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临《富春山居图》

 老阿更 2016-01-12
小编有言

《富春山居图》为元代绘画大师黄公望晚年代表作,前后费时数年,于八十余岁时才最终完成。这是一幅每位山水画家、山水画学习者都高山仰止、心向往之的经典名作,在中国书画史上的重要地位也不容撼动。各大微信公众号已围绕着该图做过很多文章,但大都离不开作品赏析、背景介绍之类。怎样才能一亲名作芳泽,领略黄公望的“笔墨精神”?一山一石,一枝一叶,张伟平老师将分期为您细细解读。

尧山大峡谷漂流图片

重点技法:披麻皴

 


  • 《富春山居图》一向是山水画法“披麻皴”的典型教材。黄公望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勾画了富春江一带的秋色:数十座峰峦起伏连绵,沿江树木参差不齐。该画长800余厘米,展开观之,山石气脉婉转相连、起承转合,非常准确而精彩地捕捉到了富春江沿江的秀丽山河,呈现出千姿百态,不得不说,长披麻皴的技法在此功不可没。

  • 在众多对《富春山居图》的评誉之中,我们特别关注到清代胡敬之语,胡从技法角度如此分析到:“其皴擦之长披大抹,似疏而实,似漫而紧,得北苑法外之神,所谓脱化浑融也”。“其皴擦之长披大抹”无疑指的正是黄氏绝技“长披麻皴”,那么如何才能营造出“似疏而实,似漫而紧”的感受呢?以下为长披麻皴技法要点归纳:

 雨水落红叶唯美动画图片


(一)要求中锋落笔

(二)最好连勾(轮廓)带皴,一气落成

(三)尽量少交叉用笔,忌平行

(小编有言:忘记或仍不清楚山石皴法分类及特点的同学请回复“皴法”查看旧文)

 


怎样临《富春山居图》(石法篇)

(一)数笔皴笔合成一组

(二)数组长披麻皴在不同位置生发,并形成明显的疏密节奏,山体关系初显

(三)用更淡的虚枯笔连接以上几组皴笔,形成更加微妙的疏密关系,并形成坡体


怎样临《富春山居图》(石法篇)

(四)在这些不同的复杂坡体头部及中间加以矾头,使业已形成的疏密关系更加明快、和谐

(五)注意每组皴笔向下延伸时的呼应,不可忽然断开


以下为坡体最终形成的效果图(黄氏原作局部):

怎样临《富春山居图》(石法篇)



以下再看一个例子,巩固所学,我们先来看原作局部:

怎样临《富春山居图》(石法篇)

怎样临《富春山居图》(石法篇)
该图为一整体山坡,但仔细观察分析后不难发现,该坡体是由最左侧的一组山石为主体,向右层层延伸。透过掩映其间的小树木,可以分析出大致山体。

怎样临《富春山居图》(石法篇)
以下为简略分步示意图:

怎样临《富春山居图》(石法篇)

(一)勾皴位于左侧的主山体,要点如前提示

 

怎样临《富春山居图》(石法篇)

(二)(三)自左向右,逐步皴擦,延伸山体至完整


《富春山居图》为元代绘画大师黄公望晚年代表作,前后费时数年,于八十余岁时才最终完成。这是一幅每位山水画家、山水画学习者都高山仰止、心向往之的经典名作,在中国书画史上的重要地位也不容撼动。各大微信公众号已围绕着该图做过很多文章,但大都离不开作品赏析、背景介绍之类。怎样才能一亲名作芳泽,领略黄公望的“笔墨精神”?一山一石,一枝一叶,张伟平老师将分期为您细细解读。

【临摹讲堂】手把手教你临《富春山居图》(树法篇)
(本次教学内容编选自张伟平著《名画临摹技法》)


  • 重点技法一:连勾带皴

连勾带皴不同于普通的先勾后皴,黄公望选用此法作为勾画其树的主要技法,用笔虚实中显出连贯而又微妙的变化,营造出一种疏朗之感。该树法需顺势而生发,具体步骤为:

(1)先用淡墨勾勒出树的主要姿态;(如下图)


(2)用浓枯的墨复勾树形、添加小枝。注意:跟第一步的墨迹稍稍错开,不可全部复勾;(如下图)

【临摹讲堂】手把手教你临《富春山居图》(树法篇)

(3)第二棵树时,要与第一棵树相互呼应。(如下图)

【临摹讲堂】手把手教你临《富春山居图》(树法篇)


  • 重点技法二:平顶松针

【临摹讲堂】手把手教你临《富春山居图》(树法篇)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局部)


平顶松针勾法与基本松针法类似,只是松针的交叉角度不宜变化太大,要在基本相同的出枝角度上使其稍稍变化,形成疏密节奏。枝干勾完后,再在树身部位添加不规则的鱼鳞皴。

平顶松针要成组勾勒,每一笔之间要排得紧。数组松针相合成一棵树,注意每棵树的松针的浓淡枯湿变化不宜过大。树木的前后关系要靠近实远虚的用笔效果来区分。

【临摹讲堂】手把手教你临《富春山居图》(树法篇)


接下来是黄公望原作与张伟平老师对临图,同学们可对比看到,在第一步勾勒树形时,如何做到“抓准形”与“显其神”兼得。后图的对临勾稿形准而不拘谨,树形自然伸出,为之后的添加松针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临摹讲堂】手把手教你临《富春山居图》(树法篇)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局部)

【临摹讲堂】手把手教你临《富春山居图》(树法篇)
张伟平对临《富春山居图》课徒稿

 


  • 重点技法三:杂树组构

临摹丛树,一般遵循由前到后的规律。点叶前需将枝干都画好,再依次出枝,按照树叶生发的方向加点,使枝叶紧抱树体。点叶先用浓而枯的墨,笔锋要先落纸,不可左右上下随意乱点,或用侧笔干擦了事。继而用淡而润的笔点叶,尤其需注意点的聚散关系,把握住树与树之间浓与淡、枯与湿的节奏变化。

【临摹讲堂】手把手教你临《富春山居图》(树法篇)

【临摹讲堂】手把手教你临《富春山居图》(树法篇)

以下再展示一幅对临图,上图为黄公望原作局部,下图为张伟平老师分解出其中一丛杂书,将其简单化后的课徒稿。虽然丛树由于树木繁多,关系复杂,但经过单独剥离后,可看出仍是按照之前介绍过的各种树法完成。组构一组或多组杂树,最忌急于求成,胡乱画一气。

【临摹讲堂】手把手教你临《富春山居图》(树法篇)

【临摹讲堂】手把手教你临《富春山居图》(树法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