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学:永远的健康守护神

 森林一叶 2016-01-13

  大多数人都是直到胸痛或遇到可疑的肿块时才去就医,但当这类症状出现再采取措施往往为时已晚。为了尽早发现症状,需要连续不断地监测,而这项任务或许可交给手机承担。事实上,手机连续不断发出的数据流,由健康监视系统实时接收并加以分析,有助于在症状初现时便作出诊断,从而避免病情恶化。移动器件也可以帮助医疗卫生机构发现并处理问题,以免小病拖成大病,增加治疗费用,治愈的难度也更大。理论上,这种永远处于开机状态的警报系统可以消除体内无数危及健康的定时炸弹,将治疗慢性疾病的开支减少75% , 延长患者的寿命。

  手机市场上各种纯属玩弄噱头的 保健类应用泛滥成灾,但少数几个优 秀系统有望帮助用户控制慢性疾病或发现危险症状。美国 AliveCor 公司推出的手机心电监测装置iPhone ECG 是一 个塑料盒,背面有两个金属电极,当使用者用双手握住此 装置或将它紧按在胸腔上时,电极即可记录心跳节律。这 一即测即得的心电图数据可以通过无线方式发送给患者、 家属及医生,提醒他们注意患者心脏节律是否异常。此装 置拟于2012 年初通过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FDA )的 审批。该装置的开发者、生物医学工程师戴维· 阿尔伯特(David Albert )指出:“它不仅让人们及早获得警报,同 时也省去了做常规心电检查的成本。”   

  无独有偶,法国Withings 公司也开发出一种与iPhone 配套使用的血压监测装置。使用者把这个外观时尚漂亮的 白色袖带戴在手上时,iPhone 屏幕便会在30 秒内弹出读 数。如果读数异常,还会出现一个警告。美国WellDoc 公 司推出的糖尿病监测软件DiabetesManager 已获FDA 批准。 病人只要将各种实时数据(例如血糖含量、碳水化合物摄 入量以及服用的糖尿病药物等)输入手机,该软件便会对 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并向患者推荐为保持正常血糖水平应 采取的措施(比如注射胰岛素、吃某种食物等)。2011 年 9月公布的一项实验结果证明,使用DiabetesManager 的患 者,对血糖含量的长期控制状况远远好于未使用该软件的患者。

  目前这些新系统基本上仍各自为战,其中许多还停留在研发阶段。但无线健康专家认为这预示着一个新时期的开端——未来的各种手机健康监测系统将会彼此配合,让用户和医生通过翔实的数据全面了解其总体健康状况。

  “按一下手机上的一个键并告诉它,‘我想看我的关键生理指标的实时数据’ , 这种即按即得的设想在技术上是可行的,”美国斯克利普斯应用科学研究所所长埃里克· 托普尔(Eric Topol) 宣称。

  但传感技术是一大瓶颈。传统的血糖监测装置必须刺穿皮肤才能获得 着量血压的袖带、身上贴着胶布粘牢 的电极满街转呢?好在更加方便的解决方案即将浮出水面。日本科学家近来发明了可以监测血糖含量的注射式荧光纤维,而托普尔则透露,未来一代以纳米微粒为基础,并且可与智能手机互动的多种传感器能够更加可靠地监测关键生理指标,最令人心动的是,它们还可以比传统方法更早地探测出抗体等疾病标志物。例如,能够探测所谓肿瘤标志物的传感器一旦发现目标便会通过手机报警,患者便可以接受预防性化疗,以防肿瘤细胞在体内站稳脚跟。此外,手机健康监测越简便,消费者便越有可能申请开通这种功能。2010 年的一项调查发现,有40% 的美国人愿意支付一笔月费服务,让手机把血压、血糖或心率等健康指标发送给他们的医生。

  无线生命科技联盟(Wireless-Life Sciences Alliance) 副总裁保罗· 松尼尔(PaulSonnier )指出,手机健康监测功能一旦与基因分析整合起来,将方便我们及早解决健康问题。比如,假定某位患者携带一种使她有可能在早年患上糖尿病或癌症的基因,那么她就可以带上一种不露形迹的传感器,一旦体内出现任何异常动向,传感器即可将此消息发送到她的手机。“我们可以抢在胰腺的胰岛细胞首次遭受感染或首批癌细胞现身之前把纳米传感器嵌入体内,”托普尔说。只要手机健康监视系统能发挥出潜力,它们就可以充当人类形影不离的健康卫士,在人们浑然不觉自己已身陷危险时悄悄地保护他们。

分享到:

> 相关专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