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耳朵、嘴巴和英语中枢 汉语大脑不负责处理英语 瘦香蕉:傻哥,我单词和语法都不太懂,我觉得肯定学不会听说的本事。 笨苹果:错。一般的英美人,一辈子翻来覆去都只用千把个单词、五六个句式,他们都在正常生活,正常交流。你为什么非得等到记住了几千个单词、学会成千上万个句子才去练习听说? 瘦香蕉:哦,那看来我不会听,不会说,不是因为自己的知识积累不够? 笨苹果:当然。 瘦香蕉:那到底是为什么呢? 笨苹果:因为你没有英文脑子! 瘦香蕉:你又欺负人,坏蛋,坏蛋! 笨苹果:不不不,好妹妹,我不是说你没有学习英语的大脑,而是说你脑子里管理英文的语言中枢没有开发出来。 瘦香蕉:英语中枢? 笨苹果:对的。英语的频率和中文的频率不同,所以专门管理中文的那块大脑不处理英文,对英语是关着的。也就是英语引不起我们的大脑的共振。 瘦香蕉:不明白。 笨苹果:没关系,先说一个事实:美国人反应英语用0.1秒,中国人则是1秒。 瘦香蕉:这是为啥? 笨苹果:我们之所以反应迟钝,是因为我们没有英文的那块儿大脑。大脑中管英语和汉语的区域不同,我们只有汉语的语言中枢,没有英文的语言中枢。 没有英文大脑,就造成了翻译式思维。你听到英语时,英语被中文大脑接收和处理,并翻译成中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理解;而听、说本是即兴的表达,要转化成中文才能听懂、才能说的话,就一定会反应迟缓。 所以学习英语的过程,就是开发出一块专管英语的大脑来! 瘦香蕉:那咋开发啊? 笨苹果:你肯定知道,我们的大脑中有90%是休眠的,那这部分休眠的大脑是用来干啥的呢? 瘦香蕉:不知道哎,能干啥? 笨苹果:它存在的价值,就是待开发。学习英语的过程,就是将这90%的休眠大脑,开辟出一块专门负责英语的语言大脑出来。 口语中枢是语言中枢的一只翅膀 瘦香蕉:那就先说听力吧。我为什么不会听呢? 笨苹果: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 瘦香蕉:我们从来都不考口语,所以不需要练,但是听力是考的,所以一直都有练习。 笨苹果:这就是你为什么听力不行的原因! 瘦香蕉:神马原因? 笨苹果:不说、只听!之所以你听不懂,是因为你从来没这样说过,即使听几十万遍对英语也是不适应的;另外发音不标准,很多单词发错音,所以当老外正确的发音的时候,你反而不知道他说的是哪个音了。 瘦香蕉:没明白。 笨苹果:我可以再解释一下。中国人学英语,都会从“听”入手,舍弃“说”,所以练不出英文大脑。 一个语言中枢,要由听力中枢和口语中枢共同组成。这就像鸟儿的两只翅膀,缺其一都不能飞翔。舍弃其中一只翅膀,这只鸟就飞不起来,于是另一只翅膀也就作废了。 对于中国人来讲,听力上的功夫是不缺的,学不好的原因正是忽略了口语。所以对于中国人来讲,真正突破听力必须以突破口语为基础,孤立地、默默无闻的为听力而听的听力训练,根本开发不了大脑,面对老外,既不会说也听不懂,只能表白说:我会做选择题,命中率特别高。这是最可悲的。 瘦香蕉:你的意思是,人必须得说,才能提高听力? 笨苹果:是的。要开发英文大脑,就必须同时让嘴巴动起来;嘴巴不动,听力工夫不可能完成。 你可以想象一个场景:你做错了事情,妈妈在不断地絮叨,你越来越烦。 瘦香蕉:那肯定啊。 笨苹果:学英语只听不说,就像妈妈一直唠叨而你从不说话一样,她一直这样唠唠叨叨唠唠叨叨下去,你就会越来越困,听着听着你就睡着了。 瘦香蕉:还真是的。 笨苹果:我跟你说说我走的弯路,一开始我总听VOA Special,那是一档专门给英语学习者开的节目,语速很慢,词汇很简单,句子很短。我只听不说,于是,大学三年下来,我一听到英语就犯困。后来如果我失眠,我就听英语,很快就能睡着。 瘦香蕉:我听说,“学英语就像学唱歌”,这两个过程有什么相似吗? 笨苹果:我喜欢周杰伦的《双节棍》,但是如果我只听,就永远听不明白他到底在唱什么,只有当我开口唱它的时候,才真正能听懂周杰伦到底在唱什么。 瘦香蕉:好吧, 暂且这么理解吧,必须练习口语,才能提高听力;如果只练听力,那就永远不会听。 笨苹果:对的,先理清这个逻辑就好说了。当你开始说话之后,听力自然就会跟上去了。国内的考试很少涉及口语,所以不管是老师还是培训班神马的,都一律单练听力,这就造成了大家根本就听不懂。 瘦香蕉:不过现阶段,我只需要听力的提高,干脆点儿,你就跟我说我只想练习听力该如何做吧! 笨苹果:不——可——能。 瘦香蕉:必须可能! 笨苹果:如果必须可能的话,那就持续听BBC或慢VOA就行了,一天8个小时,四五个月之后,你会在突然某一天发现不知怎地突然就听懂了,这说明你的耳朵已经打开了。 瘦香蕉:一天8小时,四五个月,你要害死我吗?谁坚持的下来?! 笨苹果:所以我才说,你需要一个更科学的学听力的方法,也就是听说不分家嘛!如果我只告诉你多听、多说就行,那我存在的价值就米有了啊。 瘦香蕉:你在这儿等着我呢!又被你绕回来了。 笨苹果:再重复一下刚才那几句话:“一个语言中枢,要由听力中枢和口语中枢共同组成。这就像鸟儿的两只翅膀,缺其一都不能飞翔。舍弃其中一只翅膀,这只鸟就飞不起来,于是另一只翅膀也就作废了。对于中国人来讲,听力上的功夫是不缺的,学不好的原因正是忽略了口语。” 听力中枢的培养 笨苹果:除了你只听不说,所以荒废了口语大脑的开发之外,还有一个大家都面临的问题需要解决。 瘦香蕉:什么问题? 笨苹果:你听的方式不对。 瘦香蕉:什么意思? 笨苹果:你怎么练习听力的? 瘦香蕉:带上耳机,听啊,这不简单! 笨苹果:问题就出现在这里。 瘦香蕉:为啥? 笨苹果:你肯定见过很多人没日没夜地听MP3,他们的效果如何? 瘦香蕉:那当然没啥效果。 笨苹果:就是嘛,这种方法是没有效率的。 瘦香蕉:不明白。 笨苹果:练习听力,也不是个开发英语耳朵的过程,而是个开发英语的听力中枢的过程。 瘦香蕉:怎么形成听力中枢呢?天天听不就完了吗? 笨苹果:不,那是下下策。你知道很多妈妈怀着孩子的时候就让婴儿听英语这么一说吧? 瘦香蕉:嗯的啊,据说这样的孩子在肚子里就已经学会英语了。 笨苹果:他们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虽然没有学会英语,却已经开发出了英语的听力中枢。 瘦香蕉:你是说,婴儿们都能听见别人在说什么? 笨苹果:不,他们听不见。听东西靠耳膜,听力中枢的塑造却得通过内耳的耳蜗。胚胎的耳膜没有发育或发育不健全,所以听不见我们说什么,但是,他的耳蜗是一直都有的,上面分布着各种神经,通过羊水的传感,它会感受到震动,于是大脑开始分化出可以接受英语频率的一块领域。这就是他们获得英文听力中枢的过程。 瘦香蕉:那这跟我学听力有什么关系吗? 笨苹果:有的。如果能振动耳蜗,就能更快地开发英语听力中枢。 瘦香蕉:那该如何震动耳蜗呢? 笨苹果:打开音响,让它震天撼地,这样英语就能震动耳蜗了。 瘦香蕉:这可太疯狂了,有点儿像流浪艺术家的感觉。 笨苹果:但是必须这样,打开的音响,会震动你的耳蜗,而不仅是耳膜。MP3只能震动耳膜,所以开发不了英语听力中枢;只有打开的音响才能够震动耳蜗,而且音响声音越大越好哦。 瘦香蕉:不行不行不行,这可太不文雅了。 笨苹果:如果这个形式不现实,那就大喊英语。我们大喊或听别人大喊的时候,也能震动耳蜗。 瘦香蕉:这不是疯狂英语吗?那就更加不文雅了。还有没有别的替代形式,可以起到相同效果? 笨苹果:哎,女生就是麻烦!那这样好了,在你说英文的时候,可以用手按住一只耳朵或两只,这样就能让耳蜗感到振动了,内耳的大门就打开了。 瘦香蕉:这还不够文雅。 笨苹果:哪儿有那么多文雅的方式啊。必须得让英文震动到内耳的耳蜗,必须的。不这样就不可能开发出英文的听力中枢来。 瘦香蕉:哎,我就不能只学会听说,不开发英文大脑吗? 笨苹果:不行。学英语就是培养新的语言中枢的过程,语言中枢由听力中枢和口语中枢构成。没有英文大脑,就不可能学会说,也不可能学会听;开发了英文大脑,就不可能只会听不会说,或只会说不会听。这是个培养英文中枢的过程,不是个学习知识的过程,你到底明白不明白? 瘦香蕉:好吧,算是明白了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