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一每日积累一(13——19)

 zangxiaotong 2016-01-13

每日积累十三

一.国学经典《孟子》诵读

鱼我所欲也

原文(断句,背诵)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大小老婆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赏析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记录他的言论、活动的《孟子》一书,是儒家经典之一,分《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7篇,计261章,约35万字,内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争。《孟子》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具风格,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代。当时,各大国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统治者是“庖有肥肉,厩有肥马”;人民是“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面对这样一个社会现实,孟子最早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呼吁各国诸侯重视人民的作用;提出残暴之君是“独夫”,人民可以推翻他;强烈反对不义战争,认为只有“不嗜杀人者”,才能统一天下。孟子向往着历史上尧舜的功绩,他到处游说,宣扬他的“仁政”“王道”,并把这一希望寄托在封建统治者发“仁心”上,力图维护西周的井田制度,从而使天下归顺,达到成就王业,“黎民不饥不寒”的目的。这些都反映着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前代政治家提出的民本思想,对于恢复经济,发展生产,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有一定的作用。
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说明在人生的道路上,会面临许多重要的抉择,我们应以“义”为重,为了维护它,要不惜做到“舍生而取义”。
  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辞让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shuò,消损)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这话无非是说“仁义礼智”这四种品德是天生的,是人人皆有的。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就是从这种观点推衍出来的。贤者和愚者之所以不同,是因为贤者“求之”,所以“得之”,于是也就“能勿丧耳”,愚者“舍之”,于是“失之”,也就不再具备这种“仁义礼智”的美德了。
  第二段运用的是举例论证法,作者以“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告诉我们,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箪食,一豆羹”,当它关乎生死的时候,也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呼尔”“蹴尔”而与之,则“行道之人”与“乞人”都不屑受之,这就是“羞恶之心”,就是对“义”的坚持。以食“嗟来之食”为“羞”,这就是“义”的“观念”。可见“义”是切实存在于人们的观念中的。
  又举一例,从反面说明“万钟”亦不应受之。为什么接受呢?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吗?从前宁可死亡都不接受那“得之则生,弗得则死”的“一箪食,一豆羹”,今天能为了这些而接受“万钟”吗?“一箪食,一豆羹”虽然比“万钟”少得多,可是“弗得则死”,看来更为重要。这里作者又运用了对比论证法,将“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作对比。按财富的数量说,“万钟”自然是多的。但是,“万钟”决定的是“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一箪食,一豆羹”决定的却是生命,自然要比“万钟”更重要。然而,无论是“万钟”还是“一箪食,一豆羹”与“义”字比较起来都是次要的,于是,两次举例论证法的运用,从正反两个方面再次印证了“舍生取义”这一论点。

  结尾一句话,归纳了此段,照应了开头:“此之谓失其本心。”这“本心”就是“我固有之”的“羞恶之心”,就是“义”,也就是“善”的本性。

 

每日积累十四

一.国学经典《孟子》诵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忧患意识

孟子曰:“舜发起,指被任用于畎亩quǎn田间,田地之中,傅说yuè傅说原在傅岩为人筑墙,因以傅为姓,殷王武丁用他为相举,任用,选拔,这里是被选拔的意思于版筑筑墙的时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土。筑,捣土用的杵之间,胶鬲gé胶鬲起初贩卖鱼和盐,西伯(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后来他又辅佐周武王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管仲,字夷吾,原为齐国公子纠的臣,公子小白(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夺君位,纠失败了,管仲作为罪人被押解回国,齐桓公知道他有才能,即用他为相。)举于士(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并得到任用),孙叔敖春秋时期楚国人,隐居海滨,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用他为令尹举于海,百里奚(春秋时期虞国大夫。虞亡后被俘,由晋入秦,又逃到楚。后来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把他赎出来,用为大夫。所以说举于市(集市))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责任,使命于是这样的人也语气助词,用在前半句末,表示停顿,后半句将加以申说,必先苦其心志思想,劳其筋骨使他的筋骨(身体)劳累,饿其体肤使他经受饥饿(之苦),空乏资财缺乏。这里是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使他做事不顺。行,指每一行为,每做一件事。拂,违背。乱,扰乱。其所为,指其所做的事,所以所以:用这些来)动心忍性(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动,惊动,震撼。忍,坚韧),曾益其所不能增加他的所不具备的能力。曾,通“增”,增加。所不能,指原先所不具备的能力。曾益:增加)。人恒过常常犯错误。恒,常。过,过失,错失,此处是过失的意思,然后能改。困于心内心困苦。困,被难住。于,被,衡于虑思虑阻塞。衡,通“横”,梗塞,指不顺,而后作然后才能奋起。作:奋起,指有所作为;征于色表现于脸色。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征,征验,此处有表现的意思,表现。色,脸色,发于声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而后喻(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喻,明白,了解。入则无法家拂士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入:里面,此指在国内。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bì),通“弼”,辅佐。),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外如果没有与之匹敌的国家和外来国家的忧患。出:在外面,指在国外。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样之后才知道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生于忧患:忧患使人谋求生存。死于安乐:安逸享乐使人死亡。。”
译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从田野中发迹,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高升,胶鬲自鱼盐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而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种种行动去阻碍、干扰他的事业,(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而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赏析:
这一章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说“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有了这样的磨练,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他又重视人的主观因素,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这样就把造就人才的主、客观条件都说到了。短文再由个人说到国家,提出“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的论断。这是针对国君说的,意思是,如果没有执法严格、直言敢谏的臣子,国君就会胡作非为;如果没有邻国的侵扰,国君就会耽于安乐。由此自然导出这一章的中心思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短文开始一连用六个排比,举出事实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练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顺此事实,作者连用几个短语得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结论,让人不能不信服。在此基础上,作者又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论证经受磨练的好处,最终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课文中有些名言警句,要能够理解它们的意思,并学习恰当使用,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一段,常常被人们引用,也应能背,能用。

二.记记词语

1.玄虚  琴  断弦  续弦  上弦月  弦外之音  转轴拨弦   朝歌夜弦  改弦易辙  改弦更张    耀  然泪下      斡旋     主旋律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2..       坚韧  蒲苇如丝     烹    敛  

3.       绽放   白洋       

4.罗织  罗致   门可   星罗棋布   藤萝  萝            螺丝刀

5.    披阅十载   披荆斩棘    眉批  阅作业       蜉撼树    如丧考    仳

6.审慎 慎独  慎终追远    博学之,审问之,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7.拨 书写  眼花    烟熏火                        

8.折叠       明火执仗 仗义言 直言不讳         

9.秋白  清  天   矍           

10.  金块珠砾  流金   众口铄金  震古烁今

11.  观        12.  干  戈壁滩      

13.改头   兑换   涣散  涣然冰释      召唤     

14.   蔼然   暮       15.观天      

16.   缉拿 通缉令   作  开门揖盗       17.  阙如  上         

18.  得鱼忘  汪明  秉公      19.  眉批

20.假村  欢度春节  过度引用   暗度陈仓  过难关 。

三.写写名句《游褒禅山记》

于是予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有志与力,                  ,                          ,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                     ,                     可以无悔矣。                     此予之所得也。
  

    予于仆碑,又有悲夫古书之不存,                     何可胜道也哉?                             

 

每日积累十五

一.国学经典《孟子》诵读

寡人之于国也

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译文:

  梁惠王说:“我治理梁国,真是费尽心力了。河内陆方遭了饥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河东,同时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内。河东遭了饥荒,也这样办。我曾经考察过邻国的政事,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尽心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减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加多,这是什么缘故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战争,那就请让我用战争打个比喻吧。战鼓冬冬敲响,枪尖刀锋刚一接触,有些士兵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脚。那些跑了五十步的士兵,竟耻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可以吗?”

    惠王说:“不可以。只不过他们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但这也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百姓比邻国多了。如果兵役徭役不妨害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便会吃不完;如果细密的鱼网不到深的池沼里去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光;如果按季节拿着斧头入山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尽。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那么百姓便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遗憾。百姓对生养死葬都没有遗憾,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分给百姓五亩大的宅园,种植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穿丝绸了。鸡狗和猪等家畜,百姓能够适时饲养,那么,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吃肉了。每家人有百亩的耕地,官府不去妨碍他们的生产季节,那么,几口人的家庭可以不挨饿了。认真地办好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大道理教导老百姓,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也就不会自己背负或顶着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以上的人有丝绸穿,有肉吃,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这样还不能实行王道,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

    “现在的梁国呢,富贵人家的猪狗吃掉了百姓的粮食,却不约束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打开粮仓赈救。老百姓死了,竟然说:‘这不是我的罪过,而是由于年成不好。’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杀死了人,却说‘这不是我杀的而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大王如果不归罪到年成,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会投奔到梁国来了。”

二.记记词语

1.  锤炼  炼字炼句  百炼成钢   精炼豆油   提炼素材        老练干练 简练   语言洗练   简洁凝练。

2.箭牌  兵来将,水来土    罚不  旗鼓相当   以一当十   独当一面   势不可当    螳臂当车  当仁不让安步当车  长歌当哭        

3.汛期  汛情  防指挥    雷不及掩耳之势   电讯   资讯   通讯报道  通讯工具    通讯社    通讯员(新闻类)  通员(机关文书联络)   通信录   通信卫星

4.高八斗  德才兼备   才疏学浅       用  就地取材  大材小用   题材   因材施教   栋梁之材    天生我材必有用  

5.鬼使神差  见风使(转动)舵    驾      呶不休  喋不休   然而止 

6.动器  启明星   启用印章  难以启齿   搏器  起用老干部

7.外慧中  山清水秀   秀(开花)而不实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花拳   锦绣河山   绣花枕头  铁

8.中原逐鹿   鹿死谁手(不知道竞逐结果)   湿   饥肠   凤毛 

9.   首屈一指    手无缚鸡之力   额称庆

10.俗不可   无可      一撇一捺  按不住    

11.时代  骄奢淫逸    生惯养  侍儿扶起娇无力   娇小玲珑   儿恶卧踏里裂  面容姣好  如此多娇       揉造作  矫正   矫枉过正

12.善可陈  针  黄          模拟

三.写写《诗经》名句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2彼采萧兮。一日不见,              。(《国风·王风·采葛》)

3              ,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国风·郑风·子衿》)

4              ,报之以琼琚;投我以木桃,              。(《卫风·木瓜》)

5              ,与子成说。执子之手,              。(《邶风·击鼓》)

6              ,可以攻玉。(《小雅·鹤鸣》)

7高山仰止,              。(《小雅·车辖》)

8昔我往矣,              。今我来思,              。(《小雅·采薇》)

9投我以桃,              。(《大雅·抑》)

10.靡不有初,              。(《大雅·荡》)

11.战战兢兢,              ,如履薄冰。(《小雅·小旻》)

12.桃之夭夭,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周南·桃夭》)

13.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黍离》)

每日积累十六

一.国学经典《孟子》诵读

《齐桓晋文之事》(节选)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译文:齐宣王说:我糊涂,不能懂得这个道理。希望先生您帮助我(实现)我的愿望。明确的指教我,我虽然不聪慧,请(让我)试一试。

  (孟子)说:没有长久可以维持生活的产业而常有善心的,只有有志之士才能做到,至于老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因而就没有长久不变的心。如果没有长久不变的善心,(就会)不服从约束、犯上作乱,没有不做的了。等到(他们)犯了罪,随后用刑法去处罚他们,这样做是陷害人民。哪有仁爱的君主掌权,却可以做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年成好时能丰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致于饿死。这样之后督促他们做好事。所以老百姓跟随国君走就容易了。如今,规定人民的产业,上不能赡养父母,下不能养活妻子儿女,好年景也总是生活在困苦之中,坏年景免不了要饿死。这样,只把自己从死亡中救出来,恐怕还不够,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大王真想施行仁政,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给每家)五亩地的住宅,种上桑树,(那么)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的衣服了;鸡、小猪、狗、大猪这些家畜,不要失去(喂养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有肉吃了;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因劳役)耽误了农时,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重视学校的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叮咛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老年人穿丝衣服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如果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那是没有的(事情)。

二.记记词语

1.  凌  棱  菱角  菱形    冰凌  凌侮    棱角   模棱两可

2.   栗——沧海一粟     火中取栗   战栗    栗深林兮惊层巅

3.   账——账本  账目   算账   账单   混账   账簿    帐篷  青纱帐  蚊帐

4.   摸——模拟  模本  模块  模型       摸排   摸索

5.  娥  蛾  峨 ——鹅黄  鹅皇 娥眉 蛾眉 嫦娥 峨眉山  飞蛾投火 蛾眉螓首

6.象 像  相——惨   气万千    好  摄  图  像素 摄像机    福   识              照  相面   相貌  穷酸相  照  相   相机行事   穷形尽相

7.  歧  岐     祈——技痒  黔驴技穷 技高一筹   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记耳光计日程功   路亡羊   黄之术  凤鸣  六出   吾尝而望矣      肚   骐骥  耆    

8  修      雕栏玉应犹在  今为止  现金收          铤而走险

9.    连          拾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采

10.  发力  发户  曝(暴)光   

11.   为人处世  处能力  国访问   共商国

12.  毕其功于一役  毕恭毕敬   必需  事必躬亲

13.    纽扣   按               14.   罪      15.  梦     

16.    坦荡如砥   中流砥柱     掌而谈    胼胝      

17.   睥睨

18.想 遐迩  闲  

19.  滥竽充数  粗制滥造

20.合抱之木 以德报怨  抱怨    歉收

三.《琵琶行》默写

1、浔阳江头夜送客,                

2、大弦嘈嘈如急雨,                                                   

                               。                                    

3、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                。

转轴拨弦三两声,                   。 

4               ,                。                ,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                 。   

5、去来江口守空船,                                 ,                。 

6、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                   。

7、其间旦暮闻何物,                        。

8.《琵琶行》中写琵琶女演奏第一乐段时兼用比喻和摹声,“嘈嘈切切错杂弹,                         ”,急切而愉悦。第二乐段轻快流畅后又逐渐缓慢下来,“                             ,此时无声胜有声”,仿佛进入了半终止状态;第三乐段发展得很快,“                       ,铁骑突出刀枪鸣”,热烈而紧张。乐曲的终止也写得很好:“曲终收拨当心画,                             ”,使听众继续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

9.          ,初为《霓裳》后《六么》。   10.         ,此时无声胜有声。

11.            ,说尽心中无限事。12          ,幽咽泉流水下滩。

13.             ,添酒回灯重开宴。

14             ,铁骑突出刀枪鸣。15.           ,未成曲调先有情。

 

每日积累十七

国学经典《孟子》名言诵读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文】尊敬我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晚辈,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晚辈。

    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译文】天时不及地利,地利不及人和。

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译文】行仁政的就有很多人帮助,不行仁政的就很少有人帮助。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都反对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都归顺他。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富贵不能乱了我的心,贫贱不能改变我的志向,威武不能屈我的节,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5.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鱼是我所喜欢吃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欢吃的;如果两者不能都吃的话,我便丢掉鱼而吃熊掌。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两者不能并有,我便舍弃生命而取义。

l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天将要把重要的任务加到某人的身上,一定要先苦恼他的心意,劳动他的筋骨,饥饿他的肠胃,穷困他的身子,他的每一行为总是不如意,这样便可以震动他的心意,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的能力。

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译文】百姓最为重要的,代表国家的土谷之神为次,君主是最为轻的。

8.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9.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10.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11.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译文:君子内心所怀的念头是仁,是礼。仁爱的人爱别人,礼让 的人尊敬别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尊敬他

1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译文】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13.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登上东山便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也变小了。)

    14.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译文】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这样还不能建立王业的,从来没有过。

    15.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16. 仁者无敌。(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17.贤者在位,能者在职。(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职务。)

   1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译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19.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20.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祸害或者幸福没有不是自己找来的。)

21.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22.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不以赶不上别人为羞耻,怎么能赶上别人呢?)

23.尽信《书》,不如无《书》。【译文】完全相信《书》,那还不如没有《书》。

24.独乐(yüè)乐(lè),与人乐乐,孰乐?(一个人独自欣赏乐音快乐,和别人一道欣赏音乐也快乐,到底哪一个更快乐呢?)

25.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您老人家这么一说,使我的思想豁然开朗也。(戚戚:感动的样子))

26.君子之于禽兽,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27.人不可以无耻。 

28.其进锐者,其退速。(【译文】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29.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30.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孝子行孝的极点,没有超过尊奉双亲的.只有孝顺父母,才可以排解忧愁。眼中没有父母、目无君上的人,犹如畜生豺狼)

    31.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父亲与儿子之间有亲情、君王与臣子之间有节义、夫妻间有区别、年长与年幼者有主次、朋友之间有信) 

32.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译文:君子有三种乐处,但是以德服天下并不在其中。父母都健康,兄弟没灾患,是第一种乐趣;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是第二种乐趣;得到天下优秀人才而对他们进行教育,是第三种乐趣。

33.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译文】减免刑罚,减轻赋税,让百姓能深耕细作,早除秽草。

    34.人皆可以为尧舜。(人人都可以当尧舜这样的好人。)

    35.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译文】贤能的人,一定是自己先明白了再使人明白;今天的人自己还在糊涂却硬要叫人明白。

     36.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离娄上)

[译文] (孟子说:)“一个人(妨碍自己进步)的坏毛病,就在于他自满到老是喜欢当别人的老师。”

    37.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译】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38.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外篇·秋水》

   译:如今我亲眼看到了你是这样的浩淼博大、无边无际,我要不是因为来到你的门前,真可就危险了,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

每日积累十八

一.《老子》名言诵读

老子在函谷关前著有五千言的《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或《道德真经》。《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共81章,前37章为上篇道经,第38章以下属下篇德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德是道的。上下共五千字左右,其中名句无数

    1.祸兮福之所倚(依靠),福兮祸之所伏(隐藏)

解读:福与祸相互依存,可以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翻译:天下人们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就知道什么是丑了。都知道善之所为善,就知道什么是不善了。所以有和无相互依靠而产生,难和易相互依靠而形成,长和短相互比较,高和下相互包容,音和声相互应和,前和后相互跟随。因此,圣人以无为的原则处理世事,用不言的态度进行教化。让万物自已发展而不先为创造。圣人辅助万物生长而不据为已有,对万物有所施为而不自恃有恩,事情成功而不自居有功。正由于圣人这样不居功骄傲,所以他的功绩永远不会失去。

    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翻译:了解他人的人,只能算是聪明。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才算是真正的有智慧。能够战胜别人只能算是有力,能够战胜自己的弱点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

    4.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最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随和。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看,好象笨拙。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表示善辩的人发言持重,不露锋芒。

5.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可万物之母

[意译]可以用言词表达的道,就不是常道;可以说得出来的名,就不是常名。无,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根源。

6.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能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3

[意译]有道的人治理政事,要使人心灵开阔,生活安稳,意志柔韧,体魄强健。常使民众没有伪诈的心智,没有争盗的欲念。使一些自作聪明的人不敢妄为,依照无为的原则去处理事务,就没有不成功的。

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8

[意译]最高的美德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停留的地方也是人们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8.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22

[意译]委曲反能保全,屈就反能伸展,低洼反能充盈,敝旧反能生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

9.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22

[意译]不自我张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彰显;不自我夸耀,反能见功;不自我矜持,反能长进。正因为不跟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和他争。

10.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24

[注释]①企:同 跂,踮脚。跨:跃,越,阔步而行。

[意译]踮起脚跟,是站不牢的;大跨步前进,是走不远的;自逞己见的,反而不得自明;自以为是的,反而不得彰显;自己夸耀的,反而不得见功;自我矜恃的,反而不得长久。

1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5

[[意译]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因任自然。

12.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第四十一章)

  解读:最方正的反而没有棱角,贵重的器物总是最后完成,最大的音乐反而听来无音响,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见形迹,幽隐而没有名称。(陈鼓应)这几个词最为人们所喜欢所熟知,原因可能各种各样,但有一种可能大概是因为他告诉我们有些事情在数量的层次上聚合是没有意义的,从超脱到的境界总是要等到一定的时候才能悟到。相信这一点,我们可以坦然面对很多挫折。

   1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六十四章)

  解读:这几句话没有任何难以理解的字眼,说明的道理也非常明了。荀子就曾经说过,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他的学生李斯也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虽然学问的家数不尽相同,但同样的重视程度正了表明这句话内涵的延展性和智慧性。小可以喻大,近可以明远。

    14.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第七十四章)

  解读: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民不害怕死亡时,怎么能用死亡来恐吓他们?(傅佩荣)同样这也是老子阐述治国之道的话。将大道理变成小道理,是人人畏惧的,是人生存的底线,可以绝境中必须面对的。一旦天天面对这个绝境,便不复畏惧,死不再是人们的不可逾越的底线。也就是说,不要时时挑战他人的底线,也不要轻视别人的底线,否则您的自大将使您自己毁灭。

   15.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第八十一章)

解读:实在的话不动听,动听的话不实在。(傅佩荣)这种情况是存在的,可能还相当普遍的,但未必尽然。信而美仍是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

16.道生一,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解读:: 无极大道生出一气, 一气分出阴阳二气,阴阳二气和合生出中和之气, 阴阳二气和中和之气共同作用产生自然万物.  自然万物虽千差万别, 形态各异, 但他们都有阴阳二气和合而成, 都包含着阴和阳, 由阴阳两种相反的, 矛盾的物质相互作用, 彼此和谐而产生万物, 阴阳二气的作用在于和.

出自《老子》的成语

功成身退—无为而治(无为:无所作为;治:治理。自己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后泛指以德化民)—天长地久—金玉满堂(堂:高大的厅堂。金玉财宝满堂。形容财富极多。也形容学识丰富。反义词:家徒四壁)—视而不见—天大地大—以柔制刚—知足常乐—出生入死—敢为天下先—哀兵必胜—以德报怨—小国寡民—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受宠若惊—芸芸众生(芸芸:形容众多;众生:原指一切生物,后指许多人。原指世间的一切生灵。后多指大群无知无识的人)—无中生有—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每日积累十九 《庄子》名篇诵读

庄子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代表作《庄子》并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清静无为

【题解】

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圣人无名,是本篇的主体,从对比许多不能逍遥的例子说明,要得真正达到自由自在的境界,必须无己无功无名。第二部分至窅然丧其天下焉,紧承上一部分进一步阐述,说明无己是摆脱各种束缚和依凭的唯一途径,只要真正做到忘掉自己、忘掉一切,就能达到逍遥的境界,也只有无己的人才是精神境界最高的人。余下为第三部分,论述什么是真正的有用和无用,说明不能为物所滞,要把无用当作有用,进一步表达了反对积极投身社会活动,志在不受任何拘束,追求优游自得的生活旨趣。
   
 本篇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逍遥游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   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翻译: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离开北方的大海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下来”。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

再说水汇积不深,它浮载大船就没有力量。倒杯水在庭堂的低洼处,那么小小的芥草也可以给它当作船;而搁置杯子就粘住不动了,因为水太浅而船太大了。风聚积的力量不雄厚,它托负巨大的翅膀便力量不够。所以,鹏鸟高飞九万里,狂风就在它的身下,然后方才凭借风力飞行,背负青天而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遏它了,然后才像现在这样飞到南方去。寒蝉与小灰雀讥笑它说:“我从地面急速起飞,碰着榆树和檀树的树枝,常常飞不到而落在地上,为什么要到九万里的高空而向南飞呢?”到迷茫的郊野去,带上三餐就可以往返,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之外去,要用一整夜时间准备干粮;到千里之外去,三个月以前就要准备粮食。寒蝉和灰雀这两个小东西懂得什么!小聪明赶不上大智慧,寿命短比不上寿命长。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清晨的菌类不会懂得什么是晦朔,寒蝉也不会懂得什么是春秋,这就是短寿。楚国南边有叫冥灵的大龟,它把五百年当作春,把五百年当作秋;上古有叫大椿的古树,它把八千年当作春,把八千年当作秋,这就是长寿。可是彭祖到如今还是以年寿长久而闻名于世,人们与他攀比,岂不可悲可叹吗?

商汤询问棘的话是这样的:“在那草木不生的北方,有一个很深的大海,那就是‘天池’。那里有一种鱼,它的脊背有好几千里,没有人能够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做鲲,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鹏,它的脊背像座大山,展开双翅就像天边的云。鹏鸟奋起而飞,翅膀拍击急速旋转向上的气流直冲九万里高空,穿过云气,背负青天,这才向南飞去,打算飞到南方的大海。斥鴳讥笑它说:‘它打算飞到哪儿去?我奋力跳起来往上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了下来,盘旋于蓬蒿丛中,这也是我飞翔的极限了。而它打算飞到什么地方去呢?’”这就是小与大的不同了。

所以,那些才智足以胜任一个官职,品行合乎一乡人心愿,道德能使国君感到满意,能力足以取信一国之人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像是这样哩。而宋荣子却讥笑他们。世上的人们都赞誉他,他不会因此越发努力,世上的人们都非难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他清楚地划定自身与物外的区别,辩别荣誉与耻辱的界限,不过如此而已呀!宋荣子他对于整个社会,从来不急急忙忙地去追求什么。虽然如此,他还是未能达到最高的境界。列子能驾风行走,那样子实在轻盈美好,而且十五天后方才返回。列子对于寻求幸福,从来没有急急忙忙的样子。他这样做虽然免除了行走的劳苦,可还是有所依凭呀。至于遵循宇宙万物的规律,把握“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他还仰赖什么呢!因此说,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没有功名和事业,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圣人”从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

记记字词:

1.服 影嗫嚅 蹑手蹑脚        敝帚自珍     

2.喟 愧    弃 半途而废  废书而叹  耗 

3.  沧海         车  合辙押韵      松  废弛  名 驰骋    韵 抵押

4.        大一诺千金    疏浚 竣       骄矜 青青子    酬酢 愧怍

5.   盘         听 缔造 取缔      署 按部就班    杜   

6.   聘  骋——伶俜   聘请   驰骋          

7.  馨  磬  罄  ——  馨  钟  罄竹难书  

8.簿  薄——簿    账簿  生死簿  练习簿   对簿公堂   日西山   薄情寡义

9.  嘶  厮  撕  ——      厮打          逝者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