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向何处去

 百草园丁馆 2016-01-14

 中医向何处去

 

   在我行医的过程当中时不时的有几许疑问,古代的中医到底是什么样子?古代的中医如何学医?古代的中医又是怎样行医的?

    在通读罗大伦博士的有关古代的中医一系列的书籍之后,我开始了自己的摸索。几年之后,我的些许疑问变得越来越多。一部分也得到了解答。

    上述图片来自于来自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博物馆。

    在博物馆逗留当中,我不断的反思一个问题,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我少了些什么?

    中国中医的历史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博物馆只有一部分,还有更多的历史在经意与不经意间传承。

    原来古九针是图片当中的样子,原来古代的外科手术器械与现代的手术器械没有多大的差距。明朝(13681644年)的年代显现出了工业革命的雏形,大约在相同的时间段,现代西方医学开始奠定解剖学的基础。

    在时间的长河里有多少中国中医的历史被有意无意的埋没。

  上个世纪的港粤鼠疫流行,上个世纪的中西医之间的擂台比武,上个世纪的医家对于流行性脑炎的中医治疗,海派医家对于白血病的攻克,上个世纪的柳枝接骨,马培之以外科见长,也在自己打造手术器械,诸如此类数不胜数;但是,到如今古九针在针灸科里常见的只有毫针,各种针灸手法由于针具的限制已难使用,其他针具却变了花样,发展出各式各样的器具,针刀,蟒针,浮针等等不一而足;在北京还有一盒大为不同的九针模型:基本上是古九针的大全:包含着外科的大部分手术器械。

     明朝时期的手术器械亦是如此,现代的外科已被西方医学统治,中医外科又在哪里?研读中医外科古籍之后,不由掩卷而叹。中医西医的医术本无隔阂,隔阂产生于人的思维。如同科学无国界,有国界的是具体的人。

    现代中医看似红红火火,可是中医的真谛却被整得七凌八落,要知道,中医文化不只是医学,还有文化,习俗等等,上千年的发展融合了儒释道三教九流的精华,中医古代与方术有关,方术又是什么?方术是道术前身。所谓方术,是术数和方技的统称。术数是研究 “天道”的学问,包括天文、历法、五行、占卜、相术等;方技则是研究生命的学问,包括医药、房中、炼丹等。而现代医学的制药过程在恰恰与古代的炼丹十分相似。

   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刚强,其民不衣而褐荐,其民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

     我善于曲解此文,恰恰解释了为什么西方人习惯使用药物治疗。东南西北人有不同,中医也不会所有的人都是用药物治疗。现代中医又是怎样?媒体报道中医,一说就是中药,对于外行人来说,不得不补课。对于内行人却不得不开拓思维。

    不久以前,有家媒体记者再提中药的肝损害。不由得让我对此记者感到悲哀,作为记者的一个基本原则都不具备,又有什么资格去谈任何问题。不客气的说,如果让这位记者去调查西药的各种损害,或者客观的调查中药与西药之间的对比,也或者多读一读相关的资料去补一下课,也不至于发出如此贻笑大方的文章来。

     带有偏见与无知的观点去做的调查,而且浅尝辄至,又能得到什么结果。

     然而中医界的人士又在做什么?面对逐渐萎缩的中医,我们又要做什么?可喜的是,中医,已经发出了呐喊。中医向何处去?而且中医,已经开始了面对这种局势的自己的改变。

 但是未来的中医发展方向是哪里?中医向何处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