当时从学习的角度就是希望在人物绘画上下工夫。 我觉得本身我们就有天赋和能力描绘自己,为什么不去在这方面努力。虽然我被贴上了“观念性肖像绘画艺术家”这个标签,但我不喜欢这种标签化的东西,这是外界为了简单识别而加给我的。 我个人是古典经典情结很重的。我喜欢戈雅、丢勒、维米尔、提香等。 小花 布面油画 110×75cm 2012年 小戴(未完成) 布面油画 130×90cm 2013-2014年 作为一个敏感的画家,毛焰十分注重提炼绘画语言的迷离感,选择了高灰色调为载体,在这种难以捕捉的色调中寻求色彩冷暖、虚实的微妙变化,从而造成了虚无缥缈、迷离不定的效果。 不仅如此,他还弱化了人物的立体感,并将人物与背景之间的分界模糊化,让人物肖像渐渐地隐没于背景中,这种处理方式使得他所处理的人物都像是灵魂,而不像是实体,这样一来,就造成了一种极其微妙的、观念性极强但又不甚明确的效果。 托马斯 布面油画 110cmx75cm 2010年 托马斯肖像 布面油画 110x75cm 2006-2007年 埃尔.格列柯 布面油画 75×55cm 2012-2013年 托马斯 布面油画 36×27.8cm 2013年 理查德 布面油画 110x75cm 2012年 安迪(未完成) 布面油画 150×100cm 2013-2014年 艾伦 布面油画 36×27.8cm 2012年 托马斯肖像 布面油画 110x75cm 2009年 小托马斯肖像NO.4 布面油画 2013年 小明 布面油画 36×27.8cm 2013年 珀西 布面油画 36×27.8cm 2012年 小林 布面油画 110x75cm 2012年 小托马斯肖像 布面油画 36x27.8cm 2012年 李小山侧面像 60×50cm 1997年 《李小山侧面像》是毛焰90年代中后期代表作之一,在这一时期毛焰的绘画才情发挥得淋漓尽致,是他迄今为止被公认的颠峰阶段。 李小山是中国著名的艺术史学者,也是毛焰生活当中的密友,毛焰用他高超的绘画能力,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气氛,深刻地表现出人物敏感又略带神经质的气质。 我的诗人 记忆或者舞蹈的黑玫瑰 素描作品1 素描作品2 素描作品3 素描作品4 转载请注明出处(艺术家传播网) 未经允许请勿搬运图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