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光斗先生的《论太极拳》—太极门精到的堂奥

 静幻堂 2016-01-13


我并不精于太极拳术,况且论到太极门精到的堂奥,这是更深一层的东西,世上不知名的高人多着呢,但这十年以来,并没有哪位老先生讲过这个题目。这里要讲的就是太极拳的劲意。人们都知道,那是神妙难测的,诸位老前辈就是得着这点才成名的,高明的老前辈也没有具体告诉我们,但我有具体的研究讲这个题目,先从前者所说的劲意是由变转虚实证明来的,变转比喻可虚可实,怎样才算虚呢?怎样才算实,比喻伸出一手的虚劲空敌,就是虚,以实劲击敌就是实,在技击中怎样该虚该实呢,这点活机关就是劲意。什么为标准,然而一分合就是他的标准,无非由分求合,但由合求其分之为敌所乘。由分求其合是以制敌,循环相求,可知劲意之妙,就在其内了。比喻敌击我,我忽然由分而合,或由合而分,虽然我微有移动,但敌按愿意打来,不是打不到就是边力了。若是打过了,虽然敌人的拳脚可以到了我的身上,但敌人的劲力并没有发出来,仍是没有打到,这就有隙可乘了,但我不须乘他的空隙,只要随意变化,敌人就会败的。
太极门的堂奥就在这里,不可忽视,虽然他有自然的变化,惟独最善于因循、因人成事就是太极门,这是自然的道理,能够随着敌人的锋棱在武术里不怕失掉自己的个性,但我无处不可以顺遂,就是无身体之患,无处不可以伤我了。我有蓄藏的力量,焉知不可以击人呢?这是太极门的特长,也是国术里一家与一家的不同。
我所见尚不至此,凡精于此道的能分出敌手中之里外劲,随时可拿敌人的里劲。里劲就是根,所以敌人沾着他的手,没有能站稳脚的,何况能胜他,这就昌说的因循和分合变化。
这也算不得例外,是由因循里来的,比喻太极向来是柔中寓刚,而是用劲的劲别本算不得什么,不过愈是细微见神奇奥妙,偏是处处都有,前者也不过如此。
另外我见太极门是虚里讨巧,自然这是道家的传授,挂着道门的色彩了。水挚最阴,所有有些东西也是与道家相同,挚鸟将击其鸷将伏,圣人先动必有愚色,见解完全一致,他的目的在于独善其身也,无害于人。
太极门不怕坚强的敌人,因为身上的劲在技击上不能有双重,就是说用一个式子打人,同时自己设有防护自己的力量,所以他不怕力气大的,武艺高的。我听说杨班侯的太极拳练的最高。但也没长着三头六臂,也是刻苦锻炼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