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欢的动物——皮皮虾
来源:果壳网 作者:三蝶纪昆虫生态学硕士 皮皮虾能以子弹出膛速度出击捕食,爪子挥动......
在查询螳螂虾的资料时,发现了太多问题,整理一下发吧!先肯定 漫画中是靠谱的:
先把漫画贴全吧 ![]()
人们吃的一般为口足目——虾蛄总科——虾蛄科的种类 2、关于视觉 虾蛄的视觉是有特殊性的 虾蛄有十六种感受颜色的视锥细胞是靠谱的 看起来色了吧唧的配图是 3、关于击打能力 虾蛄的头胸部有一对伸长的攻击性附肢 引自:http://en./wiki/Mantis_shrimp 更详细的攻击能力有一篇文章:http://210.60.224.4/ct/content/1996/00030315/0011.htm 我搬运一些过来,如下: 根据其形态之不同,可将虾蛄分成粉碎型及穿刺型两类;伴随着分布的不重迭,这两类虾蛄的外观、攻击性、捕食行为及威吓行为的表现与否,都有相当大的差别。 ”穿刺型虾蛄包括了Squillidae、Lysiosquillidae、Bathysquillidae三科之所有种及Gonodactylidae下的数个属,而粉碎型虾蛄只包括了Gonodactylidae下的几个属。由于穿刺型虾蛄第二对特化颚脚的末端具锐棘(3-17枚不等),因此它们都以一些身体柔软的猎物为食。它们的猎食行为是快速地伸出攻击性附肢并打开末节,碰触到猎物后再迅速收起,利用锐棘将猎物紧扣不放,再利用第三、四、五对颚脚将食物弄碎、吃下。这种摄食的速度,就连水中运动敏捷的鱼、虾也无法逃脱(如图三)(Caldwell et al., 1976)。通常穿刺型虾蛄都居住在泥质或沙质的洞穴中,以守株待兔(sit and wait)的猎食方式,只露出一对眼睛,等到鱼或虾接近,再杀它个措手不及(Caldwell et al., 1990)。” “粉碎型虾蛄,虽然末节上缺乏或具有很少的锐棘,但是末节的踝部却异常的扩大、坚硬,再加上长节含有强健的肌肉,使得粉碎型虾蛄的攻击附肢非常具有破坏力。牠们的摄食对象有螃蟹、寄居蟹、蚌、蛤及螺类(Caldwell et al., 1976),这类猎物都具有坚硬的外壳,但是这些装甲都禁不起粉碎型虾蛄连续强力地击打。一只体长约25公分的粉碎型虾蛄Hemisquilla ensigera,一次击打的威力可比得上一颗点二二口径手枪子弹的威力,有把实验室中强化玻璃水族缸打裂的记录,即使是体型较小的个体,也可轻易地将普通水族缸击碎。正因具有这惊人的武器,粉碎型虾蛄都以主动巡游的方式猎捕食物,牠们住在珊瑚礁、碎石堆的洞穴中,主动出外觅食,当牠锁定一只标的物时,牠先由后方接近,首先攻击猎物的防御武器(如螃蟹的大螯),紧接着几个连续的击打,将猎物打成碎片,然后将食块带回洞中享用。 事实上粉碎型虾蛄附肢击打的动作,必须消耗许多能量,因此它会以最少的打击次数,获得最高的效率。在实验观察中也发现,粉碎型虾蛄会尽量减少盲目连续的击打,它会在打击之后检视猎物外壳破损的情况,再决定下一个击打是否必要,而且粉碎型虾蛄比较喜欢吃螺类、蚌、蛤,对于食用寄居蟹之选择顺序则排在较后,因为花费同样能量去打碎一个螺旋的壳,螺类的可食部位要比寄居蟹多的多。因此最少打击次数得到最多食物,对粉碎型虾蛄来说是最有效率的。” 所以漫画中如子弹般攻击速度的,应为一些粉碎型虾蛄的种类 大概就是这样了,可以说漫画基本是靠谱的 这张图大部分内容都是靠谱的。名称问题@三蝶纪 已经说过了。 事实上....标准北约5.56mm步枪子弹的出膛速度在900m/s左右,我们按照1000m/s来计算,1/10就是100m/s,假设g=9.5(因为高处g值更小,索性就直接设一个小的),没有空气阻力,那么升高的高度则是: 即使是按照孔雀螳螂虾自己1000m/s的初速度.....上升距离也是52631m,也就是不到53公里....这个高度才到大气的中间层....连外层空间都算不上...... PS:地球同步轨道高度是三万六千公里..... 所以说,这个速度是被大大夸张了。不过,这也不影响它速度动物第一的名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