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丁学军:倾听昆虫的吟唱

 双笔书画家 2016-01-14


在中国美术史中“蜂蝶蝉虫”被真正独立成科,成为“草虫”一门独特的画种要追溯到唐代,古人中擅画这类题材的高手众多,远有五代黄筌《写生珍禽图》、唐边鸾《菜蝶图》、宋赵昌《写生蛱蝶图》、宋吴炳《嘉禾草虫图》、元钱选《草虫卷》,“三尺许,蜻蜓蝉蝶蜂蜢类皆点簇为之,物物逼肖。其头目翅足,或圆或角,或沁墨,或破笔,随手点抹,有蠕蠕欲动之神,观者无不绝倒”??明戴进《蜀葵蛱蝶图》、明陈洪绶《白花众蜂》、清八大山人《瓜果草虫图》,近有齐白石、潘天寿、王雪涛等等,这些攻草虫的画家能手们早已载入艺术史册。在当下,迷恋溪泉花丛中饮露泣雾,啾啾而鸣的草虫之人也不乏,丁学军便是其中一个痴迷之人。


此幅作品建议横置手机欣赏


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中曾言:“曾云巢无疑工画草虫,年迈愈精。余尝问其有所传乎,无疑笑曰:‘是岂有法可传哉?某自少时取草虫笼而观之,穷昼夜不厌。又恐其神之不完也,复就草地观之,于是始得其天。方其落笔之际,不知我之为草虫耶?草虫之为我耶?此与造化生物之机缄,盖无以异,岂有可传之法哉?”丁学军对草虫的迷恋丝毫不逊曾云巢,他不仅画虫,亦养虫,在户外只要看到造型、动势有趣的昆虫,不论蜂蝶、天牛、蚱蜢、螳螂、金龟子,哪怕从未见过,甚至叫不上名儿的都会被立刻吸引,小心翼翼驻足观察,或暂且按捺内心激动用手机拍照记录下来,这些大自然中被窥视的小生命日后会生机栩栩的出现在他笔下的作品之中。

丁学军极重视对草虫体态、结构的细致观察,并将所见转为笔墨,在昆虫的须、翅、爪的精微刻画上尤为到位,如画蝉翼、蜜蜂、蜻蜓翅膀时极尽透明感之能事,而画飞蛾、蝴蝶蓬松的绒毛时感觉一吹即落,其形神俱似的绘画能力远非一般草虫画家可企及,正如白石老人所言:“作画贵写其生,能得形神俱似即为好矣!”



丁学军的草虫画分为三种类型:兼工带写为其一,与白石山翁先画草虫后补景不同之处是,丁学军是先画景后补虫。即以没骨之法的淡彩绘以海棠、芍药、绣球、紫薇、荷花等点缀花草,在原有布局下依景取势,在恰当位置巧妙补虫—以工笔之法勾勒,生动再现草虫其“神”。两种技法的冲突、混搭,画龙点睛,更突显“画眼”的草虫之妙;工细重彩为其二,即不论作为主体的草虫,亦或作为补景的芭蕉、瓜果之物均以工细描绘,画风统一和谐,设色明快亮丽,笔下草虫入微刻画,“得其翻飞鸣跃之相,翻者折翅能见动作,飞者振羽如临风声,鸣者切股能闻音响,跃者挺身可视趯状”,毫无呆板呆滞之气;当代草虫为其三,丁学军此类作品显然是受到了当下时兴艺术的影响,作为主体的草虫已被变形、夸张,甚至超过物象本身的大小尺寸,而蚱蜢、蝗虫、蝈蝈、蟋蟀??身边的环境也由草丛林间转移至高楼林立的城市森林,或高速公路,画面有很强烈的冲击力、震撼感。作为观者不禁为在生态环境的恶化下,是否真会出现如此基因突变的昆虫而担忧了,而这类作品或许正是作者本人生存于世的某种感受与慨叹罢了。



“春虫绕卉添春意,夏日虫鸣觉夏浓。唧唧秋虫知多少,冬虫藏在本草中。”常年四季的细致观察、入微刻画,丁学军似乎能与这些“蜂蝶蝉虫”交流,沉醉倾听它们的吟唱??


2014年12月28日于北京寓所


此幅作品建议横置手机欣赏





山左画人丁学军,号乙轩,喜为百虫写真,不胶胶乎形似,每孜孜于神全,点染生动,骨法精谨,喓喓趯趯,便觉秋来纸上,款款翩翩,不疑春深画中,兼以没骨花卉蔬果,天然凑泊,极清新洒脱之致也。

上海博物馆研究员 施远



__________


特别鸣谢

著名画家丁学军先生

__________


出品人:王成业

本辑统筹:刘慧

编辑|制作:张倩 刘一


__________



长按

『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

微信:823721174

邮箱:sixiangart@126.com




点击图片免费获取《私享艺术》11月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