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题 | 身为教师,我们为什么而写作?

 Purefact 2016-01-13




身为教师,我们为什么要写作?

仅仅是为了评职称需要吗?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外在要求?绝不仅仅如此!

无数的经验表明,写作是教师成长的必要手段和必由之路。但是,也有不少教师觉得,写作是教育教学的“分外之事”。

互联网时代,我们被写作包围着。写作或记录,已经成为普通人传递信息、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重要手段。作为教师,我们对教育教学信息的选择、处理、加工、使用和创造,本身就是一种写作。换言之,写作是教育生活最重要的方式之一。而从教师成长的维度看,专业写作有着更为重要而深刻的意义。



1

守住写的底线

做教师,总离不开“写”,虽未必人人都成为专业写作者,但是如果教师诚诚实实地写计划总结、写教案论文、写评语反思,有一说一,有事说事,即使达不到发表的水平,也具有史料价值,是自己学校校史最生动的细节,是最好的“民间语文”。对大多数教师来说,诚实地记录就是“影响和改变”,也一定会“影响和改变”。

但并不是所有的“写下”都是正影响、正改变。

10多年前,我有一位朋友勤于笔耕,坚持天天一篇千字文发在博客上。至今,至少自费出版了两本书。他做校长后,推行写博客,提倡阅读,自己的第二本书人手一册,读后上交读后感。浏览他的博客,翻看他的书,发现他“太老实”。他的文章,一部分等同于工作安排、讲话稿,一部分是学生作文、学生谈话,一部分是写家人和自己的8小时之外,一部分是写读书。我对那位朋友是又佩服又吃惊,佩服的是他持之以恒,吃惊的是他的文章怎么好意思出版。应该说,写博客、自费出版,是每个人的自由,理应尊重。但是,他没有权利浪费公共资源,没有权利浪费别人的时间。

写作和读书一样,是非常个人的事;“活动”和“统一”,是写作和读书的天敌。虽然不能说我的那位朋友是伪专业写作者,但至少可以说,他的“写下”带给别人的影响是负面多、误导多。当下,我们要警惕那种所谓的专业写作者。

教师不诚实的写作,最受伤害的是学生。一位教语文的同事,所任教班级每次考试成绩都名列前茅。后来,他工作调动,我接他的班级。我发现他的学生写作文都要模仿“课课通”上的例文,学生说,这样写考试时作文分数高。那位教师自己写的论文、总结基本上是东拼西凑,就连自己的事迹材料也“借鉴”别人。他是靠“模仿”“成功”的,他在课堂上推广“模仿”,而学生的“模仿”也让他取得“成功”。

这类近乎抄袭的写作,堂而皇之地传授给学生,不仅没有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还扼杀了学生写作的兴趣,曲解了写作的真正含义。这类指导学生的“写下”最该警惕。

诚实的写下,是在与虚假的写下博弈和抗争。

还有几类虚假,穿着诚实的外衣。一类叫“不明事理”,不知从哪里得到的信息和材料,一味地“拿来”,加上自己的“合理”推测,传播所谓的“正能量”;一类叫“心灵鸡汤”,“味精”很多,自己不吃,专门喂给别人;一类叫“看不懂”,这类以论文居多,标题高大上,格式正确,术语比比皆是,俨然一副做论文的架势,同事评价为“只有专家看得懂”。

我们是一线教师,写作水平未必很高,但只要是写,就应该诚实地写下。在诚实地写下中,培养诚实的品质;教室里、学生前,站着一个诚实的教师,用诚实养育诚实。

写下自己相信的文字。写下的,是你嘴上说的,也是心里所想的。每一句,每一行,自己确实是这么做的,做了以后确实是这样的效果,用医生记病历卡那样的态度写。

由此,你会求真,你会自觉阅读经典,你会谦卑地写作,你会“斤斤计较”于自己的观点和文字。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黄桥实验小学 薛元荣


2

写下的文字值得吗

无意中读到季羡林老人这句话:“我的工作主要是爬格子。几十年来,我已经爬出了上千万的字。这些东西都值得爬吗?我认为是值得的。我爬出的东西不见得都是精金粹玉,都是甘露醍醐,吃了能让人飞升成仙;但是其中绝没有毒药,绝没有假冒伪劣,读了以后,至少能让人获得点享受,能让人爱国、爱乡、爱人类、爱自然、爱儿童,爱一切美好的东西。”

读完之后,我心不安起来。

这一年多我也写了不少文字,回头看,这些文字许多是“废话”,许多是重复,也有许多是“无病呻吟”。我问自己:浪费了那么多课余和休息时间,值得吗?还有必要写下去吗?

有一些教师已经不提倡继续这样重复无意义的写作,以便有更多的时间用来读书。这样的提倡何尝不是一种更好的选择?一个人发展的重要途径是阅读。而对单纯教学实践的记录容易让人在自己所构筑的狭小空间里“自我满足”。唯有阅读使人清醒,使人高远。

但,细细想来,读书写作同样重要。难道不是吗?

我认识一位教师,她用几年时间写了200多万字。虽然她至今没有什么优质课,没有获得什么荣誉,但毋庸置疑,她在教育这片沃土上是成功的,她受到了应有的礼遇与尊重。更重要的是,她的学生因遇到她而获得了更好的发展。用她的话说:在这200多万字的“垃圾”上,开出了一朵花。

我又想到一位作家这样写道:我写作,不是为了名声,也不是为了特定的读者。我写作,是为了光阴流逝使我心安。

记录吧,不为发表,不是炫耀,而是把某一点化作永恒,这些文字就是你在岁月行走中留下的淡淡痕迹。正如一位教师所说的:无论时光怎样走远,你都能够让往事在文字中永在,让生命在词语中重现——就像一棵树上已经开败的花,因为浇灌,因为滋润,然后又在枝头重现,重新开放在岁月的风雨中。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邹平县梁邹小学 宋磊)


3

拿起笔就有诉说的欲望

第一次,我以一名教师的身份走到学生中间,只是实习教师的我体验到了一种别样的暖,那是被信任、被依赖所焕发的。尽管,我们的年纪相差不大,他们却恭恭敬敬地叫我一声“老师”。所以,感慨的我用一首诗来抒发情怀。

“五月/我来到你们中间/聆听一个无声的世界/流动的眼波/闪烁着智慧/纯真的笑容/诉说着真诚/我感受到了/一缕/五月的芬芳……”

多年以后,这份最初的感动始终铭记在心,正是因为有这首诗始终留在我的博客里,记录下那时的心动。

真正成为一名教师后,我会情不自禁地记录下这一天工作的思考:特别的事情,感动与困惑,有时甚至是气愤。每到期末的时候,我会根据记录写下长长的点评和期许,学生惊讶于我的细心和对点滴小事的记忆,与我更加亲如一家。有了爱,学生怎会不听你的话,不视你如亲人呢?

后来,学生也发现了我的小秘密,偶尔我会把记录的手册“忘”在教室里,他们会悄悄地翻看,看我对他们行为的反馈。有的孩子甚至在新年贺卡中写道:老师,看到你那么生气,我才知道自己错了。下次,我一定不会这样了。

记录,在无意中变成了我与学生沟通的桥梁。不仅如此,学生日记、作文点评也是我们互动的场所,有感而发随手写下的几句话,却对学生有着极大的鼓舞,让他们感受到了被理解、被尊重。

教学随笔、教学论文是教师工作的必需品。随时记录下的课后反思、课堂情境再现,或者对一篇好文的摘录,成了我完成随笔、论文的极好素材和最佳的灵感源泉。随时记录,是我工作的一种状态。拿起笔,就会让我有诉说的欲望。

作为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我们很难收获与其他拥有正常学生的学校一样的硕果,但教育本身却是平等的,特殊教育里,我们一样有着巨大的施展空间。从多媒体教学的广泛推广到个训教学的大胆尝试,特殊教育的教学早已不是简单地上好一堂课、管理好一个班。让特殊学生也能感受到教育的力量,这需要更多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推动。看着个训学生从开始“咿咿呀呀”式的混乱发音到几近清晰的表达,过程固然让人欣喜,背后却需要我们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和康复技能。

除了用笔写,我更多的工作记录是在电脑上完成的。从关于德育的思考,到如何让传统文化更好地走进校园,走进学生心中,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如何让学生形成好的习惯。键盘声响,指尖流淌出的是工作方案、纪实,是活动材料的准备,对活动的总结。

这些文字一行行、一段段,或是厚重,或是轻盈,却都是我生命里附赠的额外的报酬,它们伴我一路轻歌,一路芬芳,或筑起我生命的阶梯,或牵引我奋力向前,带我一步步走近教育梦想。

(辽宁省铁岭市特殊教育学校 李沐遥


4

书写自己的教育史

无论对教育来说,还是对教师而言,没有写作都是难以想象的。从教师成长的维度看,专业写作有着重要而深刻的意义。

用写作记录我们的教育生活。“活过、爱过、写过”,据说这是法国作家司汤达的墓志铭。文字会比人的生命更长久。对教师而言,专业写作就是对自己教育生活的记录和刻写。每个教师,从站上讲台到离开校园,可能会讲数千乃至上万堂课,无论教育方式还是教学方法,无论教学过程还是经验得失,都不可能全然相同。记下,就是记录我们的曾经,记录我们的教育生命。

一个喜欢写作的教师最大的幸福在于,无论时光怎样走远,他都能够让往事在文字中永在,让生命在词语中重现。

用写作激发我们的职业激情。尽管“审美疲劳”是人的天性和共性,但是今天,教师“职业倦怠”状态频现。我始终觉得:沦陷于繁杂乃至烦琐的事务,满足于平静乃至平庸的状态,不愿意主动探究和创造,是教师职业倦怠的核心原因。

在我所接触的教师中,那些葆有阅读习惯的人,内心世界往往更为敞亮,那些坚持写作记录的人,精神生活往往更为丰富而幸福。写作,能够让我们把自己从生活的泥淖中抽取出来,让自己和自己的生活成为观照和审视的对象,让我们更有成就感和归宿感。

用写作矫正我们的专业行为。如果说情怀来自于我们的涵养和修炼,理性则来自于我们的思考和发现。在不断写作的过程中,我们既能对自己的专业经验进行更为客观、冷静的审视,又能对自己的专业行为进行不断的矫正和改变。

在阅读苏霍姆林斯基时,我曾深有感触:在献身教育的35年生命历程里,他始终持之以恒地探索,孜孜不倦地写作:除了我们知道的40部教育专著、600多篇教学论文、约1200篇儿童小故事外,他还写下了3700多份观察笔记,记录了几千个学生的成长档案。

有时我甚至觉得,就凭着这3700多份记录,他就应该成为“苏霍姆林斯基”——一个伟大的教育家。

用写作拓展我们的心灵疆界。经由自己的文字,我们可以从眼前的世界进入更多、更丰富的“可能的世界”。阅读和写作,是最好的方式,通过白纸黑字,我们可以在过去和未来之间穿行,可以同时抵达此间和远方:对写作者来说,在对此间的留恋和对远方的牵挂中,我们的精神疆界被无形拓展和加高。

一个没有写作习惯的教师,他的生活就是眼前的一切,他的生命也往往单调而沉闷。而一个习惯写作的教师,他总会有更辽阔的远方,更丰富的念想,这样的念想和远方,正是一个教师经由写作拓展出的心灵意义上的“势力范围”。

我们所写下的每个词语和句子,都可能影响自己的感受和心情,改变我们对教育的理解和态度。当这些文字被朋友看到,被远方的同仁看到,就可能会影响他们的感受和心情,改变他们对教育的理解和态度。

从某种意义来说,每个教师都在书写自己的教育史,以每堂课,每一天的教学,每学期的工作,每届学生的毕业。教师要教书,要读书,更要写作,读者不应只有自己一个人!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教师进修学校 谢云)


话题征集


关于教师写作,您怎么看?

亲们,看了以上几位作者关于教师写作的文章,您是不是也心有所悟呢?

写作,是教师最重要、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关于教师写作,还有很多值得探讨的话题。

教师为什么而写?写什么?怎么写?怎么样将写作变成一种有效的行动研究方式,成为一种专业成长的手段?

这些问题都期待您的参与,或者来说说您的观点,或者分享您的写作方法,晒晒您的写作故事……

您可以给我们发邮件,邮箱:zgjsbqmt@163.com

也可以在本文后发表您的评论,与大家就这些话题展开讨论。

我们将选择有价值的观点或文章,在随后的中国教师报纸媒和微信中刊发。

心动,就赶快行动吧!


|内容来源:中国教师报(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作者:薛元荣 宋磊 李沐遥 谢云

|微信编辑:冬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