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过往的经验,以及2015年全球纯电动汽车的表现,一直在说电动乘用车市场不好做,不过也有好做的办法。根据工信部的信息: 纯电动乘用车生产14.28万 根据乘联会的信息,卖掉11.3万辆,其中细分一下,可以分为跑量的和不跑量的。 1)产量高的 10万
其实按照这个逻辑,就比较有趣了,可以通过将电压等级和车型等级,从A级往A00级别降,由于TA的要求本身对车的要求不高,使得A00级别的BOM成本比A级低好多。整个盈利点全在补贴这里了,至于车怎么卖,卖给谁,都好办啊。 2)产量低的 我想谈的,主要还是,纯电动本身是很难满足客户的需求的,卖得越多,其实对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也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如北汽而言,努力生产了2万辆,好处是主要集中在北京,继续推广到其他地方的,后期的负担比较大。我们后续可以根据A级三杰的取向: 1)北汽:主要市场北京,主要的市场驱动是北京严格的纯电动摇号,把插电给屏蔽了 2)江淮:集中在安徽和北京两地 3)比亚迪:E6在国内主要作为出租车使用 插电的车辆,主要是比亚迪和上汽两家,都集中在上海,唐在深圳也比较多一些。
LFP
小结 1)劣币驱逐良币,虽然说是市场机制,但也是目前的一个大问题,光增加推广量和推广任务,而不注重产品的质量,未来的结果不会很好看 2)汽车电气化,本就不是一蹴而就的,A00由于路好走,大家都走,这一点都不好玩 3)2016也不可能按照2015年的路数,成倍的往上走,毕竟白花花的样子是政府花出去的 |
|
来自: 昵称2472300 > 《新能源 新材料 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