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死星,一笔没有潜力的不动产投资| 星战观点特辑之三

 真友书屋 2016-01-13


来源:IDEAT理想家

撰文:周元

《星球大战》系列电影不仅是当代大众文化的高峰,这个虚构的宇宙也映射了今天的我们所经历的世界。本周我们将献出连续六篇“星战观点特辑”,从历史、天文学、电影产业、设计等角度再次重阅这一部不断自我更新的经典。



在致帕尔帕廷皇帝有关帝国边境安全的通讯文件里,塔金总督提出了建造死星的构想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人类内心深处对于暴力、权利的渴望和恐惧,最终都会在现实中以致命的武器的形式呈现。石斧、铁剑、火炮、无畏舰、航母、核弹象征着不同时代文明的终极武器。而在放任想象力驰骋的《星球大战》中,死星就是终极太空武器的代表。


死星的诞生源于帝国塔金总督向皇帝提出的恐惧学说,这种学说认为最有效的统治方式莫过于“通过对武力的恐惧而非武力本身进行统治。……新秩序必需有一个不可否认且具有压倒性力量的象征,它能被银河系牢记。”简单来说,恐怖学说认为与其耗费巨大的资源,浪费于维持一支庞大的军队,倒不如利用某种终极武器彻底消灭一个反叛星球所产生的恐怖,维持帝国对其他星球上被统治者的有效震慑。


《星球大战前传3:西斯的复仇》剧照,帝国皇帝帕尔帕廷和达斯·维德查看建造中的死星2号


在这种理念的驱动下,帝国的科学家、工程师和奴隶劳工们在帝国的蛮荒区域分别建造制造了一台实验品以及两台被命名为死星的轨道战斗太空站,死星1号(直径120公里,最早出现于1977年《星球大战4:新希望》中)和尚未完工的死星2号(直径160公里,出现于1983年的《星球大战6:绝地归来》中)。在帝国军眼中,死星不但是难攻不破的要塞,还是能够毁灭星球的终极武器,又是一座可以远征的巨型星际战舰。死星将这些充满力量感的要素和功能综合在了一起,奇异的外形和金属色赋予了它一种邪恶的美感。




由左至右,分别为实验样品型,死星1号,未完工的死星2号


在星球大战的设定中,死星的关键武器在于那门能够摧毁行星的激光主炮。在死星1号出厂后的武器测试中,主炮的第一次开火就摧毁了它的诞生地——被作为靶星的行星Despayre。在之后的实战中,帝国军在被俘的莱娅公主面前,使用死星主炮摧毁了公主的家乡——行星Alderraan,这也是电影的经典镜头之一。


从天文学的角度分析,如何真正意义上彻底粉碎一颗行星这个问题,会让你发现设定中的问题。这和在地球上炸掉一辆汽车不同,汽车部件分子原子之间的聚合力最强的不过是电磁力而已。而在太空中炸掉一颗行星,所需要对抗的是组成行星所有物质之间最基本的作用力——引力。已经有人估算了毁灭一颗地球大小的行星所需要的能量大约是2.24 × 10^32焦。这意味着想要达到影片中的毁灭效果,这种能量武器的有效输出功率必须超过太阳功率的十万倍以上。这显然超越了目前人类物理学的理解范围,也超过了任何武器材料学所能承受的限制。你也很难相信某种神级文明真正掌握了十万倍太阳功率的能量技术之后,却用于毁灭行星这样的相对其能力有些幼稚的目的。


《生活大爆炸》剧照,谢耳朵正在组装它的乐高 Death Star II,售价1250美元


显然,帝国对于死星寄予了巨大的期望,但死星并没有如其所愿实现其震慑作用,高科技的堆砌和残暴的统治没有能够压制反抗军的抵抗。最终在付出了巨大牺牲后,死星1号和还未完工的大型改进型死星2号都被反抗军通过战斗机攻击内部核心的方式摧毁。


虽说死星计划以失败告终,但建设太空要塞平台这一构想,在即将上映的《星球大战7:原力觉醒》中的帝国继承者第一秩序那里得到了进一步的进化,弑星者基地(海报右侧背景)是一颗内部被掏空的冰雪行星,星球内部作为武器空间,通过直接获取恒星能量作为武器能量,并通过超空间发射波束,其威力可以直接摧毁一个行星系。具体原理可能是通过诱发恒星快速演化为红巨星膨胀吞噬行星轨道,改变宜居带分布,从而实现毁灭整个行星系的目的。(我们的太阳在死亡前也会膨胀为一颗吞噬地球的红巨星,如果没有弑星者或三体人的外力干预,这一过程会将会发生在大约50亿年之后。)




海报右上方背景即为弑星者基地


另一部著名太空歌剧小说田中芳树的《银河英雄传说》中,重要设定之一伊谢尔伦要塞实际上是一个袖珍版的死星, 60公里直径的要塞也是由名为 “银河帝国”的势力所建造,用来对付反叛军的要塞级武器,主武器是一门称为“雷神之锤”的主炮,只不过其设定中9.24× 10^14的主炮功率相较于死星的主炮来说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2012年,在白宫网站的提案活动中,一份要求美国政府建造死星的提案得到了34435份联署签名,提案强调死星的项目可以刺激多个行业、创造更多就业,增强美国国防安全。白宫官方就为什么美国政府不会建造一颗死星的原因给予了正式回复:


美国政府已经了解到死星对就业和国防的意义,但政府不可能建造“死星”,原因如下:

1. 根据估算,制造一颗“死星”的成本将超过八点五万万亿美元。政府正试图减少财政赤字,而不是增加。

2. 本届政府不支持摧毁其他行星的想法。

3. 为什么要耗费纳税人的金钱去建造一个用单人战斗飞船就能摧毁的死星呢?




二战以后,各个国家如火如荼的核武器军备竞争似乎和星战中帝国建造死星的理论颇有相似之处。

图为美国著名科幻小说画家Chesley Bonestell于1950年所画,假设了纽约市遭受核武器袭击震撼场面。


最后补充一个天文小知识:你可以在太阳系中找到一颗外形酷似死星的天体,土卫一(Mimas)灰白的颜色和它表面巨大的赫歇尔陨石坑就像是一颗守卫着土星死星。2005年,卡西尼号探测器第一次拍摄到这颗卫星的近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