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5年全国部分省市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光现象

 pengxq书斋 2016-01-12

2015年全国部分省市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光现象

1、(2015.北京)如图2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考点:    光的反射.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要掌握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都是光的折射.

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解答:    解:A、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与题意不符;

B、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

C、用放大镜看文字时,文字变大了,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与题意不符.

D、从水中笔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笔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与题意不符;

故选B

点评:    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包括: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等;光遇到物体表面会发生反射:平面镜成像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钢笔错位、筷子变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22015.北京)一束光入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为35度,则反射角为   35   度。

考点:  光的反射定律.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解答:  解:一束光入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为35度,则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为35度.

故答案为:35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特别是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其中必须搞清入射角与反射角的概念.

3、(2015.北京)如果长时间就看手机、玩电子游戏,容易造成眼睛近。矫正近视眼,应该佩戴镜片是 凹    透镜的眼镜。

考点:  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专题:  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掌握近视眼的成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近视眼是由于人眼晶状体变凸,焦距变短,会聚能力增强.

解答:  解:近视眼是由于人眼的晶状体变凸,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故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发散,即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故答案为:凹.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的认识和了解,是一道基础题.

4、(2015.北京)小安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到65cm刻度线处,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15所示。

请结合此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图15所示的实验现象能够说明           的成像特点。(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照相机                 B、幻灯机                    C、放大镜

2)保持透镜在50cm刻度线不动,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进行的操作是            。(选填选项的字母)

A、将蜡烛左移,光屏左移                         B、将蜡烛左移,光屏右移

C、将蜡烛右移,光屏左移                         D、将蜡烛右移,光屏右移

3)保持透镜在50cm刻度线处不动,若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80cm刻度线处,将光屏放在光具座上透镜的左侧,通过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呈现烛焰清晰的                             

           的像。(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倒立放大                 B、倒立缩小                 C、正立放大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物距大于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根据这个原理制成;

2)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分析,要使像变大,则应减小物距,并增大像距;

3)求出物距,根据物距的大小,得出成像特点.

解答:  解:(1)如图所示,物距大于像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能够说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故A符合题意;

2)保持透镜在50cm刻度线处不动,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使物距缩小,则像距变大,所以应将蜡烛右移,同时光屏也向右移.故D符合题意;

3)保持透镜在50cm刻度线处不动,若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80cm刻度线处,则此时物距大于2f,将光屏放在光具座上透镜的左侧,通过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呈现烛焰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A;(2D;(3B

点评:  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能根据实验中物距与像距的变化,判断成像的特点与规律是解答的关键.

5、(2015.娄底)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考点:光的反射..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比如透镜成像、水变浅了、水中的筷子折断了等;

光的反射是指光线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出去的现象,比如平面镜成像;

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解答:

解:A、水中的断笔是由于光从水中通过空气进入人的眼睛时,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而形成的虚像,故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B、人在阳光下形成原影子,属于光的直线传播.

C、放大镜把字放大是凸透镜成像及其应用,属于光的折射;

D、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豹子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故属于光的反射;

故选:D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平时要注意各个现象的形成原因,同时还考查了光的色散,知道色散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6、(2015.娄底)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的焦距是30cm

B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

C照相机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所成像的特点相同

D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将蜡烛远离凸透镜烛焰仍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1)根据凸透镜对光线的折射作用知: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然后可知其焦距;

2)根据图中表示的焦距与物距,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以确定成像的性质.

3)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4)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

解答:

解:A、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汇聚于点F,点F即为此透镜的焦点,从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即为焦距,则透镜的焦距为30cm20cm=10cm,故本选项错误;

B、图乙中,物距u=15cm,像距v=30cm,像距大于物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本选项正确;

C、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故本选项错误;

D、因为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所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则在光屏上不能成清晰的像,要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测量焦距的方法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实像时如果物距变小,那么像距变大,像的大小也变大,凸透镜成虚像时,如果物距变小,那么像距变小,像的大小也变小.

72015.雅安)如图所示,在下列光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日食是光的直 线传播形成的

 

B

黑板右端反光是由于光的漫反射形成的

 

C

雨后彩虹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

 

D

照相机形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考点: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镜面反射;光的色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日食、月食、影子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

2)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镜面反射是平行入射的光线经反射面以后还能平行反射,镜面反射的反射面的平而光滑的;漫反射是平行入射的光线经反射面以后不能平行反射,而是射向四面八方,漫反射的反射面是凹凸不平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4)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解答:     解:A、日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

B、黑板右端反光是由于光的镜面反射形成的,故B错误;

C、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属于光的折射,故C错误;

D、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照相机底片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几种光现象,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注重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考查,平时要多观察多思考.

8、(3分)(2015·雅安)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 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 u=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一般用来求凸透镜的焦距.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

2)当物距大于焦距时,凸透镜成实像.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

解答:  解:A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如图,u=v=2f=16cm 时,所以f=8cmA错误.

B、当u=12cm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错误.

C、当u=20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C错误.

D、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凸透镜的物距大于焦距,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D正确.

故选D

点评:  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和应用,以及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像距、像之间的关系,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

9、(2分)(2015·雅安)小燕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他在镜中所成像的大小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考点:  平面镜对光的作用..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之一: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即可解答此题.

解答:  解:由于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不论人离镜远还是近,它们大小都相同;所以人向竖直放置的平面镜走近的过程中,人在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不变.

点评:  平面镜成像现象中,不论视觉上感觉像变大还是变小,事实上像的大小都没变,总与物大小相同.

103分)(2015·重庆)如图所示,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B

放大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

人在阳光下的影子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D

看见勺子在水面处折断是光的反射现象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

1)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2)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3)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现象;

4)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就是光的折射,光的折射现象有:透镜的应用、池水变浅了、水中的筷子折断了等.

解答:

解:

A、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所以A正确.

B、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B错误.

C、阳光照射下,地面上呈现电线杆的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所以C错误.

D、勺子弯折了是由于水面下的勺子反射的光进入空气时反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而造成的.所以属于光的折射,所以D错误.

故选A

点评:

光的反射、折射及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有着很多的现象,要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并能用所学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112分)(2015·重庆)每年66日是全国爱眼日,其主题是关爱心灵窗户.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 凸 透镜,有些同学由于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导致近视,需配戴 凹 透镜来矫正.

 

考点:

眼睛及其视物原理;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专题:

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近视眼的晶状体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需戴凹透镜矫正.

解答:

解: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

近视眼的眼睛成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应该佩戴凹透镜来矫正视力,因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光线推迟会聚,正好成像在视网膜上.

故答案为:凸;凹.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眼睛的视物原理,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的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知识.

12、(2分)(2015·郴州)人站在竖直放置的穿衣镜前4m处,若人向镜移动1m,则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变化及移动后人离像的距离为(  )

   A 变大    6m  B 变大    5m  C 不变    6m  D 不变    8m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和像的大小相等、物体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来解答此题.

解答:  解:

1)人站在穿衣镜前4m处,镜子里的像距镜面也是4m,若人向镜子靠近1米,此时人到镜面的距离是4m1m=3m,物像等距,此时像到镜面的距离也是3m,人与镜中的像距离为3m+3m=6m

2)镜中的像始终与物体等大,因此不管靠近镜面还是远离镜面,镜中的像不变.

故选C

点评: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同;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像与物对应点连线与镜面垂直;虚像;

2)视觉感觉像的大小在变化,事实上并没有变.

13、(2分)(2015·郴州)下列光现象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A 海市蜃楼﹣﹣光的色散    B 雨后彩虹﹣﹣光的反射

   C 水中倒影﹣﹣光的折射    D 形影不离﹣﹣光的直线传播

 

考点: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反射;光的色散.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  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  解:

A、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大气中传播形成的光的折射现象,故A错误;

B、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属于光的色散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错误;

C、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错误;

D、形影不离中的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平时要注意各个现象的形成原因,同时还考查了光的色散,知道色散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14、(10分)(2015·郴州)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菁优网:http://www.

1)测焦距:如甲图所示,让一束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得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10.0 cm

2)如乙图所示,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到同一高度.当蜡烛距凸透镜的距离为3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 缩小 (选填放大缩小)的实像.若对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光屏上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据此原理,人们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幻灯机(或投影仪) 

3)如乙图所示,把凸透镜换成焦距为30cm的,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在光屏上 能 (选填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原因是 物距大于1倍焦距,可以成实像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焦距是从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

2)物距大于2f,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处于f2f之间;

物距处于f2f之间,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2f,幻灯机或投影仪都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3)根据物距处于f2f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的特点分析.

解答:

解:(1)焦距是从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由图知,该凸透镜的焦距f=40.0cm30.0cm=10.0cm

2)蜡烛距凸透镜的距离为35cm,则物距大于2f,则可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处于f2f之间;

若对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则物距处于f2f之间,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或投影仪都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3)把凸透镜换成焦距为30cm的,物距为35cm,大于1倍焦距,能成实像,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故答案为:(110.0;(2)缩小;幻灯机(或投影仪);(3)能;物距大于1倍焦距,可以成实像.

点评:

本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考查了对焦距概念的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熟练掌握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的关系是关键.

15、(3分)(2015·武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先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透镜右侧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缩小的实像.接下来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改用焦距为20cm的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下列情形可能发生的是(  )

   A 光屏向右移,能接收到清晰缩小的实像

   B 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放大的实像

   C 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缩小的实像

   D 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接收不到清晰的像

 

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  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首先根据题意“先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屛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实像”可确定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然后再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小像变小来确定调节光屏的方法.fu2f,在屛上得到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

解答:  解:由“先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进行实验,在屛上得到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可知,此时u2f.改用焦距为20cm的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则相当于减小了物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小像变小,可知,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将向右远离透镜移动,能接收到清晰缩小的实像,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注意理解应用.此题比较有拓展性,有一定难度.

16、(4分)(2015·武汉)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某同学将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纸板ENF放置在平面镜上,如图甲所示

1)使一束光贴着纸板EON沿某一角度入射到O点,纸板FON上没有观察到反射光,原因可能是 纸板EONFON不在同一平面上(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 

2)正确操作实验,并在纸板上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如图乙所示.取下纸板,接下来进行的操作是 测量入射角和对应反射角的大小 ,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比较 反射角与入射角 

3)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而成的,这样做的目的是 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考点:

光学实验设计与探究..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根据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进行分析;

2)要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需分别测量出入射角及对应的反射角,分析得出结论;

3)要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需将F沿ON向后折,观察纸板F上是否出现反射光线.

解答:

解:(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若实验中未将纸板与平面镜垂直,纸板FON上没有观察到反射光,可能是纸板未与平面镜垂直放置或纸板EONFON不在同一平面上;

2)取下纸板后,应用量角器分别测出入射角和对应的反射角并记录在表格中,通过分析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而成,这样可通过将F纸板沿ON向后折,观察F上是否能够发现反射光线,来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故答案为:(1)纸板EONFON不在同一平面上(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2)测量入射角和对应反射角的大小;反射角与入射角;(3)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点评:

本题是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要掌握规律的内容,注意纸板的放置方法及各个特点探究的方法.

17、(2015·遂宁)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三棱镜分解白光        水中山的“倒影”        手影       笔在水面处“折断”

                                                   

A.甲、丁          B.丙、丁           C.乙、丙          D.甲、乙

 

本题主要考查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难度较小。四图中乙是光的反射形成的,丙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所以甲、丁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故选A

18、(2015·连云港)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

B.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C.物体靠近平面镜时,所成的像将远离平面镜

D.平面镜成像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由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所以A不符合题意。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大小不变,B错误。物体靠近平面镜时,所成的像也将靠近平面镜,C不符合题意。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相交就形成了物体的虚像,所以D符合题意,答案为D

【考点定位】平面镜成像规律
19
、(2015·连云港)201559日我国多地出现日晕奇观,图为日晕的景象。在5000m的高空,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样太阳周围就出现一个巨大的彩色光环,称为“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是凝固现象

B.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需要吸热

C.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通过反射分解为七色光

D.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为七色光是光的色散现象

【答案】D

 

 【考点定位】物态变化  光的色散
20
、(2015·连云港)按照题目要求作图或作答。

 1)如图甲所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入射光线及法线已画出。请作出这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答案】见下图

  

 【考点定位】折射光路图
21
、(2015·连云港)
8分)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下表是小华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

实验次数

物距u/cm

像距v/cm

1

30

15

2

20

20

3

15

30

4

5

/

 

 

 

1)第4次实验时所成像的特点是      

2)当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时,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要使屏上的像变大些,应将蜡烛     透镜,将光屏    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

3)第1次实验时,小华将一近视眼镜紧贴在凸透镜的前面,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

的像,应将光屏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

【答案】(1)正立放大的虚像 2)靠近  远离  3)远离

 【考点定位】凸透镜成像规律

22、(3分)(2015·资阳)下列有关光现象的四个情境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A

蜡烛在平面镜中的像

B

街角处凸面镜扩大视野

 

C

插入水杯的铅笔好像断了

D

墙上的手影

 

考点: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专题:

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

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

解:A、蜡烛在镜中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街道拐角处扩大视野应用的是凸面镜,属于光的反射.故B不符合题意;

C、铅笔好像了,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手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的应用、光的反射现象的应用以及光的折射现象的应用,都是基础知识.

23、(2分)(2015·资阳)井底之蛙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如图所示,在一个干枯的井底正中央P点有一只青蛙,它的视野范围如图a所示.大雨将井全部灌满水,若青蛙仍在P点,请你在图b中画出青蛙视野发生变化后的大致情况.

 

考点:

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专题:

图像综合题.

分析:

青蛙之所以坐在井里,只能看到很小的一片天,就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缘故.

当井中灌满水时,光由空气进入水中,在水面上要发生折射,根据折射定律画出大致的光线传播路径,确定青蛙的视野范围.

解答:

解:当井里灌满水后,光线照到水面会发生折射现象,由于光是从空气射向水,所以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因此井底之蛙看到的视野范围比没水时会看到更大;

变化的大致范围如图中两条入射光线之间的阴影区域所示:

点评:

解决此类实际问题,要结合光的传播进行处理分析.在P点放一点光源,根据折射定律,作出两条经过井口两顶点的两条折射光线,根据光路可逆,箭头方向改为相反即可.

24、(3分)(2015·贵港)某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f,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关于abcd四点的成像情况,他归纳出下列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菁优网:http://www.

 

A

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B

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C

烛焰位于b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D

烛焰位于d点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

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来分析,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物距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

凸透镜成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解答:

解:(1)烛焰位于a点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故A正确;

2)烛焰位于bc两点时,物距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都成倒立放大实像,但b点位置距离透镜大于c点位置,因此在c点屏上出现的实像比在b点出现的实像大,即最大,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故B正确、C错误;

3)烛焰位于d点时,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此题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一定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特点与物距之间的关系.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并能灵活运用分析实际问题.

25、2分)(2015·贵港)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 5 m,若视力表全长为0.8m,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的长度为 0.8 m

 

菁优网:http://www.

 

 

 

 

考点:

平面镜的应用.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依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人和人的像相对于镜面对称,视力表和视力表的像相对于平面镜对称,依据数学知识计算.

解答:

解: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是3m,视力表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3m,该同学到平面镜的距离是3m1m=2m,则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3m+2m=5m

视力表全长为0.8m,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大小相同,可知视力表在镜中的像的长度也为0.8m

故答案为:50.8

点评:

熟记并灵活运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大小相同;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像与物连线与镜面垂直;虚像.

26、(2分)(2015·贵港)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在水面发生反射和折射,如图所示,请你画出光的反射线和光的大致折射方向.

菁优网:http://www.

 

考点:

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

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

根据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作出折射光线.

解答:

解:过入射点作出法线,然后在空气中法线的另一侧作出反射光线,注意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再在水中法线的另一侧作出折射光线,注意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图所示:

菁优网:http://www.

点评:

在两种透明介质的界面上,折射和反射一般是同时发生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种介质中,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不同种介质中.

27、(2015·衢州)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到平面镜上,其中反射角是(    

  

   A.∠1      B.∠2     C.∠3    D.∠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法线是过光的入射点所作的与反射面垂直的直线;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由此判断,反射角是∠3,入射角是∠2,故选C

【考点定位】 入射角和反射角

28、(2分)(2015·菏泽)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和蜡烛放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则在光屏上(  )

 

 

A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

光屏上不会得到像

D

像距大于10cm小于20cm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

应用题;实验题.

分析: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当物距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且像距大于2倍焦距.

掌握物距的概念,知道物距是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解答:

解:由图知,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是16cm,焦距为10cm,物体处于凸透镜的1倍和2倍焦距之间,所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大于2倍焦距.

故选A

点评:

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同时考查了物距的概念.

29、(2分)(2015·菏泽)光线L射到某平面镜上,使其沿水平方向传播,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图中要显示作图痕迹).

 

考点:

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专题:

图像综合题.

分析:

根据光反射定律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的平分线是法线的位置,再过入射点作出法线的垂线,就是平面镜所在的位置.

解答:

解:由光反射定律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先做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的平分线,然后再过入射点作这个角平分线的垂线即可.如图: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会根据反射定律完成反射光路,会根据角之间的关系计算角的大小.

 

30、(2分)(2015·茂名)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竹的倒影

B

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碗中的筷子

C

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林中的树影

D

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镜中的陶罐

 

 考点:         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现象等;

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就会发生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就是光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的反射,我们能够看到不发光的物体也是由于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光折射的实例还有:筷子变折、池水变浅、彩虹、海市蜃楼等等.

解答:     解:

A、平静的水面是一个平面镜,岸边竹的倒影实际上是竹在“平面镜”中成的虚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

B、水中的筷子好像在水面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处折弯了,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故B错误;

C、不透明的身体挡住了沿直线传播的光,林中的树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正确;D、镜中的陶罐是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与物体等大、正立的虚像,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注意:光在同一种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时,不沿直线,如看到早晨出升的太阳、海市蜃楼、星星眨眼等等,这类现象也属于光的折射.

31、(4分)(2015·茂名)如图所示为小明用透镜观察字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A

字与透镜的距离小于透镜的焦距

 

B

此透镜只能成虚像

 

C

此透镜可以用作近视眼镜

 

D

此透镜可以用来做照相机的镜头

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     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1)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

U2f 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2fU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U时,通过凸透镜能看到一个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2)凹透镜成正立的缩小的虚像.凹透镜是矫正近视眼的眼镜.

解答:     解:A、图中看到字是正立的,放大的像.应用了凸透镜成像时U时,通过凸透镜能看到一个正立的、放大的虚像,故A正确;

B、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凸透镜可以成虚像,也可以成实像,故B错误;

C、此透镜是凸透镜,凹透镜是矫正近视眼的眼镜.故C错误;

D、此透镜是凸透镜,U2f 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利用此原理,因此可以用来做照相机的镜头,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掌握凹透镜的成像情况.掌握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眼镜,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2、(2分)(2015·茂名)画出图中人眼通过平面镜M看到桌底下球的光路.

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解:作出球点S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即为像点S′,连接S′P交平面镜于点O,沿OP画出反射光线,连接SO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33、(4分)(2015·茂名)如图所示是我们做过的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装置,其中使用可绕ON转动的纸板的目的是 呈现反射光线  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实验过程中,纸板与平面镜必须 垂直 放置.当光线沿NO方向入射平面镜时,反射角为 0 度.

解:(1)可绕ON转动的纸板的主要作用是:呈现反射光线,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要使入射光线和其反射光线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则法线必须与平面镜垂直,并且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必须在同一平面内,因此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必垂直;

3)入射光沿NO方向入射,则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入射角为,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反射角为

故答案为:呈现反射光线;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垂直;0

 

34、(2分)(2015·苏州)下列现象中,属于反射现象的是(  )

      A  小孔成像         B  路灯下形成人影

      C  阳光下可以看到彩色的花     D  河岸边看到水中的鱼

 

考点:     光的反射..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1)光的直线传播,知道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要知道小孔成像、日食、月食和影子的形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

2)光的折射现象,由物体发出的光透过不同介质时,会发生折射,使光路发生改变,因此我们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

3)看到彩色的花,是由于物体反射的色光不同而产生的,是光的反射现象.

解答:     解:A、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故A错误;

B、路灯下人挡住的光线在其背面形成一个黑暗的区域,是光的直线传播,故B错误;

C、看到彩色的花,是由于物体反射的色光不同而产生的,是光的反射现象,故C正确;

D、河岸边看到水中的鱼是由于光线从水中射入空气中发生折射形成的鱼的虚像,是光的折射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现象.光的直线传播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的传播,光的反射是光照射到物体表面又返回的现象,光的折射是由于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或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传播方向发生变化的现象.它们之间有本质的区别,要注意区分.

 35、(2分)(2015·苏州)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哪个光学器材的成像原理与其相同(  )

 

A

投影仪

B

照相机

C

放大镜

D

近视眼镜

 

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

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物距等于像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一般用来求凸透镜的焦距;物距小于像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根据物距和像距的关系进行分析.

解答:

解:观察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是照相机的原理.

故选B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要熟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特别搞清物距与像距之间的关系.

36、(4分)(2015·苏州)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实验时应选 较薄 (较厚/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竖立在水平桌面上.

2)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将完全相同的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B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得结论: 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情况,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B所在的位置,应在玻璃板 后 (前/后)侧观察白卡片上是否有A的像.

4)改变A的位置,重复(2)中步骤并分别测出AB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在下表中.

序号

1

2

3

A到玻璃板的距离/cm

3.00

5.00

8.00

B到玻璃板的距离/cm

3.00

5.00

8.00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结论: 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每个反射面都可以成一个像,这样由于两个像的干扰,像的位置不易确定准确,需要两个像距离越近越减小误差;

2)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当物像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说明物像大小相等.

3)眼睛在物体一侧时,既能看到物体又能看到物体的像;眼睛在像的一侧,只能透过透明玻璃,看到物体,不能看到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

4)根据表中物距和像距的数值可得出结论.

解答:

解:

1)玻璃板越薄,两个反射面所在的像距离越近,这样可以使确定的像的位置更加准确,厚玻璃板会形成两个像,会影响对实验结果的判断;

2)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将完全相同的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B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的目的既确定了像的位置又验证了物像大小相等;

3)在玻璃板前面能看到蜡烛和蜡烛在平面镜中的像,在玻璃板后面不能看到蜡烛在平面镜中像,所以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

4)由表中物距和像距的数值可知,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故答案为:(1)较薄;(2)像与物的大小相等;(3)后;(4)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37、(3分)(2015·德阳)小军同学对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和对应解释,正确的是(  )

     A 路灯下人影相随﹣﹣光的反射

     B 平静的水面上有桥和树的倒影﹣﹣光的直线传播

     C 近视眼镜的镜片﹣﹣凸透镜

     D 斜插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在水面折断了﹣﹣光的折射现象

 

考点:    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解答:    解:A、路灯下出现人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故A错误;

B、平静的水面上有桥和树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现象,故B错误;

C、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故C错误;

D、斜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变弯折了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生活和物理之间的联系,能否区分三种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38、(2分)(2015·德阳)如图所示,已知一条入射光线过凸透镜的光心O,一条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与主光轴平行,请分别画出它们对应的出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考点:

透镜的光路图..

专题:

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先确定所给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特点,然后根据凸透镜的光学特点作图.

解答:

解:对于凸透镜,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则入射光线过焦点;

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

点评:

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39、(2015·福州) 201545日晚,天空出现的“红月亮”是月全食奇观。月全食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光的直线传播    B.小孔成像    C.平面镜成像    D.光的折射

【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月全食形成的原因。考查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分析能力。难度:偏易

【解析】月全食是月食的一种,当月亮、地球、太阳完全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整个月亮全部走进地球的影子里,月亮表面昏暗,形成的,实际上就是一个大的影子,影子的形成,是光沿直线传播,答案选A

40、(2分)(2015·盐城)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光现象是(  )

 

A

菁优网:http://www.

小兔的影子

B

菁优网:http://www.

  花朵在水珠中成像

 

C

菁优网:http://www.

 筷子在水中弯折

D

菁优网:http://www.

    丹顶鶴的倒影

 

考点:

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

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解答:

解:A小兔的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

B、水珠相当于凸透镜,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筷子在水中弯折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合题意.

D、水面相当于平面镜,丹顶鶴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本题列举了四个常见的光现象,综合了光学知识,要求判断哪个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这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多对相关的光现象进行思考.

41、(3分)(2015·盐城)小明用爷爷的老花镜正对太阳,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面,移动眼镜,在纸上会呈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老花镜是  (凸/凹)透镜,小明发现老花镜可以使稍远处的窗户在光屏上成 倒立 (正立/倒立)、缩小的像,生活中 照相机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    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凸透镜成像规律之一: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成的像即如此.

解答:    解:移动眼镜,在纸上会呈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说明老花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即老花镜是凸透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之一: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实像,可知,老花镜可以使稍远处的窗户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像,照相机就是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故答案为:凸;倒立;照相机.

点评:    通过老花镜,理解凸透镜的作用,进而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42、(2015·益阳)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小丑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是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知: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与物是等大的,物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由此即可突破此题.

解答:

解:

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等大,又关于镜面对称,所以人成的像看起来是左右相反的.因此AC选项中像与物体左右相同,是错误的;B选项中物像不对称,即对应点连线与镜面不垂直,是错误的;D选项中物像对称、等大,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是正确的.

故选D

点评:

正确解答此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相对于平面镜对称.

43、(2015·益阳)如图所示,在做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烛焰在图示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所成的像是倒立               (填放大等大缩小)的实像。现将蜡烛沿主光轴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要使烛焰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光屏应沿主光轴向            远离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根据图中蜡烛、透镜、光屏的位置关系判断像的特点,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是: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解答:

解:由图知:f物距小于相机,此时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当将蜡烛沿主光轴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光屏上得到的像变小.因此要使烛焰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光屏应沿主光轴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故答案为:放大;靠近.

点评:要求学生能从图中获取信息,然后利用所学规律分析解答问题,这是考试中常见的题型,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搞清像距、像的大小与物距之间的关系.

44、(2015·潍坊)下列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答案】B

【考点定位】  光现象

45、(2015·潍坊)小明同学在家中用两个平面镜和纸筒制做了一个简易潜望镜.如图所示,他把该潜望镜放到窗户下观察窗外的物体,则观察到的物体的像是

A.与物体等大的、正立的虚像

B.与物体等大的、倒立的虚像

C.比物体还小的、正立的实像

D.比物体还小的、倒立的实像

  

【答案】A

 【考点定位】  平面镜成像

46、(2015·潍坊)(6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当凸透镜的焦距=10cm、物距u=15cm、像距v=30cm,在光屏上得到                ____________的实像,撤去光屏,简 要说   察该像方法                                        .

  

【答案】倒立、放大;眼睛在光屏原来位置右侧某一区域向左看.

 【考点定位】  凸透镜成像规律

47、(2分)(2015·漳州)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山在水中的“倒影”    B 月食

     C 筷子好像被水“折断”了    D 放大镜把文字放大

 

考点: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解答:    解:A、山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月食的形成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B符合题意;

C、在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弯折了,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把文字放大是由于光发生了折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的具体生活实例,需要利用生活和物理之间的联系进行判断;能否区分三种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48、(2分)(2015·漳州)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如图)可快速登录网页,访问网络数据,当手机扫描二维码时(  )

 

A

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

 

B

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以内

 

C

二维码是光源

 

D

二维码中黑色部分反射光,白色部分吸收光

 

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光源.

专题:

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凸透镜成像时,物距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

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解答:

解:A、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故A正确;

B、照相机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规律制成的,因此,扫入二维码时镜头和二维码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故B错误;

C、二维码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故C错误;

D、当扫描黑白相间的条纹时,黑色条纹吸收所有光线,故黑色条纹不反射色光,而白色条纹能够反射所有色光.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应用是测焦距;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是投影仪;u=f,不成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是放大镜.

49、(3分)(2015·漳州)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装置如图甲所示.

1)选取AB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大小 关系.

2)将白纸放在玻璃板后烛焰像的位置,纸张承接不到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虚 像.

3)如图乙所示,将玻璃板与水平桌面成45°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让蜡烛A沿着桌面向右做直线运动,将看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的像 竖直向下 运动(选填水平向右水平向左”“竖直向上竖直向下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用两个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2)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来承接.

3)根据物像相对于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顺序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

解答:

解:

1)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2)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如果在图a中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屏幕,则白纸板上将没有蜡烛的像;

3)如图所示:当蜡烛A沿着桌面向右做直线运动时,根据物像相对于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顺序与现实中的恰好相反,且关于镜面对称,则蜡烛A在平面镜中的像做竖直向下运动.

故答案为:(1)大小;(2)虚;(3)竖直向下.

点评:

掌握平面镜成像实验中各器材选择和操作的目的,例如为什么选择薄透明玻璃板、为什么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玻璃板为什么要竖直放置、刻度尺的作用、看用光屏是否能承接到像等.

50、(2015·滨州)小明在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后,为进一步了解“视力矫正”的原理,移动蜡烛,先让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然后他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不同类型的眼镜片,关于本次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A.放置眼镜片之前,蜡烛在图示位置,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放置眼镜片之前,蜡烛在图示位置,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C.将远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使光屏靠近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D.将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使光屏靠近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答案】C

  【考点定位】 凸透镜成像

51、(2015·滨州)(6分)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想起了走过教学大楼门厅内的大平面镜时的情景:靠近镜子时,感觉自己的像变大了,远离镜子时感觉像变小了。自己的感觉对吗?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小时进行了实验探究。小时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的透明玻璃板作为平面镜)。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1)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当把蜡烛B移动到某一位置的时候,发现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测量并记录此时物、像和玻璃板之间的位置关系。

2)多次改变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在平面镜后移动蜡烛B,发现总能找到一个对应位置,在镜前从不同角度观察,蜡烛B与蜡烛A的像均重合,测量并记录每次实验的相关数据。

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①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可知,能验证小明感觉的是步骤         (选填(1)或(2));

②“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           ,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③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         (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是       像(选填“虚”或“实”)。

【答案】①(2   ②物体大小相等  相等    垂直 ③不能   

 【考点定位】 平面镜成像

52、(2015·济宁)小明喝水时,偶然发现透过水面看不见玻璃水杯外侧的手指,他感到很惊奇;玻璃和水都是透明物质,为什么光却不能透过呢?小明决定找出原因,下面是小明的探究过程:

根据光经过的路径,首先想到了这种现象与光的折射有关,为此他根据光从水中射向空气的光路进行了推测,如下图,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大于人射角,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也逐渐增大,那么,当人射角增大到某一值时,会不会…

  

1)小明的推测是                                                 

2)小明为了验证自己的推测,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实验过程中逐渐增大激光笔射向水面的入射角的角度,当增大到某一角度时,小明观察到            ,证实了自己的推测。

  

3)当光从空气射向水中时,也会出现“看不见”的现象吗?说出你的观点并解释:            

【答案】(1)折射光线消失   2)光斑消失   3)不会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水中时,折射角始终小于入射角

 【考点定位】光的折射

532015·济宁)小夏用图1中的凸透镜探究成像规律,在图2的四个实验情景中,能够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的是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要解决此题,首先明确焦距大小,其次是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

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

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实像可以在光屏上承接,虚像不能.

解答:    解:由题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A、由图可知,u=15cm,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30cm2f,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故A正确.

B、由图可知,u=15cm,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而图中v=152f,因此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故B错误.

C、由图可知,u=27cm,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而图中v2f,因此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故C错误.

D、由图可知,u=7cm,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实像不可以在光屏上承接.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关键是记熟成像规律并能做到举一反三.

54、(2015·济南) 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前16cm.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的

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这个像是下图中的(   

  

【答案】B

 【考点定位】凸透镜成像规律
55
、(2015·济南) 小丽同学站在平面镜前理了理自己的头发。当她转身远离平面镜时,像离人的距离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她在平面镜中的像       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变大;不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