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中药膏方的制备及注意事项
2016-01-12 | 阅:  转:  |  分享 
  
中药膏方制备及注意事项蒋树龙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膏方简介中药膏方(亦称膏滋方),是以复方中药煎熬,去渣滤清,取汁浓缩后,以胶或蜜等
赋形剂调制而成的膏状内服制剂。膏滋方不仅是滋补强壮的药品,更是治疗慢性疾病的最佳制剂。膏滋方,顾名思义具有润泽、滋补的作用。它与
人参、鹿茸之类补药只顾一面不同,膏滋方通过辨别病人体质,详察其阴阳虚实,同时兼顾其原有的旧疾,通过辩证,制定最适合每个个体的滋补膏
方,以期阴阳平衡,从而达到防病祛病之目的。膏方的由来中药膏方是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的传统剂型,近代名医秦伯来在《膏方大全》中指
出:“膏方者,盖煎熬药汁成脂液,而所以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也,故俗称膏滋药。”据学者研究,中药内服膏剂历史悠久,始于汉唐时期,
有《伤寒论》的鳖甲煎(古代“膏”和“煎”混称)、《肘后方》的黑膏、《千金方》的紫丹参膏等;《外台秘要》记有“古今诸家煎方六首”滋
补强壮的膏方;到了宋代,膏方的使用普遍,水平提高,《洪氏集验方》的“琼玉膏”沿用至今;到了明清,膏方在普及的基础上进入更加完善的阶
段,从宫廷到民间,良方迭出,著名的方剂有《本草纲目》的“人参膏”、《外科正宗》的“参术膏”、《景岳全书》的“两仪膏”及《万病回春》
的“玄霜雪梨膏”等。膏方的材料准备除了中药饮片外,还需事先准备好收膏药和一些特殊工具。1、收膏药:①胶类:临床以阿胶最为
常用,其常用量为250g左右,亦可选用鹿角胶、龟板胶等。膏滋的稠度与胶类、糖类以及饮片中的滋腻药配比有关,因此还须参照具体情况
增减胶类用量。②糖类:可用冰糖、砂糖、饴糖、蜜糖,冰糖最为常用,以滋补药为主的膏滋,其用量可在500g左右,若处方中苦寒药较多,
用量可至1kg左右。若用砂糖或蜜糖,其量与冰糖相仿,用饴糖则需用至2-3倍。糖尿病人忌用冰糖、怡糖、蜂蜜,可以用木糖醇或女贞糖,处
方时要少用苦涩药。③酒类:临床常用优质黄酒250-500g,肝病患者不宜用酒类,可用等量冷开水浸泡阿胶。2、特殊工具①用
作锅铲的竹片一支,约厚1cm,长50cm,一头宽4cm作为持柄,一头宽6cm削成铲状。②100目不锈钢筛子一只,直径为2
0cm。膏方制备方法浸胶浸药煎汁浓缩收膏贮藏浸胶将阿胶置入黄酒中一昼夜以上,直至其完全融化,待用。
浸药将饮片倒入凉水中,水面高于药面10-20cm左右,某些包煎药物,如旋复花、蚕砂、车前子等须用纱布包裹好后投入,而贝壳类、矿
物类药物最好也要包煎。至于先煎后下,就不必要求了。饮片浸泡时间约一夜。煎汁容器:最好用陶器、瓷制品,其次是不锈钢或铝锅,不能用
生铁锅。煎煮:开始时水面应高出药面5cm,一直煎至与药面相平,在其过程中可适当添加热水,以防干涸烧焦,煮沸1h左右倾出头汁,
再加热水煎汁,水面约高出药面3cm,煮沸45min左右,三汁的水面接近药面,煮30min左右。取汁:将所有药汁集中,用1
00目筛子过滤,静置一夜,倾出药液,去除沉淀物,此为清汁。浓缩将清汁置锅内用大火煮沸浓缩,边煮边用筛子捞去浮沫,每捞1次,随
即将筛子在清水桶中漂净,待药液转稠,直至用筷子挑起成线或取少许滴于毛边纸上,以不渗开为度,其容积约为清汁的2/5,此为清膏。收膏
收膏方法:将所得清膏与泡好的阿胶混合,再投冰糖,然后用筛子把此浓膏再过滤一遍,收膏用文火,并用竹片括清锅边并不断搅动铲底以防焦化
,待锅内膏液向上涌动时,用扇子吹散锅面的热气,一则防止沸溢,二则加快收膏过程。等膏液只在锅内沸腾,不再上涌,预示膏滋即将熬好。如要
加入兑药(如人参粉、虫草粉等),缓慢投入,边投边用竹片搅匀。待气泡成黄豆大小时,说明膏滋已熬好。收膏标准:用竹片从锅内提起,见膏
滋向下滴成三角形,即“挂旗”。要是旗下有滴珠,提示水分尚多,仍须再熬。而“挂旗”大,说明膏滋熬得偏老,适于在暖冬服用;“挂旗”小
,说明膏滋熬得偏嫩,适于寒冬服用。贮藏膏滋药熬成后盛放在陶瓷或搪瓷容器中,该容器应事先洗净消毒并烘干,膏滋药经一夜冷却,第二天
方能加盖,以免水蒸气冷凝回流于煎膏中,使膏面稀释,含水量高易产生霉变现象,膏滋应保存在低温洁净干燥的环境中。膏方制备及应用的注
意事项存在问题解决方法临床应用的注意事项存在问题1、口尝有“砂粒感”:①制备中使用的器具,如浓缩设备、容器、搅拌用的棒
子、竹片、筛网等这些器具清洗不干净,存在、带入或脱落灰屑。②药汁中带入泥沙、药渣等异物。③煎膏附料如冰糖、核桃、芝麻等中掺杂细
砂、尘土、果壳等杂物。④因火候过大,胶未完全溶解等原因而引起粘锅结焦。2、容易“出花”:①使用的器具,特别是容器没有充分消
毒。②膏方制备中如附料准备间、制膏间、凉膏间,没有区分开来,造成交叉污染。③膏质过嫩,水份控制不当,含水量较多。④膏方制备完
成,未完全散尽热量就加盖,使膏体及容器内壁凝结水珠。⑤凉膏间潮湿,致使膏体表面凝结水汽和细菌。3、焦化:①在药材煎煮过程中出
现焦化。这是由于浸泡时间不够久,药材没有充分吸收水分,在煎煮过程中继续吸收水分,造成焦化现象。②在浓缩过程中出现焦化。由于浓缩
过程中药液不断蒸发,药液中含水量减少,极易出现焦化现象。4、返砂:煎膏置放日久后,易产生糖与药汁分离,或有颗粒状析出的现象,习称
“返砂”。解决方法1、制备中使用的器具要注意清洗,保持清洁,不要带入灰屑、纤维等杂物。2、药汁煎好后需过滤。药汁需静置2
4h,取上清液或静置1h,离心后浓缩。在浓缩中,要用筛子不停捞去浮沫。3、需加入芝麻、核桃等附料的膏方,应注意该些附料的清洁度,
需认真淘洗、挑选,滤除泥沙,去除果壳。4、在收膏阶段,因避免火候太大,水分蒸发过快则引起粘锅结焦。5、盛膏方的容器应消毒烘干
以备用。6、加工制作的场地应与制作规模相适应,并有防虫、除湿、排风、降温等措施。各个工作区域应相对分开,防止交叉污染。7、浓缩
收膏应至“挂旗”,且旗下无滴珠。8、膏滋药需经一夜冷却,第二天方能加盖。9、凉膏间应监测温湿度,温度控制在20度以下,湿度控制
在45%-75%之内;室内至少每日两次、每次半小时进行紫外线消毒;货架应保持清洁。10、严格要求操作人员按照膏方的操作规定进行
操作,药材要经过充分浸泡,并在药材煎煮前加入足量的水,一般采用超过药面15厘米,煎煮过程中应及时搅拌。11、在煎煮完成过滤药渣
时要保证药液中药渣去除干净(使用四层纱布过滤)并注意及时搅拌,特别是后期更要不断搅拌。12、炒糖要炒透(炒至老黄色)。临床应用
注意事项1、膏方组方用药注意事项:①根据病情加以辨证施治,或标本同治,或虚实兼顾,以调理阴阳、祛病强身,不宜一味补益,以免恋
邪。②应注意体质与药性的协调,偏于阳虚体质避免应用阴寒伤阳类药材;偏于阴虚体质避免助火伤阴的药材。③应该注意血证不宜用辛热刚燥
之剂,孕妇忌用破气活血滑利之药。④膏方以平缓、长效见长,不能追求“立竿见影”的疗效而滥施质精昂贵药材,适当配以滋润、胶稠类药
材,从而利于成膏。⑤脾胃功能低下、舌苔厚腻者,及有感冒症状等患者,必须先健脾驱邪,然后进补,否则闭门留寇,反而使应状加重。⑥糖
尿病患者忌用冰糖、怡糖、蜂蜜,可以用木糖醇或女贞糖。2、膏方服用注意事项:每日早晚各服30g(约1汤匙),开水冲服;早晨与晚上睡
前1h空腹服用为好;1周后可增至1.5匙。①服药时忌食萝卜、浓茶、咖啡,如遇感冒发热、咳嗽、大便溏薄或胃口不佳时,暂停数日,
待病愈后再进服。饮食忌生冷油腻,以免阻碍脾胃运化,影响膏药吸收。②若冲服时有微量沉淀(为药粉),请搅匀再服。③所用汤匙应洗净,
并避免生水进入盛药容器;每次开盖的时间要短,避免污染;为防止霉变也可放入冰箱内贮存。小结膏方作为我国传统中医药宝库中的一大宝藏,不仅是单纯的补药,还是治疗慢性疾病、功能性疾病的一种有效剂型,它包括“却病救偏”的双重含义,能促进人体功能的整体调整。抓住现阶段膏方发展机遇,掌握膏方制作要领,最大限度地保证膏方的质量,配合中医的其他特色疗法,提高疗效。膏方的制备方法:膏方的制备方法: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