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戴氏心意拳(心意六合拳)

 雪山飞鸿居士 2016-01-12

戴氏心意拳

         戴氏心意拳是一种保守、神秘、威力强大的汉族拳术,属于内家拳。被称为中国四大优秀传统名拳之一。俗语云:“只见戴家拳打人,不见戴家人练拳”。戴家拳一直在戴氏家族内部传承,很少外传(只外传李洛能先生,后创形意拳),至戴奎时才开始开放对外传授,开始主要在山西祁县地区流传,现今社会信息、交通便利,随着传人思想的开放,逐渐向国内外传播开来。戴氏心意拳传承古朴,道理科学,实用性强。心意拳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汉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

拳艺

        戴氏心意拳,亦称心意拳心意六合拳。是汉族武术之中极为优秀的内家功法之一,几百年来,此拳在山西祁县戴氏家族中秘不外传,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神妙莫测,将佛家,道家,儒家功法、理论熔于一炉,是一门科学的内外兼修之武术。其功法顺大自然客观生化规律,以天地阴阳之平衡,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之理论为戴氏心意拳之精髓。戴氏心意拳是现存三大著名三大内家拳太极、八卦、形意)之一形意拳的鼻祖。内讲究心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此为内三合),外讲究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此为外三合),故人又称戴氏心意拳为心意六合拳。

起源

        戴氏心意拳发源于山西省晋中市祁县,是心意拳三大主要流派之一,。虽然此拳在武林中威望极高,翘首者
戴氏心意拳桩功戴氏心意拳桩功
甚众,亦极富特色与传奇,然而由于传递太保守,要求太严格,至今传播不广,仅限祁县一地,而正真练习此拳者也只有几百人而已,有大成者更是寥若星辰。由于受戴氏家族“只传戴姓,不传外家”的“家训”的影响和制约,保持了古朴的汉族拳术风貌。创始人名戴隆邦,系山西祁县小韩村人氏,著名学者戴廷栻之曾孙,生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卒于嘉庆十四年(1809),享年89岁,他自幼嗜武,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一丝不苟,在武术世家的熏陶下,学文习武,全面继承其祖师爷戴伯苗所传的意拳,得意拳之奥妙,后承姬氏所创心意六合拳,并得曹继武先生传授古心意拳,傅山先生传授内功心法(小周天功),结合各种武术(螳螂,八卦等)创戴氏心意拳。武术界将他尊为戴氏心意拳的开山鼻祖。

风格

         戴氏心意拳是“脱枪为拳”,意为从枪法中领悟出来的拳术。相传为岳飞处习得。“枪挑一条线”。故习练此拳时也是走直线往复。戴氏心意拳主张后发先至,抢占中门。拳谱说:“视人如蒿草,打人如走路。”“练拳时无人似有人,交手时有人似无人”。在交手时,则要求“遇敌犹如火烧身,硬打硬进无遮拦”,“拳打三节不见形,如见形影不为能”,“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
戴氏心意拳从创始后只传家人,极少传外人。(偶有传外戚,李洛能是唯一的例外),一因此功不出则已,一出手非死既残,祁县有俗语:“太极十年不出门,心意一年打死人”;二因戴家后人基本靠保镖护院,习武吃饭。故即使有传,亦是皮毛。现河北形意拳传人李洛能,当初求戴隆邦收为弟子,不允。李遂在戴家附近买块菜地,日日往戴家免费送菜。终于感动戴母,遂传功与李。然戴家身法(蹲猴势)、心法皆未传受,手法也只传授了每招每式的一半,戴氏的精华完全没有泄露。这也是现在外传的形意拳为何与戴氏招式名称相同,但套路截然不同的缘故。因此拳威力甚大,故戴氏传人很少与人比手。即使练功也在四下无人,或者深夜时独练。祁县有俗语:“只见戴家拳打人,不见戴家人练拳。”

套路

手拳类:五行拳、 四把、十大形、十小形、闸势、地盘、双把、各种炮拳
器械: 六合刀、六合剑、六合枪、六合棍、蛾眉刺铁筷子(乾坤针)等;

名人

(一)戴隆邦
        戴隆邦,字兴国,山西晋中市祁县小韩村人氏,生于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卒于嘉庆九年(1804),为
明清两代祁县名族。据祁县县志记载 :戴隆邦的先祖“戴光启为明朝进士,曾任巡边大臣,人称戴巡边。戴氏家族在祁县境内“内有半座城,外有半架山”,人号“戴半城”,是祁县首屈一指的世族巨贾。在祁县历史上,戴氏一族曾以官商一体,文武两道,代有显宦,而闻名于当地。戴隆邦因秉戴门“精忠报国,耕读传家”之训,曾立志报国,致力于反清复明。如在家门书写藏头对联曰“扫清恶习辈辈铸武魂,启明新规代代锻文采”,意为要通过精研文武反清复明,精忠报国。后戴隆邦在安徽池州经商得遇恩师曹继武,遂向曹氏学习心意拳,一学十年,技艺方成。后奉师命归晋,途经河南洛阳拜见师兄马学礼时,应邀写成心意六合拳谱以传世,时在乾隆十五年(1750)。戴隆邦传艺于长子文良(乳名大驴)、次子文熊(乳名二驴)、妻侄郭维汉等。因戴隆邦对心意武学之突出贡献,现其家乡祁县已建成“戴隆邦纪念馆”。
(二)戴文熊
        戴文熊,字叶梦,排行老二,乳名二驴,又名二闾,山西省晋中市祁县小韩村人氏,系戴隆邦之次子,生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卒于同治十二年(1873)。戴文熊自幼随父习武,兼攻儒学。因家传之故,少年时即
以作风儒雅、武艺出众而闻名于当地。后随父在河南省社旗县开馆设开店,主营旅栈业,兼营镖业。嘉庆十一年(1806),文熊子承父业独力支撑“十家店”局面,时年仅29 岁。戴文熊为人谦逊,勤勉好学,即使是在成名后,仍不放弃对武学的探求。相传,凡是以一口之理相传,或是以一手之艺相授者,戴文熊均能以师礼相待。戴家人习惯将之称为是“一口之师”,或“一手之师”。戴文熊曾叮嘱后人曰“:吾家所学原出滴点,汇自百家,今幸赖高人指点,欢喜尚且不及,焉能嫌少以弃微?孰不知‘涓涓细流以汇江河,尘尘积土以垒高山’。后凡有一口之理传我者,抑或凡有一手之技传我者,皆乃吾师也。”戴文熊原本家学深厚,又兼勤勉好学,遂技艺日精,拳汇八方,技臻无为,人号“神拳二闾”。世称戴文熊保镖从未有失,行走大江南北,亦罕逢敌手,商界素有“二闾之镖行天下”之口碑,民间亦有“戴文熊的拳盖山西,左二把的脚天下走,安晋源出口不用吼”之谚语。史学界又习惯将戴文熊与山西文水左二把、山西平遥王正清并称为“华北三杰”。道光十六年(1836),有河北李洛能者慕名来到山西祁县小韩村向戴文熊求艺。李洛能一面在祁县种菜务农,一面拜在戴文熊门下习艺。因其种菜务农之技优于当地,故当地人将之尊称为“老农”。李洛能在祁学艺历时十载,艺成后亦随其师戴文熊保镖,后终成一代武学宗匠,人号“北方神拳”。李洛能主要传人有车永宏宋世荣宋世德、贺永恒、郭云深刘奇兰刘晓兰等。他们中多数人均系当世之武学名家。咸丰年间,戴文熊奉诏率弟子李洛能、贾大俊,温老六等参与战事,因屡建奇功,朝廷曾赐以黄马褂以示表彰。文熊传艺于子戴五昌、同族戴良栋,河北李洛能,山西贾大俊、温老六、朱熹、孙淑伦,山东铁头和尚马培德等。
(三)戴良栋
        戴良栋,祁县城内人,系戴文熊之族叔,亦为戴文熊之徒弟,生于清道光十年(1830),卒于宣统三年(1911),曾任县衙捕快,人称“铁捕”,有很多奇闻流传于世。传艺于子戴奎、侄戴鸿雄等。
(四)戴魁
         戴魁,字明祯,乳名祥云,祁县城内人,为戴良栋之独子,生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卒于1951 年。自幼即随父习武,朝夕不辍,同时,亦接受严格的礼制教育,文武兼修。戴魁曾为教师,为人严谨,沉潜内敛,端庄厚笃,功力深厚,德艺双馨。约在上世纪20 年代左右,因膝下无子,始打破戴家“传男不传女,只传戴姓不传外家”之规,向外姓旁人传授戴门秘技。主要传人有岳蕴忠高升祯、史雄霸、郭云天、马二牛、柳焕英、任大华、王步昌、王映海段锡福、田九元(畹)等。
(五)高升桢
         高升桢(1895—1972)山西祁县鲁村人,戴氏心意拳第五代传人,著名武术家,武术大师。师从第四代掌门人戴奎先生,传艺于关东,抗日期间传授太行八路军战士拳法。1972年11月28日,与世长辞。
(六)王映海
       王映海,乳名桃园,山西省晋中市祁县北堡村人,生于民国十五年(1926),卒于2012年初。自幼拜在戴奎门下学艺,并日伴其师左右,数十年如一日,朝夕不辍,技艺精湛,为人忠厚,居家简朴,远近闻名,传人颇多。
(七)田如文
        田如文,1939年生,山西晋中市祁县晓义村人,其父田九畹先生是戴氏心意拳嫡传戴奎大师弟子,戴奎先生晚年在晓义村圣宗庙居住,后搬到田九畹家养老至去世。田如文自幼跟戴奎先生一起生活,得戴奎先生丹田功真传。戴奎去世后,王步昌、 岳蕴忠高升祯等前后指点过田如文练拳,在众多老前辈的指导下,田如文先生将戴氏心意拳技艺融会贯通,集于一身,至今已六十余载。田如文先生朴实忠厚、待人诚恳,功大艺高,近年来访者络绎不绝,均以诚相待,切磋交流,不保守,虽古稀之年,仍搭手发人,与之交手者无不心悦诚服。
(七)段锡福
         戴家心意拳第五代传人,山西省晋中市祁县城赵镇朴村人,后居住在城内。生于1907年,卒于1982年,享年
75岁。段先生一生酷爱武术。他胸襟开阔、行侠仗义、虚怀若谷、德高望重,在武林界堪称一代名师,深受众人爱戴。段先生少时常模拟戏剧中武打动作自行刻苦锻炼,十六岁开始闯荡江湖,到处寻访师友学艺。 十九岁时,其父领他拜在了戴家心意拳一代名师戴魁大师门下。从此,一直随戴魁大师学艺二十五个春秋,深得戴家拳真传,成为名闻三晋、包头等地的武林名家。段先生一生刚直不阿,扶危济困,行侠仗义。 现在,段先生的心血已结出了累累硕果,祁县锡福拳社、榆次市正龙武馆、阳泉市戴氏心意拳社都是他的门人创立的。段先生的门人像种子一样已经撒到祖国的四面八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