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意大利 比萨不会倒!底蕴的深度和厚度,决定了高度和唯美!

 海派書鄉 2016-01-12

深入意大利,看一个更完整的比萨

就像圣母院之于巴黎,歌剧院之于悉尼,斜塔几乎成为了比萨的代名词。作为建筑奇观,再加上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斜塔理所应当地把作为了比萨的城市代言。

首先,先让我们对比萨斜塔进行深入的了解吧!比萨斜塔,其实是比萨教堂的一部份,整座教堂建筑分为主教堂、洗礼堂与钟楼三大部份。

当年为了纪念比萨城的守护神——圣母玛丽亚,于是在公元1068年当地人开始在城区东北角的广场上建筑主教堂,另外还有一个圆形的洗礼堂和一个钟塔构成一组建筑群,它们的外墙面均为乳白色大理石砌成,各自相对独立,但又形成统一的罗马式建筑风格。

只是万万没想到,相比大大的教堂,作为附属的小钟楼——比萨斜塔的名气居然会比主体更大。

比萨斜塔离大教堂20多米,是大教堂的钟楼,大教堂建成100多年后才开始建造,比萨斜塔外观呈圆柱形,由白色大理石砌成。大约在10纪,比萨王国打了一次胜仗,掠获了大批财宝,为了炫耀功绩,大公决定建筑一座大教堂,并在教堂旁边修一个钟塔。

比萨斜塔一共有八层,除底层和顶层有所不同外,其余六层结构完全一样。斜塔底层有15根圆柱,中间六层各有31根圆柱,顶层12根。沿石柱有宽4米的环行走道。斜塔每层都有拱门,总共有213个,斜塔底层墙壁上刻有浮雕,顶层有钟亭。塔内有螺旋台阶294级,供游人登塔,远眺全城风光。

当钟塔建到三层的时候,就被发现向南倾斜的趋势,于是被迫停工。94年之后,比萨人建塔之心不死,找来著名工程师皮萨诺反复测量,证实此塔虽斜,但没有到他的危险,于是又继续修建并把每层南面的柱子略微加高一点。

当然,它的倾斜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不过好在钟楼虽然倾斜,但至少悬挂了一个撞钟,实现了它作为钟楼的初衷。比萨斜塔在几个世纪以来的倾斜是缓慢的,它和它地基下方的土层实际上达到了某种程度上的平衡。

在意大利你要看自然风光,那就好像去机场看游轮,但如果是为了那些充满历史意义的艺术人文景观,那就犹如老鼠掉进了米缸。比萨斜塔就是其中之一,除了本身的传奇之外,还有一个故事,和物理小王子伽利略有关。

1590年,出生在比萨城的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曾在比萨斜塔上做自由落体实验,将两个重量不同的球体从相同的高度同时扔下,结果两个铅球几乎同时落地,由此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推翻了此前亚里士多德认为的重的物体会先到达地面,落体的速度同它的质量成正比的观点。

但是,也正因为斜塔的光环掩盖了其他的地标,以至于大家对比萨反而显得尤为陌生。甚至于权衡着是否有必要只为了一张和斜塔合影到此一游的照片,把比萨纳入行程。

比萨,一个始建于公元前一世纪的意大利中部古城,中世纪的海上共和国四强(阿马尔菲共和国、比萨共和国、热那亚共和国和威尼斯共和国),之后意大利最早独立的城邦国家,比萨的厚重底蕴绝不是一个斜塔所能镇托的。 从第10到13世纪,它们建立起舰队,一方面用来保护自己,另一方面用来支持跨越地中海的广泛的贸易网络,并且在十字军东征中发挥重要作用。

意大利海军的军旗 描绘了四个主要主要的海上共和国的徽章 上述四个是典型的意大利海上共和国,它们排列的顺序也反映了各自占优势的时间顺序。不过,意大利其他城镇也曾经拥有海上共和国的历史,尽管在历史上不是那么突出。它们是:加埃塔、安科纳、诺利,以及达尔马提亚的杜布罗夫尼克(拉古萨)。

接下来,让专家来为您普及一下关于比萨的小知识吧: · 奇迹广场 · 比萨斜塔只是奇迹广场建筑群的一个独立钟楼。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奇迹广场是比萨市中心一片围墙包围的区域,部分为草地。广场上除了斜塔:还有比萨主教座堂、圣若望洗礼堂和洗礼堂墓园。

奇迹广场得名于意大利诗人、记者、小说家、戏剧家和冒险者加布里埃尔·邓南遮1910年的小说Forse che sì forse che no(或者是,或者不是)中的描写:

L’Ardea roteò nel cielo di Cristo, sul prato dei Miracoli. 她旋转了基督的天空, 旋转了奇迹的草地。 不过这位写出如此美文的加布里埃尔·邓南遮声名颇有争议,他常被视作臭名昭著的墨索里尼的先驱者。

· 比萨圣母升天主教座堂 · 比萨主教座堂是奇迹广场真正的主建筑,它确切的名称应该叫比萨圣母升天主教座堂,是天主教比萨总教区的主教座堂,建于中世纪的罗马式建筑杰作,代表比萨海上共和国的威望和财富。

主教座堂始建于1063年,由雕塑家布斯切托主持设计。教堂平面呈长方的拉丁十字形,长95米,纵向四排68根科林斯式圆柱。

纵深的中堂与宽阔的耳堂相交处为一椭圆形拱顶所覆盖,中堂用轻巧的列柱支撑着木架结构屋顶。

教堂的许多珍宝在1595年的大火中焚毁,逃过此劫的艺术品有契马布埃(乔托的老师)绘制的半圆壁龛镶嵌画《环以光轮的基督圣像》以及北侧廊顶端有乔瓦尼·皮萨诺(尼古拉·皮萨诺的儿子)建造的令人惊叹的布道坛。

环以光轮的基督圣像 布道坛

圣若望洗礼堂高54.86米,周长107.24米,是意大利最大的洗礼堂。

· 圣若望洗礼堂 · 圣若望洗礼堂是奇迹广场上一座用大理石砌筑的宗教建筑,建于1152年,以取代旧堂,1363年完成。它是广场上按时间顺序出现的第二座建筑物,比1174年动工的斜塔早,但竣工比1350年的斜塔晚。

圣若望洗礼堂是从罗马式建筑到哥特式建筑风格过渡的例子。下层使用罗马式的圆形拱门,而上层采用哥特式风格的尖拱。

洗礼堂室内内部装饰简洁朴素。中心为八角形洗礼盆。讲道台为尼古拉·皮萨诺在1255年至1260年的作品。

圣若望洗礼堂构建在不稳定的地基上,向主教座堂倾斜0.6度。该堂有内外两层屋顶,内层为金字塔形屋顶,外层为圆顶,两层之间形成共鸣腔。这样的设计使之内部听觉效果更趋完美。

· 骑士广场 · 如果说奇迹广场代表了比萨的中世纪建筑成就的话,那么骑士广场记录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段历史。

骑士广场是比萨的第二大广场,原为古罗马市集所在地,在中世纪,此处曾是比萨的政治中心,名为“七街广场”。

后来,比萨在与佛罗伦萨的对抗中不断削弱,地位急剧下降。1406年被佛罗伦萨击败后并入该城邦。16世纪中叶,广场逐渐成为圣斯德望骑士团总部所在地。

如今环绕广场的建筑包括骑士宫、圣斯德望骑士团教堂、时钟宫、圣洛克教堂、普田学院宫、十二理事会宫、教区长楼等,而且大部分出自瓦萨里之手。

时钟宫 我们今天对文艺复兴历史的了解,以及大部分艺术家的轶事传奇全得益于热衷于八卦和教育的瓦萨里的记载。不过,为美第奇家族服务一生的瓦萨里主要的身份还是位艺术家和建筑师,佛罗伦萨的乌菲兹宫即是由他主持设计建造的。

· 骑士宫 · 骑士宫由瓦萨里设计,建于1562年至1564年,作为圣斯德望骑士团的总部,是将原有的长老宫改建而成。

骑士宫意大利文“Palazzo della Carovana”中的“Carovana”意思是骑士团的三年初学培训期。

骑士宫立面上的寓言人物和黄道标志,也由瓦萨里本人设计。雕塑中包括美第奇家族和骑士团的纹章,两侧是代表宗教和司法的寓言人物。楼上在16-18世纪增加了托斯卡纳大公的半身像。骑士宫前的双斜坡楼梯是在1821年重建。双斜坡楼梯前是科西莫一世的雕像。

继续深探比萨的文化底蕴...

奥拉齐奥·真蒂莱斯基 | 1563-1639 奥拉齐奥·真蒂莱斯基出生于比萨,早年随哥哥奥雷利奥·洛米学画,学习雅各布·卡鲁齐·蓬托尔莫和安杰洛·布龙齐诺的矫饰风格,1585年赴罗马。之后游历热那亚、法国,1626年最终定居伦敦,成为宫廷画家。

大卫和歌利亚 奥拉齐奥·真蒂莱斯基受到卡拉瓦乔现实主义风格影响,使用强烈的明暗对比,晚期画作多以神话做题材,著名作品有《大卫和歌利亚》、《圣母领报》等。

大卫注视歌利亚的头

圣母领报

抹大拉的忏悔

鲁特琴弹奏者

演奏小提琴的年轻女子

一个年轻女巫的肖像

女猎人戴安娜

你要去意大利,你要跟我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