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看抗战史---长城抗战(1933年1月1日~5月)
1933年,日本以热河省地方官员表示归附伪满洲国为由,与伪满洲国军队进军热河,省长汤玉麟不战而逃;遂于1933年1月1日,进攻挑衅我山海关驻军,史称“榆关事变”。从榆关事变开始,到1933年5月,以日本关东军为主,在东起山海关,西至古北口,长达数百公里的长城沿线各关口发起进攻。中国军队凭借长城进行了英勇抵抗,著名的山海关,冷口,喜峰口,罗文峪,古北口等战斗。这一段战事史称“长城抗战”。
-
- 名称:长城战役
-
地点:
万里长城东部
-
时间:
1933年3月5日 - 5月25日
-
参战方:
中国军队(东北军、西北军、中央军);日本关东军
-
参战方兵力:
国军约25万;日军8万加伪军数万
-

何应钦
张作相
于学忠
商震
宋哲元
杨杰
何柱国
徐庭瑶
著名的二十九军将士在喜峰口、潘家口御敌,500精兵组成大刀队趁夜色潜入日军阵营,480人壮烈牺牲,砍杀大量日寇。二十九军将士坚守7天7夜,打退日军无数次强攻,毙敌3000多人,迫使敌军后撤。
1933年3月,宋哲元将军所写手书
时任喜峰口前线总指挥的赵登禹将军
29军大刀队训练,背景29军驻防“遵化府”
29军大刀队正在遵化罗文峪长城脚下训练刀术
宋哲元将军在29军军部进行战前讲话
29军大刀队准备出征
29军大刀队战斗胜利后的喜悦
1933年第29军一部在罗文峪阵地上准备反击日军。
长城上战斗的中国士兵
1933年战地记者拍摄的罗文峪北关口。
罗文峪东山坡
罗文峪
29军在长城一线上的炮兵阵地
29军大刀队杀敌英雄王元龙与来访的北平人民自卫会会员李大钧合影
中央军关麟徵所部二十五师和东北军王以哲部在古北口血战3昼夜,4000多将士伤亡。
古北口
商震部黄光华师在冷口与日军浴血搏杀,使阵地失而复得。
长城守军顽强抵抗、浴血奋战,但日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而我军得不到有力的支援,奋战两个多月,被迫撤离长城各口。华北平津危急。长城抗战虽然失败了,但也阻止并延缓了日本军事侵略华北的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