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日正式上映的电影《小门神》写的是这样一个故事:门神神荼和郁垒是两兄弟,因为近些年人间对神仙们的冷落,神界经济萧条,门神、土地爷这些小神们面临下岗失业的危险。于是,二门神郁垒决定去人间,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事情,证明门神的价值。 其实,在后世人们心目中,更为重要的门神不是神荼和郁垒,而是尉迟敬德(尉迟恭)和秦叔宝(秦琼)——下文尉迟恭、秦琼与尉迟敬德、秦叔宝混称,不再一一区分。
书生不明世务,不辨轻重缓急,姑不必论,但这个故事其实说明在明末民间一般的观点中,门神已经主要是指尉迟敬德和秦叔宝,这和两人担任门神的说法起源于元明之际是吻合的。 作为门神,秦叔宝是上手,尉迟恭是下手。这一点颇值得说道说道。 《说唐》、《兴唐传》等记载了隋唐18条好汉的排序,他们是 1、西府赵王李元霸 2、天宝大将宇文成都 3、八臂哪咤裴元庆 4、紫面天王雄阔海 5、南阳侯伍云召 6、伍云召族弟伍天锡 7、燕山公少保罗成 8、靠山王杨林 9、花刀大帅魏文通 10、四宝上将尚师徒 11、八马将新文礼 12、双枪老将定彦平 13、金刀殿帅左天成 14、铁枪大将来护儿 15、挂锤庄庄主梁师泰 16、兵马大元帅秦琼 17、皂袍大将尉迟恭 18、赤发灵官单雄信。 在民间传说故事和说部系统中的隋唐好汉排名,秦叔宝比尉迟敬德靠前一位,而且从身份上秦叔宝往往担任兵马大元帅而尉迟敬德一般担任的是先锋官,职级也是秦叔宝比尉迟敬德更高。 在正史中,唐贞观十七年(643年)二月二十八日(3月23日),唐太宗出于'为人君者,驱驾英材,推心待士'的考量,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是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比例皆真人大小,画像均面北而立,太宗时常前往怀旧。阁中分为三层:最内一层所画为功勋最高的宰辅之臣;中间一层所画为功高王侯之臣;最外一层所画则为其他功臣。
为什么在民间传说故事中秦琼的地位更高,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文化传播和嬗变的问题,本文暂且不论,正史中尉迟恭地位更高,其原因倒是相对简单的。 (严宽饰演的秦琼) (印小天饰演的尉迟恭) 历史上的秦琼先后在隋将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的手下,又先后归顺过李密和王世充,其中在李密麾下他和程知节(即程咬金)一起担任李密最亲信的八千名“内军”的统领,这八千人被李密自夸为可抵挡百万大军,王世充也封秦琼为龙骧大将军,但是最终秦琼和程知节一起归顺了唐军。 秦琼和程知节归唐后被划归李世民麾下,李世民同样组织了一支叫做“玄甲军”的重甲骑兵,由秦程两人担任统领,作为自己的亲军和突击队。 历史上的尉迟恭归顺唐朝比秦琼更晚,他一开始是刘武周的部下,刘武周在唐武德二年(619)勾结突厥,偷袭唐军的后方,先后攻占李渊起家的大本营太原和并、介、晋、浍诸州,屡败唐军,席卷河东(山西),威胁关中(陕西),而尉迟恭就是刘武周的急先锋,在击败尉迟恭的战役中,立下大功的就是秦琼,秦琼因此被李渊封为上柱国,这其实是关陇集团评价体系中最高的荣誉称号。
可以这么说,尉迟恭即使不是玄武门之变的真正策划者和实施者,至少也是最核心的几个成员之一,而反观秦琼,关于其是否参与玄武门之变新旧唐书等史籍有不同的说法,从政变后他获得的封赏来看,他即使是一个参与者,也不是很主要的成员,而更可能的情形是秦琼和李靖一样,在玄武门事变中其实是置身之外的。 另一方面,秦琼在贞观年间因为旧伤致病,一直没有什么战功,而638年就去世了,不像李靖后来还有攻破突厥的大功,所以其在李世民系统功臣中的排序中无法比较靠前。 还有一点,尉迟恭、秦琼和程知节都是都督和国公,尉迟恭比秦琼多活了20年,最后晋位司徒,成为三公之一,比程知节后来的大将军地位更加尊崇,这也是他在凌烟阁功臣排名中靠前的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