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活跃于当时诗坛上而且极有影响的难免令人想起《南社》,其实在上次后面说的柳亚子,就是重要的一员——南社社长。 《南社人物志》这样介绍: 以提倡民族气节,推翻封建的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政体为职志的南社,是在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革命浪潮汹涌澎湃的激荡下,于1909年11月在苏州秘密成立的。南社的主要发起人为陈去病、高旭、柳亚子。参加第一次会议的17名社员中,有14人为同盟会会员,由此可见其革命气氛的浓厚了。 南社是一个革命文学团体,它主要以文字鼓吹反清革命,与同盟会互相呼应,成犄角之势。一时京、沪、苏、浙、湘、粤甚至南洋等地不少报纸,都为南社社员所掌握。“欲凭文字播风雷”(柳亚子语),为反清民族民主革命大造声势。 在辛亥革命时,以及“二次革命”和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中,不少身为同盟会干部的南社社员,还直接领导或参与了武装斗争,甚至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谱写了壮丽的一页。 南社社员中,有同盟会干部和骨干48人。其中有辛亥革命时叱咤风云的人物,如黄兴、冷遹、陈其美、李根源、范鸿仙、姚雨平、柳亚子、陈去病、叶楚伧、廖仲恺、何香凝等。此外还有新闻出版界的著名之士,如于右任、田桐、林白水、雷铁厓、邵力子、邵飘萍、戴季陶、朱少屏、傅熊湘、黄晦闻、胡朴安等;有政法界、外交界的知名人士,如沈钧儒、张志让、蔡寅、张维城、王芃生等;有在文学艺术界享有很高声誉的诗人、作家、戏剧家、书画金石家,如苏曼殊、林庚白、高吹万、高旭、姚石子、沈雁冰、黄摩西、包天笑、李叔同、欧阳予倩、吴梅、黄宾虹、邓尔雅、沈尹默等;有在教育界德高望重的人士,如马叙伦、杨杏佛、沈体兰、陈望道等。本书还收录了在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和反袁反北洋军阀斗争中英勇献身的南社烈士,如周实、阮式、宁调元、宋教仁、周祥骏、范鸿仙、陈以义、姚勇沈、陈其美等。 读过一些近、现代史的在座诸君,多多少少都能从中听到一此你所熟悉的人。这些人不但是革命家而且诗也写得很好。 今日的重点就是这些人的诗。 潘飞声
过虎门 挂帆狂啸渡沧溟, 虎气腾腾剑底生。 万里水浮天地影, 一门山裂海涛声。 未来风雨旌旗动, 欲上鱼龙鼓角惊。 扼守最难形胜险, 问谁鞭石作长城? (鞭石:相传秦始皇欲观沧海日出,有神人为之鞭石作桥,由于驱赶迅猛,有的石被鞭出血。) 丘逢甲称潘氏此诗是“手收剑气入诗卷”,而且“直开前古不到境,笔力横绝东西球”。 诗的前四句是点出虎门要塞的险,很具声势。后面由要塞想到国运多艰,金瓯破碎的悲凉年代,面对内忧外患,把伤世情怀寄托于诗。由于虎门曾是林则徐销烟的地方,而且由此引起的鸦片战争使为守虎门著名将领陈连升、关天培及军民在此奋战并壮烈牺牲的事,激发诗人的感伤,于是在五、六句中用风雨、鱼龙、旌旗、鼓角描绘并预示着未来的惊天动地事件的可能发生,因而急切地祈望能有英雄人物把守此重要关塞。
宋教仁: 宋氏大家都比较熟识,是孙中山的得力助手,当时被称为“中国民主宪政之先驱”。后为袁世凯所忌恨,派人刺杀于上海车站。 哭铸三尽节黄花岗 孤月残云了一生, 无情天地恨何平。 常山节烈终呼贼, 崖海风波失援兵。 特为两间留正气, 空教千古说忠名。 伤心汉室路难复, 血染杜鹃泪有声。 陈铸三,字更新。宋之好友,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这是一首悼诗,写得很不错。大家看诗就可以读懂。这里主要解释几个典故和词,常山:典出《新唐书·颜杲卿传》:杲卿守常山,城陷被执,安禄山亲自审讯,杲卿骂不绝口,贼断其舌,声含糊而死。(文天祥咏《正气歌》中之“常山舌”便是指此。)此处借形容铸三被俘不屈之事。崖海:借用《宋史.陆秀夫传》:宋至元十六年二月,崖山破,秀夫走卫王舟,世杰、刘义断维去。秀夫仗剑驱妻子入海,己自负王赴海殉。此处借指黄花岗弹尽援绝归于失败之事。两间:即天地之间。
高旭: 高氏也是同盟会会员,一九0九年与陈去病、柳亚子倡组南社。曾任民国议院议员。 元旦 新朝甲子旧神州, 老子心期算略酬。 摇笔动关天下计, 倾樽长抱古人忧。 剧怜肝胆存屠狗, 失笑衣冠尽沐猴。 满地江湖容放浪, 明朝待钓弄扁舟。 屠狗,典出《史记·樊哙列传》: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意谓人贫贱低层凭肝胆之雄,竟侥倖成功。沐猴,亦作楚沐猴。典出自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意谓空有堂堂仪表和地位而无本领的人。 这诗写于一九一二年元旦。一九一一年武昌起义成功,隔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布建立临时政府。本来作为一位革命者对革命成功的今天,应欢欣鼓舞才是,但作者对此只是略表心愿已酬的喜悦。更多的是对辛亥革命后政局的混乱,政客、投机份子、反动势力、遗老遗少,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局面,寄予了很大的隐忧和失望的心情,并萌发引退的思想。这首诗对仗工整,显示了作者对律诗驾御的娴熟,启承转合都非常讲究得体。
宁调元: 宁氏亦是同盟会员兼为南社筹建者,早年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两度被清政府逮捕入狱,最后又因反袁在武昌遇难。 秋兴用草堂韵 见说降幡出石头, 已伤离乱更伤秋。 安排浊酒消长夜, 欲掘青天寄古愁。 世味早知成腐鼠, 人情何况逐浮鸥。 茫茫前路无归处, 暮雨秋风江上舟。 腐鼠:虽借用庄子典句,其义主要在于形象人门所珍视的名位官职,这时在他的感觉上已成腐败的老鼠一样令人作呕。 此诗作于1913年,1912年1月1日刚刚成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仅仅做了一个多月,2月23日便把大权交与袁世凯,使作者感到失望与沮丧,于是用杜甫《秋兴》的韵写了这首诗。 诗的首句借用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中的第四句,改了二个字(刘诗“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用得甚是贴切。(南京亦叫石头城,又叫金陵。)革命党人为了早日结束战乱,认为“驱逐鞑虏”的目的已达,谁领导共和政府都一样,把不易得来的政权,拱手让给袁世凯所建立的北洋军阀政权,致使后来有袁世凯称帝之祸。当时的革命党人中对此观点是分成两派的,作者正是主战的一派,莫奈孙中山为信守诺言,还是把政权交了,因此,作者认为此举等同于投降。此诗同样亦是对仗工整,练句用工。向来人们都称道第四句写得奇崛,最后用景语作结,也是深得唐人三昧。
陈去病: 亦是同盟会员,同时亦是南社发起人之一。是当时上海《警钟日报》主编,《二十世纪大舞台》杂志创办人。 哭钝初 柳残花谢宛三秋, 雨阁云低风撼楼。 中酒恹恹人愈病, 思君故故日增愁。 豺狼当道生何益? 洛蜀纷争死岂休! 只恐中朝元气尽, 极天烽火掩神州。 题目上的钝初即宋教仁的字。1913年3月,袁世凯派人刺杀宋教仁于上海车站,全国震动,在义愤填膺与沉痛凄紧的情势下,作者写了这一首诗。 本来三月是暮春季节,在发生了刺杀这件事之后,作者已经俨然感到似三秋的肃杀,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情势直逼心坎。作为文化人,确实难以挽回澜之既倒,面对严峻形势也只能借酒浇愁。然而酒精无用,不但不能浇愁而且病于酒。所谓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因而对牺牲的同志的怀念与日俱增。整首诗都用直白手法,但使人读来觉得非常哀怨和激愤。
王德钟: 此氏为南社中最年轻之诗人,诗才不错,著有《琴言馆诗稿》、《吟香馆剩稿》行世。莫奈英才早逝,三十岁便病死。 述怀 落拓浮沉十九年, 头颅如许总堪怜。 忍看亡国剜双眼, 夙愿匡时仔一肩。 未溺死灰仍称帝, 难将热血换民权。 床头三尺龙吟夜, 总梦沙场枕月眠。 此诗写于1915年,这一年的12月正是袁世凯宣布称帝的闹剧开演时刻,在这一特殊时期,眼看大好河山弄得面目全非,瘴气弥漫,作者热血沸腾,于是写下了十首述怀的诗,这是其中的一首。诗的开端是慨叹其怀才而未能施展抱负,辜负这大好头颅。颔联借用伍子胥故事,(伍子胥:楚大夫伍奢次子,其父为楚平王所杀,使他逃亡到吴国,后曾帮助阖闾刺杀吴王僚,夺取王位,整军经武,国势日盛。不久攻入楚都,报了父仇。吴王夫差时,因劝王拒绝越国求和并停止伐齐,渐被疏远。后吴王赐剑命他自杀,他嘱咐人把他两眼剜出悬于城门,他要亲眼看越兵攻入吴境。后来真的吴国为越所灭。)来表明他真是不忍心像伍子胥一样要悬着两眼看亡国之将至,并表明愿为时局的艰危,负匹夫之责。颈联对帝制的死灰复燃予以声讨,而且表达了愿赶国艰,用热血换取民权的决心。结尾以龙泉吟吼,夜梦沙场作结。
于右任: 于氏也是同盟会员、南社社员。1907年起在上海办报,鼓吹革命,1912年以后当过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长、靖国军总司令,一直是国民党政府要员,出名的诗人与书法家。 唐园和李子逸韵 兵革凶荒酒一杯, 万花如锦泪频催。 名园落寞春犹到, 贤主飘零客始回。 壁上题诗羞认旧, 池边照影恐生哀。 红梅曾识江南艳, 不为朔风竟晚开。 这首诗的历史背景是:袁世凯死后,民国政府为袁世凯手下的北洋军阀所把持,为护法,孙中山在广州成立军政府,陕西革命党人张义安等在三原起义(三原乃于氏出生地方),组织靖国军,不幸张义安负伤后牺牲,乃急召于氏接管,但那时已经形势恶劣,甚难支撑。 题目上的唐园在三原县,此园原是唐李靖的别墅,当时这园的主人是于氏之好友刘子康,李子逸是靖国军总司令部的秘书长,同于氏作客于唐园。 整首诗充满了感慨。开头二句就这样描述,在兵荒马乱的时刻里,忽然与朋友们相聚在一起,即使万花如锦,好友聚晤也不会使人来兴致,相反,美丽的春天正象杜甫的感受一样:“感时花溅泪”。接着又沿着这线条继续描述:当名园在处于落寞的时候,偏偏来了明艳的春天,当园主方逢飘零失意、心境不佳的时候,却和几个同样失落的朋友聚到一起,这是多么令人意料不到的事情啊!它不能不令人勾想起过去,大家曾经在这里快乐相聚的时光及饮酒赋诗的旧事,但现在回过头来看以前题在壁上的豪言壮语,确使人感到羞惭。而无情的岁月又不无嘲弄地令在座诸君皆渐迈向中年,怎不令人产生浩叹!最后亦以景语作结,连本来应该于凛冽的北风中盛开的红梅也不适时地推迟了开放,借此作前途杳茫的暗示。
黄兴: 黄兴也叫黄克强,读过历史的人都清楚,他参与过创建《华兴会》与《同盟会》,并领导过广西、云南、广州等地起义,武昌首义后任革命军总司令,民国成立后任陆军总长兼参谋长,亦是南社社员。 和谭人凤 怀锥不遇粤途穷, 露布飞传蜀道通。 吴楚英豪戈指日, 江湖侠气剑如虹。 能争汉上为先著, 比复神州第一功。 愧我军来频败北, 马前趋拜敢称雄。 此诗写得畅快淋漓,如一气呵来。题目上的谭人凤也是同盟会中同志,也多次参与起义及讨袁活动。背景是作者当时在香港听到武昌起义成功的消息后写的。 这里有几个典故和词需解释一下,怀锥:《史记·平原君传》:“夫贤士之处世也,譬如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此句意指作者自已在广东活动毫无建树,束于无策。露布:原指不缄封之文书。后多指捷报、檄文等。此处主要在指四川的‘保路运动’中的文告。吴楚:是指两湖及江浙一带。戈指日:乃借用《淮南子·览冥训》:“鲁阳公与韩搆难,战酬,日暮,援戈而挥之,日为之反三舍。(三十里为一舍)”在这里主要是形容酣战及勇猛。汉上;即汉水上,代指武昌、汉口、汉阳一带。 ![]() 香山国诗馆将举办诗词网上公益讲座,欢迎有兴趣者参加,凡参加者请加QQ群219429048,并说明来意。 国诗馆简介 香山国诗馆是最早在网络上从事诗词教育的机构,从2013年起就开办了诗词的网上讲座,2014年1月26日《北京日报》对此作了专题报道。国诗馆的讲座旨在从零起点开始教大家怎样写诗词,课程分为声律典故(70讲)、绝句小令(100讲)、律古慢词(100讲)三大类。讲座在QQ群用群语音进行,欲详细了解,请加QQ群219429048 ![]() ![]() |
|
来自: 泮溪别馆 > 《当代诗界名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