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唐僧和孙悟空的第一次冲突,看师徒二人冲突的主要原因

 快乐老年435 2016-01-13

从唐僧和孙悟空的第一次冲突,看师徒二人冲突的主要原因唐僧和孙悟空,自从相识,便其乐融融。唐僧欢喜,得到了一个好徒弟,孙悟空更是欢喜,终于从那五指山下出来。不过呢,有喜就有悲,接下来,师徒二人迎来了第一次的冲突。

孙悟空将拦路的六个贼人打死,这事本是正常的。不打死贼人,贼人就要把唐僧打死。孙悟空为了保护师傅,为了除暴安良,打死了贼人,没有任何错。但唐僧不这么认为,原著这样描写的:三藏道:“你十分撞祸!他虽是剪径的强徒,就是拿到官司,也不该死罪;你纵有手段,只可退他去便了,怎么就都打死?这却是无故伤人的性命,如何做得和尚?出家人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你怎么不分皂白,一顿打死?全无一点慈悲好善之心!早还是山野中无人查考;若到城市,倘有人一时冲撞了你,你也行凶,执着棍子,乱打伤人,我可做得白客,怎能脱身?”悟空道:“师父,我若不打死他,他却要打死你哩。”三藏道:“我这出家人,宁死决不敢行凶。我就死,也只是一身,你却杀了他六人,如何理说?此事若告到官,就是你老子做官,也说不过去。”行者道:“不瞒师父说,我老孙五百年前,据花果山称王为怪的时节,也不知打死多少人。假似你说这般到官,倒也得些状告是。”三藏道:“只因你没收没管,暴横人间,欺天诳上,才受这五百年前之难。今既入了沙门,若是还象当时行凶,一味伤生,去不得西天,做不得和尚!忒恶!忒恶!”

两人的矛盾出现了,焦点是怎样处置这贼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争执,只因唐僧和孙悟空的观念和人生经历不同。

唐僧自己的父亲曾经有冤屈,最后沉冤得雪,这段经历让唐僧明白,这个世界是可以讲理的,他对现实充满了信心。唐僧还是一位高僧,从小在寺院里长大,从小受到佛法的洗礼,一心向善。正如他自己所说:“出家人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这样的一个人,遇事之时,讲的最多的便是“阿弥陀佛”“善哉善哉”之类的话。假如没有孙悟空,其结局会怎样?唐僧死不了,只是一切财物被贼人抢走,剩下一个一无所有的他,身外之物没了没关系,只要信仰还在。这样可以?可以,在唐僧眼里完全可以。作为高僧,宁伤自己,也不能伤害他人。有些高僧,还会以自身来化解仇恨,比如《倚天屠龙记》里谢逊杀死空见大师,空见打不过谢逊吗?显然能打过,为何不打?他要以自己的慈悲来感化谢逊,让他放下屠刀。

在唐僧的心里,处理这贼人最恰当方法有三种,1:抓住他们送官;2:将他们打跑,然后师徒二人继续赶路;3:教化他们,让他们从善。可孙悟空不这么想。

孙悟空是个野猴子,之前更是一个妖王。他为了长生不老去学艺,学艺归来之后又通过武艺来称王称霸。之后又大闹天宫,最终因为力量的悬殊被佛祖压在五指山下。孙悟空的经历,让他明白,他的世界里不存在公平,只存在优胜劣汰,强者生存,弱者只能被强者操控。当他面对六个贼人的时候,他的处理方式与之前一模一样,强生生存。因此,他选择打死六个贼人。

在孙悟空的心里,处理这贼人最恰当的方法只有一个,那便是“杀”,没有其他。

唐僧和孙悟空,一个是渡人,一个是杀人(妖)。两种截然不同的观念,这不仅是唐僧与孙悟空第一次冲突的原因,也是后来很多次冲突的主要原因。

原文中,还有一句很有意思的话:“我就死,也只是一身,你却杀了他六人,如何理说?此事若告到官,就是你老子做官,也说不过去。”这句完全是作者的讽刺。讽刺了那些狗仗人势的人,可这些人大多是有背景的,要么主子是朝中权贵,要么自己的老子是朝中权贵。面对这些人,普通老百姓能如何呢?只能是愤愤的发出几句抱怨,就像唐僧,他也只能骂几句孙悟空。唐僧还好,接下来有菩萨给他紧箍咒来控制孙悟空,吴承恩当时的社会呢?谁来惩治那些狗仗人势的人呢?

唐僧与孙悟空的矛盾还在继续,作者在接下来的情节里会告诉我们什么呢?

从正能量角度解读《西游记》进行中,请继续关注。

每天接收精彩好文,欢迎订阅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第九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