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时的孙武长于进攻,疏于防守,大概阖闾交给的的任务也是进攻作战,防守不属于孙武的职责,但作为一个军事大家,无意中造成己方的破绽——将船只置于后方,而且已被沈尹戌盯上,好像总是不应该的。 不过,也兴许这是孙武的有意疏忽――置于死地而后生,能将全军战力发挥到极至。 沈尹戌也有其弱项,识人善用方面就稍稍欠缺,例如对囊瓦的指挥才能,本来心如明镜,但还是把全军丢给了这位庸才,这就欠妥了。 熟悉这段历史的朋友会说:沈尹戌也并不是放心离开,还留下了自己的亲信协助囊瓦防守汉水,此人叫武城黑,也可称优秀将领。 这就是刚说过的:沈尹戌并不擅长识人善用:武城黑其人,指挥作战也可称得上是一高手,史书没有详细介绍武城黑的军事能力,不过从后来实际发生的情形看,他应该是个善于快攻突袭的将领。 沈尹戌的失误在于此:武城黑不是一个善于防守的将领,而他留给武城黑的任务是:助守汉水!这不是南辕北辙么? 事实证明,沈尹戌的此举不仅没能“助守”,相反在囊瓦的背上推了一把。这一把将楚军主力推向了深渊,使楚国瞬间面临灭顶之灾! 囊瓦在汉水对岸等了几天,助守的武城黑按捺不住了,他对囊瓦建议:“我军的战车是由皮革制作的,不如吴军的木制战车耐久,我们应该速战速决,直接打过去呀。” 囊瓦立即心动,于是,在这盘吴楚对垒的棋局中,囊瓦下了挥车过河一着:三军渡过汉水,向吴军进击,全军开向豫章。 棋谚有云:一子落错,全盘皆输! 孙武闻报大喜:这肯定是昏庸的囊瓦所为,舍地利而求侥幸一逞,这种用兵,只能称之为狂赌! 孙武立即率轻车精兵扑向楚军主力所在的豫章,孙武不容楚军再退军布防于汉水对岸,一旦如此,长途奔袭的吴军将有力也无从施展,对持下去,胜负基本不用预期。 尖兵报来:楚国大军已在小别山至大别山一带背水安营下寨,主力迎面向我军扑来! 孙武下令:避开正面,兵车预先寻好退路,于楚军推进途中给予闪电侧击,一击则退,不准恋战厮杀。 孙武在诱敌轻进,夫概牢骚满腹,公开宣扬:突袭楚军,怎么不使用我麾下五千“熊兵”――解释一句:“熊兵”称谓是野史小说所载,不足为信,估计不大可能,因为敌国国君为熊姓,怎会能将私兵安上楚君的姓氏? 孙武只有通过吴王来安抚夫概:好钢历来用在刀刃上!――就是这个意思吧,那时肯定还没有“钢”的概念。 孙武根据楚军的变化,修改了立即决战的方略,孙武与伍子胥都清楚:楚军操纵在几个权贵手中,互不统属又互不服气,遇有战事便各自行事。 这样的部队聚集在一起,战力会急速下降,孙子根据情况变化,将作战目标调整为:吸引尽量多的楚军助战,以便聚而歼之――兵无常势,水无常型。 阖闾从其言,同意主力按兵不动,由前锋部队出奇兵骚扰楚军,以“致人而不致于人”,零打碎敲战术开始实施。 事不密累死三军,吴王没有向王弟夫概解释底牌,夫概作为基层将领,也只能蒙在鼓里心中不忿。 囊瓦与武城黑更不会觉察吴军目的所在,所以才自持兵多向吴军逼近求战。 延伸阅读:淮水地名解释。淮水即淮河,是中国重要的内陆河流之一,历史上因为有独立的入海口,流域广大,被和长江、黄河、济水并称华夏“四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