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楚春秋:弱国欺负强国

 共同成长888 2016-01-13

 春秋期,各国相互兼是大势所趋,你不去兼并别家,别家就会兼并你,战争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

孙武看透了这点,对待兼并战争,孙武态度是:必须谨慎,应坚持如下原则:“不见利之所在,决不出动军队;不能预见得胜,就决不用兵;不到危急关头,决不进行战争。

商人的意味吧?难怪今天世界各国商家,竟把《孙子兵法》视为宝典秘笈,从中钻研演化出诸多商战“兵法”。

孙武的对楚“骚扰战”使大受其益楚国大感头疼!

中华春秋时期,周王室虽已经形同虚设,但各诸侯国的头头还是依然称“公”,并不敢僭越周礼擅自称王楚国就敢,楚国是当时的超级大国,地广兵多,听听楚国国君熊渠的口气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謚。――是不是“我是流氓我怕谁”的味道?

到了楚国国君通那一代,更是肆无忌惮,熊通不理睬周王的反对,干脆自称武王,即楚武王,与你的老祖宗武王同号!有什么招数你就亮出来吧,哥们儿接着!

由此可见楚国实力冠华夏,大逆不道,不尊王室,不但得不到惩罚,反而有一些中小国去依附它,是“拳头硬的是老大”到了楚平王在位,经过他的折腾,楚国国力、力都有所削弱,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实力仍不容小视,较起真来,吴国难以惹得起。

《左传》记载:吴掩余、烛庸二公子奔楚后,被封于养(今河南沈丘县),而这两位阖闾的心腹大患被彻底铲除,是在公元前511-508年间,阖闾攻克养城,捕杀了两位叔兄弟。

楚国面对吴国不间断蚕食骚扰,却没有办法改变劣势,次年,机动灵活的吴军攻伐到夷(今河南淮阳一带),并向潜(今安徽霍山县南、六(今安徽六安县北)进逼。

长途奔救,大军刚到吴军便回,楚军千里劳师,却扑了个空。

楚军本就没有出境作战的准备,大军又不能长期滞留耗粮,只有班师回都。

部队还没有休息,就接到了吴军开始围攻楚城弦(今河南息县南)的警报,没办法,楚军只得返回前线救弦

大军走到豫章今河南商城至安徽六安一带,军报传来:吴军已经不见了影子,楚国大军滞留豫章,进退两难。

吴王阖闾初用孙武,便取得令楚国头疼至极的最佳效果。

 

延伸阅读:1、 “故兵贵胜,不贵久。”。出自《孙子兵法·之二作战篇》。白话意译:但凡用兵,追求的是胜利,要避免战事拖延持久。

2、成语“声东击西”。出自《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但其作战思想无疑源自《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与《孙子兵法》有着明显的传承关系,是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的总结,也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