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洲景点的故事】柏林红绿灯小人的背后故事

 Cityreader 2016-01-13

这一对红绿灯小人的发明人是前东德的交通心理学家卡尔·佩格劳Karl Peglau。1961年他受东德交通部委托调查研究交通事故起因时发现,行人对有特殊图案的信号灯的感应度要高于没有图案的。于是发明了这个戴着帽子大步行走及站立平伸双臂的形象小人。经过严格的学术测试和政府部门的认可,这两个小人于1969年站在了东柏林最主要的街道路口。由于红绿灯小人的形象憨厚可爱,很快就被大众接受并喜爱。红绿灯小人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幼儿和小学生的交通普及读物上。

两德统一以后,原西德的政治家、交通学家纷纷诟病前东德的产品。红绿灯小人也不例外。除了政治意识形态上与西方的不同,它也因“技术上不可弥补的缺陷”而被当时在西德通用的红绿灯所取代。在那样一个几乎全盘否定东德的时期,很少有人会认真考虑,所谓“技术上不可弥补的缺陷”和红绿灯小人作为交通标志形象的成功与否究竟有多大关联。 

  红绿灯小人的回归

东德人在统一后经过短暂的喜悦后,当年被他们所渴望的自由和物质丰富的生活并不是他们想要的全部。特别是从很多西德人的眼中所流露出来的那种优越感和他们对自己略带藐视的称呼“Osi东德佬”激发了东德人的自尊。东德人不再觉得原来的东西都是一无是处的。红绿灯小人自然也受到了怀旧者们的重新关注。但是真正让他重新走上舞台的却是一位来自图宾根的设计师马库斯·海克豪森。他在发现了险些就被当废物的红绿灯小人,重新设计制作了一批灯具。灯具一亮相,很快就引起了媒体和大众的关注。不仅是那些怀旧的东德人,就连西德人也对这对有着特殊身世背景的小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设计的角度讲,这对形象丰满神态可掬的东德红绿灯小人明显更惹人喜爱。并且由于它们在身材比例上突出了手臂和腿部的动作,使得它们要传达的信号能够更明确地被理解和接受。同时红绿灯小人戴着帽子的头和粗壮的肢体都大大增加了信号灯的有效发光面积(几乎是原西德红绿灯人形标识的两倍)。这样的设计无疑会大幅度增加行人,特别是孩子们对红绿灯接受度。几轮讨论后,红绿灯小人终于重新回到了德国的马路上。

1997年,海克豪森出版了名为《红绿灯小人手册》的书。红绿灯小人之父佩格劳和那个时代的见证人在书中详细讲述了红绿灯小人的发展史和营救过程。大量鲜为人知的背景故事通过当事人的讲述和图片为读者充分展现了红绿灯小人不平常的经历。海克豪森发现到红绿灯小人身上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商业价值,设计推出了红绿灯小人的产品系列,包括开瓶器、橡皮糖、冰箱贴、钥匙链和体恤衫等多种产品。2001年红绿灯小人诞生40年时,海克豪森在柏林开设了第一家红绿灯小人专卖店。专卖店中不仅有五十余种红绿灯小人的系列产品,还提供众多与红绿灯小人相关的历史资料。此后的几年里,他们又陆续在繁华的商业中心波茨坦广场和菩提树下大街上开设了两家分店,并且通过网络渠道将红绿灯小人向全球推广。

2006年,原东德交通标识管理局负责人罗斯贝格以侵权的名义起诉海克豪森。这场官司以海克豪森的胜利告终。法院将红绿灯小人的品牌所有权判归海克豪森所有。其后海克豪森为红绿灯小人及其系列产品登记了所有品牌专利产权。至此,红绿灯小人已成功完成它从普通交通标识灯到商业品牌的转身,成为柏林的一种文化符号。

--------------------------------------------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文章,请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您的朋友

如果您想继续获得我们的资讯,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号Leitour-China或“德国莱拓

或直接联系我们的微信号Leitour201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