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 风 病【来源】中医实用偏方验方集 (续)v
麻风(leprosy)是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极为慢性具较低传染性的疾病。主要累及皮肤及外周神经,严重者可致容貌毁损和肢体畸残。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在上世纪末全球消灭麻风的宏伟计划,虽然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绩,但至今麻风仍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麻风在世界上流行已近3000年,印度、埃及和中国被认为是世界麻风三大疫源地。我国麻风流行已2000多年,始于春秋战国时代,古称疠风、大风、恶疾等。麻风一词来自圣经中希伯来文zarrath,意为不可接触,后译为希腊文lepra,再译为英文即称麻风(leprosy)。 【处方 1】 猕猴桃 120g,鹿衔草、葎草、牯岭勾儿茶各 30g,天葵子 15g。加减 若眼红、鼻衄,加野菊花 9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服,每日 1 剂。 疗效 用上药治疗麻风病患者 30 例(其中瘤型 19 例,结核样型 11 例),单服及合并服氨苯砜各 15 例,对临床症状的改善和麻风杆菌的抑制,具有较好的效果,有效率达 96.6% 。 【处方 2】 参三七、延胡索、鸡血藤各等量。 制用法 将上药共研为细末,装入胶囊后备用,每粒含生药0.4g。口服,每日 3 次,每次 2 粒。剧痛者可增至每次 3 ~ 4 粒,待缓解后减为 2 粒或 1 粒。神经痛消失后再巩固治疗 7 ~ 14天。 疗效 用上药治疗麻风性神经炎患者 15 例,经用药 5 ~ 10天后疼痛缓解消失。 【处方 3】 穿心莲适量。 制用法 将上药研为细末,压成片,每片含生药 1g。用时,初服 15 ~ 22 片 /日,以后逐渐增加至 30 ~ 50 片 /日。 疗效 用上药治疗各型麻风病患者 35 例,痊愈 28 例,显效3 例,无效者 4 例。 【处方 4】 按辨证分型治疗。①血瘀型用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减:桃仁、当归各 12g,红花、川芎、赤芍、五灵脂、蒲黄各10g,生地 15g,乳香、没药各 7g。②湿热型用四妙勇安汤加味:金银花 24g,元参、当归、炒甲珠、泽泻、木通、萆薢各 10g,牛膝12g,蒲公英、栀子、紫草各 20g。③寒湿型用阳和汤加减:鹿角胶、党参、茯苓各 15g,肉桂 6g,麻黄 9g,干姜、白芥子、陈皮、白术各 10g,牛膝 12g,薏苡仁 30g,砂仁 7g,炙甘草 5g。 制用法 每日 1 剂,水煎服。对照组 16 例,4 例用泼尼松(强的松)45mg,5 例用沙利度胺(反应停)200 ~ 400mg,均日分3 次口服;4 全用酒石酸锑钾 5ml/日,静注:3 例用氯苯吩嗪(B663)300mg/日,顿服。两组均用吲哚美辛(消炎痛)25mg,每日 3 次口服。 疗效 用上药治疗麻风结节性红斑反应 31 例(治疗组 15例,对照组 16 例),两组红斑消退分别为 15、13 例。 【处方 5】 党参、黄芪、熟地各 25g,白术、丹参、川芎、续断各 20g,当归、茯苓各 15g,甘草、三七各 10g,蜈蚣 9g(后二味药合研后,分冲)。加减若痛处发凉,神经肿大,结节坚硬者,加麻黄、桑枝、淫羊藿、葛根;若神经肿痛,灼热者,加黄柏、防己、金钱草、木通。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 3 次后合并药液,分早、中、晚内服,每日 1 剂,连续服药至症状消失为止。 疗效 采用八珍汤加味治疗麻风病神经痛 20 例,全部治愈,疗程中未见不良反应。 |
|
来自: 昵称11739632 > 《麻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