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梅花风 打头

 圆角望 2016-01-12

  元旦启用新一年的手账,对我这个年龄的人来说,于时令颇敏感,难免要用几分怀旧而喜悦的心情,默唱那祖母或母亲曾经教给自己的“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数九从冬至那天开始,过了阳历年,小寒连着大寒,北方的冬天也到了一岁最为寒冷的时候。国人不仅有新年祈愿的习惯,而且还善于通过花木花事寄托憧憬。所谓“二十四番花信风”,历代相传,说尽了文人的浪漫。有人刻舟求剑,试图逐一对应而不得要领。更多的人则认为,这是关于三月花开时节,春风频频的形象说法。总之,人们盼春迎春的心情是很急切的。

  “廿四番花信,梅花风打头。”梅花先开,迎雪斗艳而有傲骨,不仅是岁时物候的标志性符号,也是研究古代气候变迁的重要佐证。梅树原本是亚热带树种,起源于横断山脉的河谷地带,以云贵和川藏交界地区为原生地。竺可桢曾重点考察梅在黄河流域的生长状况,作为判定古今气候变迁的标志之一。后来的陈俊愉,晚年编撰《中国梅花品种图志》,根据考古发掘的新材料,因为在具有七千年历史之遥的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发现了梅核、酸枣与核桃壳,说明梅树北来,在中原地区,当时已成果树品种。这是继殷墟发现梅核之后更有意义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了远古中原的湿润与温暖。竺可桢说,汉唐时期黄河流域还普遍生长梅树,但宋以后,华北因持续天寒而不复有梅。直到上世纪50年代开初,“解放后,郑州市人民政府在郑州人民公园栽种梅树已获得成功。”(《古今气候变迁考》)上世纪60年代开初出版的《鄢陵园林植物栽培》,说淮河以南可以露天植梅,支持了竺可桢的说法。现在郑州人民公园变大变美了,新世纪以来,新栽的梅树也蔚然成林。整个河南省,以京港澳高速公路和京广高铁为纵轴,单说淮河以北地区,从淮阳的龙湖风景区算起,次第北上,淮阳、郑州、安阳,黄河两岸直到豫北,目前存在三大块人工种植的梅树带。

  天气真的是变暖了!老天仿佛要给才在巴黎闭幕不久的世界气候大会加鞭,元旦爆出了北极温度破了零度的消息。气候暖化的事实是逐渐形成的,还以梅花为例,北方露天植梅,不止河南,至少在北京的植物园和皇城公园,分明也已经获得成功。而张伯驹当年吟梅,《丛碧词》里有《凄凉犯》一首,其上半阕:“美人载得同归去,伊谁为缔红索。作花管领,安排纸帐,画阑楼角。霜寒忒恶。倚修竹、衣单袖薄。似明妃、胡天不惯,抱恨向沙漠。”词前小序曰:“故都寒冱,梅种难活。去岁江南归来,载取四株,种植庭前,只活一本。纸窗草荐,勤加护持,词以记之。和白石韵。”

  文人在新年伊始翘首盼花信的,不止是一国一地。就在日本,现在也有梅花的忠实信徒。生前是日本笔会会长,且担任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会长的井上靖,他写作的《春将至》中说:“我的幼年在伊豆半岛的山村度过,家乡的庭院多梅树,初春季节齐放白英。没有樱树,也没有桃树,只种了一片小小的梅林。也许是由于幼年时代熟悉梅树,直到过了半个世纪的现在,依然喜爱梅花。梅花,对于我,已经成为特殊的花。”日本改历后,每年阳历元旦,相当于中国的春节。元旦一过,井上靖说自己迎春的心情逐日热切,便从窗外梅树花蕾的一点点变化,从头看起。

  “小寒,一候梅花。”就连赏梅之风极为兴盛的江南,苏沪杭地区,小寒时节,梅花也没有开放。杜甫诗句“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倒是准当的。可为什么古人要这么说,自以为是地给百花排队呢?清人邹一桂在《小山画谱》里说梅:“白花五出,枝叶破节,冬春间即开,得阳气之最先者也。”“冬至而一阳生”,冬至又名“一阳节”,梅花接着开放,从这个意义上说,诚为百花最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