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谢枋得《蚕妇吟》(宋)张俞《蚕妇吟》比较阅读答案及赏析

 常有理 2016-01-13

蚕妇吟  (宋)谢枋得
子规啼彻四更时,起视蚕稠怕叶稀。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

蚕妇吟  (宋)张  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注】稠:多而密。
(1)这两首诗使用了什么相同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2分)
(2)这两首诗所反应的思想情感有什么异同点?请简要分析。(3分)


(1)对比(1分)。谢枋得诗将辛勤劳作的蚕妇和未曾归的歌女舞女(明)、笙歌娱乐的贵族(暗)作对比。张俞将贫苦穷困的蚕妇与遍身罗绮的贵族作对比(1分)。
(2)相同点:鲜明地反映出劳动人民与封建贵族之间的生活悬殊,(1分)深刻揭露和抨击了统治阶级生活奢靡,传达出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1分)不同点:谢枋得诗还隐含着对同样命运悲惨的歌女舞女的同情。(1分)


蚕妇吟

谢枋得

子规啼彻四更时,起视蚕稠怕叶稀。
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

       子规啼声凄切,四更点明时间,一个“彻”字不只写出子规声之特点,更是写出了四更天之静,空聊无声,形象地表现蚕妇对子规声之敏感。她的起身是迅捷的,没有困意的缱绻。一个“怕”字道出了她的心声,那是她全家生计所在,容不得半点犹豫和马虎,同时也可看出她内心深深的期盼,那是全家的希望所在。残月依柳,曙光将现,犹闻歌舞之声,这使蚕妇大为惊诧:难道那些伺候老爷们的美女,还在轻歌曼舞没有回来?普通的农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对这种没日没夜醉生梦死的生活自然是难以置信。强烈的对比之下,褒贬立现,主题立显,忧国之思切实可感。


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 古诗文阅读 诗歌赏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