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918例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型分布研究 李海松
2016-01-14 | 阅:  转:  |  分享 
  
北京中医药2008年6月第27卷第6期BeijingJourn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June,2008.Vol.27,No.6

[10]田金洲,王永炎,时晶,等.证候的概念及其属性[J].北京

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5):6-8.

[11]哀敬柏,王阶.血瘀证与内皮细胞、血清细胞因子关系研

究进展与思考[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10(5):8-9.

[12]AnandSS,YusufS,JacobsR,etal.Riskfactorsatheroscle-

rosis,andcardiovasculardiseaseamongaboriginalpeople

inCanada:theStudyofHealththeAssessmentandRisk

EvaluationinAborignialPeople(SHARE-AP)[J].Lancet,

2001,358(9288):1147-1153.

[13]DavidSpenceJ.Ultrasoundmeasurementofcarotidplaque

asasurrogateoutcomeforcoronaryarterydisesase.[J]Am

JCardiol,2002,89(Suppl):10-16.

[14]田金洲,时晶,倪敬年,等.脑梗塞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

瘀证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22(3):

149-152.

[15]王阶,杨保林,姜燕.冠心病血瘀证相关基因研究[J].世界

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5,7(1):16-19.

[16]王佑华,王国维.冠心病血瘀证39例患者血浆DD、vWF

改变研究[J].中医研究,2003,16(3):23-25.

[17]吕中,施赛珠.冠心病血瘀证单核细胞凝血与纤溶活性

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0,27(3):106-108.

作者简介:邢亚楠,女,30岁,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4级在读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心脑

血管病的中医药防治。

(收稿日期:2008-03-20)

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Prostatitis,CP),属于中医

“精浊”的范畴,是以排尿刺激症状和膀胱生殖区疼痛

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成年男性的常见病,估

计在全世界男性中的患病率为9%~14%

[1]

,多发于20

岁~50岁。在我国,有资料显示CP病理发病率为

24.3%

[2]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由于对CP的病因及

发病机制缺乏深入的了解,西医治疗的效果较差。中

医药治疗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但目前关于CP的中

医辨证分型各家报道不一,很少专题流行病学调查。

为了探索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的规律,我

们采用国家新药标准在我院门诊病人中进行了调查。

1临床资料

选定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医男科门

诊,自2006年10月-2007年4月,符合西医诊断标

准的20~50岁男性患者918例为调查对象。918例

中,20~29岁449例(48.91%),其中气滞血瘀证417

例(92.87%),湿热下注证344例(76.61%),肝肾阴

虚证54例(12.03%),肾阳虚证73例(16.26%);30~

39岁335例(36.49%),其中气滞血瘀证303例

(90.44%),湿热下注证246例(73.43%),肝肾阴虚

证46例(13.73%),肾阳虚证77例(22.99%);40~50

岁134例(14.60%),其中气滞血瘀证104例

(77.61%),湿热下注证90例(67.16%),肝肾阴虚证

25例(18.66%),肾阳虚证57例(42.53%)。

2观察方法

制定病例观察表,用病例观察方法收集每个慢

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症状及舌脉,根据《中药新药临床

研究指导原则》(1997版)“中药新药治疗慢性前列腺

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3]

的中医辨证标准辨证分

型,统计各证型的分布频率。为控制误差,所有调查、

辨证工作在科主任指导下由一人完成。调查结果整

理成表。调查数据用SAS6.12进行统计。

3结果

3.1中医证型分布频率

此次调查共收集病例918例,其中被诊断为湿

热下注证+气滞血瘀证者460例(50.11%),湿热下

注证+气滞血瘀证+肾阳虚证者73例(7.95%),湿热

918例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型分布研究

李海松韩富强李曰庆

【摘要】目的探索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的规律。方法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药新药治疗慢

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中医辨证标准,对918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辨证分型,统计各证型的分布频率。结果918

例患者多为复合证型,约占81.59%;其中最多者是湿热下注证+气滞血瘀证628例(68.41%),不伴其它证型者460例(50.11%),

且湿热下注证+气滞血瘀证多以湿热下注证为主。结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应清利与活血并施,而应以清利为主。

【关键词】慢性前列腺炎;流行病学调查;中医证候学

作者单位:100700,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男科

416··

北京中医药2008年6月第27卷第6期BeijingJourn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June,2008.Vol.27,No.6

下注证者37例(4.03%),湿热下注证+气滞血瘀证+

肝肾阴虚证者94例(10.24%),气滞血瘀证+肾阳虚

证者82例(8.93%),湿热下注证+肾阳虚证者9例

(0.98%),气滞血瘀证者90例(9.80%),湿热下注

证+肝肾阴虚证者6例(0.65%),气滞血瘀证+肝肾

阴虚证者24例(2.61%),肾阳虚证者42例

(4.58%),湿热下注证+气滞血瘀证湿热下注证+肾

阳虚证1例(0.10%)。

对中医证型及组合的出现频率进行统计发现,湿

热下注证680例(74.07%),气滞血瘀证824例

(89.76%),肝肾阴虚证125例(13.62%),肾阳虚证

207例(22.55%)。其中二证兼见者:湿热下注证+气滞

血瘀证460例(50.11%),湿热下注证+肝肾阴虚证6

例(0.65%),湿热下注证+肾阳虚证9例(0.98%),气滞

血瘀证+肝肾阴虚证24例(2.61%),气滞血瘀证+肾阳

虚证82例(8.93%)。三证兼见者中,湿热下注证+气滞

血瘀证+肝肾阴虚证94例(10.24%),湿热下注证+气

滞血瘀证+肾阳虚证73例(7.95%)。可见,CP以湿热

下注证、气滞血瘀证为主,且二证多合并出现;肾阳虚

证、肝肾阴虚证比较少见,多为兼夹证。说明CP患者

以湿浊、瘀血等邪实为主。

3.2主要症状体征在湿热下注+气滞血瘀证中的分

布频率

湿热下注证+气滞血瘀证型病人共计628例,其

中包括兼夹有肝肾阴虚和肾阳虚证的病人。其主要

症状体征出现次数最多的依次是:舌苔黄(86.46%)、

舌质红(62.58%)、尿急(61.94%)、会阴疼痛不适

(47.93%)与脉弦(46.66%)。半数以上的病人出现舌苔

黄、舌质红、尿急,结合诊断标准,可以认为湿热下注+

气滞血瘀证型是以湿热下注证为主,兼夹气滞血瘀证

型。见表1。

4讨论

4.1CP证类特点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CP临床证型十分繁杂,绝

大多数是复合证型,即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基本证型构

成。从基本证型的例数统计看,气滞血瘀824例,占

89.76%;湿热下注680例,占74.07%,是临床最常见

证型,肾阳虚和肝肾阴虚较为少见。出现频率最高的

证型组合是湿热下注+气滞血瘀(68.41%),一部分患

者以三证夹杂,湿热下注+气滞血瘀+肾阳虚(7.95%),

湿热下注+气滞血瘀+肝肾阴虚(10.24%),这印证了杨

吉相教授

[4]

慢性前列腺炎是湿热、瘀毒互为因果的观

点。CP以肾虚为发病之本,多由于湿热下注,膀胱气

化不利,湿浊黏腻,阻塞精道血脉,导致气滞血瘀,湿

热瘀血为发病之标。湿热、瘀血、肾虚是其基本病机。

CP发病初期以邪实为主,且湿热、瘀血多交互为患,

失治或误治,导致病情迁延反复,耗伤肾气,则以虚实

夹杂证为主。因此,清利湿热,活血化瘀,兼以补肾温

阳是治疗CP的大法。早期针对湿热瘀阻的病理特征,

在应用清利湿热药物的基础上及早加入活血化瘀之

品;后期应在祛邪的同时兼以扶正,或扶正与祛邪并

举。提示我们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时不能一味苦寒清

利,否则适得其反,可加重瘀血、肾虚。

4.2CP随年龄段分布特征

崔学教

[5]

认为,该病多见于青壮年,因气血充足、

性机能旺盛又不能得以正常疏泄,欲念不遂,或房劳

过度而相火妄动;饮食不节,嗜食烟酒辛辣之物;久

治不愈或治疗不当者,成为湿热留连,相火久遏,瘀

血内结之证。江海身

[6]

认为,慢性前列腺炎病在“精

道”,多发于青春期“天癸”始生以后,是由于肝肾相

火偏旺,或湿热循奇经深入下焦血分而致。男子进入

老年期,天癸水平下降,相火渐衰,此病也随之罕发。

并指出精道疾病有相对局限的发病年龄。

调查结果表明,CP在3个年龄段没有明显差

别,以20~29岁较为多见,占48.91%。说明CP是

成年男性的常见病。从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看,20~

29岁的患者以邪实证为主,随着年龄增加,肾阳虚

证的出现频率有升高的趋势。青年男性相火偏旺,

所愿不遂或性生活不规律;或饮食不节,过嗜烟、

酒及辛辣厚味等,酿湿生热,蕴结下焦,瘀阻精窍,

故以实证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肾精渐衰,这是

正常的生理现象,反映在本病中即为虚实夹杂。因

此,在临证治疗时应考虑患者的年龄特征,兼顾标

本,辨别虚实。

4.3湿热下注与气滞血瘀证

调查发现,湿热下注夹气滞血瘀证共有628例,

约68.41%。远比单独出现的湿热下注或气滞血瘀者

多。说明CP临床辨证分型之间是不能截然分开的,

很多患者往往同时或先后出现排尿症状和局部疼痛

表1湿热下注+气滞血瘀证中主要症状分布频率(n=628例)

症状出现次数出现频率(%)

舌苔黄54386.46

舌质红39362.58

尿急38961.94

会阴疼痛或不适30147.93

脉象弦29346.66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19831.53

417··

北京中医药2008年6月第27卷第6期BeijingJourn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June,2008.Vol.27,No.6

不适,湿热证与血瘀证多合并出现。同时发现湿热下

注夹气滞血瘀证中出现最高的症状多为湿热下注的

症状,因此认为以湿热下注证为主。提示在临证辨治

时应充分把握湿热瘀血交互为患的病理特点,清利

与活血并施,以清利为主,方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4.4肾阳虚证

从症状统计的结果可以看出,肾阳虚证共有

207例,占22.55%,但是较少单独出现(42例,占

4.58%),多为夹杂证伴见与湿热下注证和气滞血瘀

证,对CP肾阳虚证的诊断与治疗有指导意义。同

时,也提示本病的病机可能为湿浊瘀毒不化,日久下

注,可耗伤肾气,肾阳亏虚,致使肾的气化不利,经脉

失于温煦。在治疗时应紧紧围绕此病机转化,标本兼

治,清补并施,治以益肾温阳,利湿祛瘀,方能使肾中

阳气得复,湿邪得化,血脉瘀阻得通。

本观察仅为初步工作,有待进一步开展多中心、

大样本之研究以进一步证实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型

之分布规律。

参考文献

[1]ShoskesDA.Useofantibioticsinchronicprotatitissyn-

dromes[J].CanJUrol,2001,8(suppl1):24-28.

[2]夏同礼,孔祥田,宓培,等.我国成人前列腺非特异性炎[J].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5,16:711-7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

第3辑.1997.52-53.

[4]李占玲.杨吉相教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经验[J].辽宁中

医杂志,2001,28(11):661-662.

[5]徐发彬.崔学教教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特色[J].新中

医,1999,31(5):12-13.

[6]江海身.慢性前列腺炎当从“精道”论治[J].北京中医药大

学学报,1999,22(6):61-62.

作者简介:李海松,男,48岁,北京中医药大学

东直门医院男科主任,医学博士。研究方向:男科病

的临床与科研、教学工作。

(收稿日期:2008-02-24)

颈椎病发病机制复杂,一般认为是以颈椎间盘退

变为始发因素。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学者对颈椎周围

的动力系统———肌肉在该病的发病作用日益关注。

本临床研究从肌肉软组织角度出发,运用等速肌力测

试仪,改制颈椎附件,研究在等速运动状态中正常人和

颈椎病患者颈椎后伸和前屈肌群相对峰力矩(PT/BW)

的特征和推拿对其指标的影响。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临床资料

1.1纳入标准

符合1992年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所拟定的颈

椎病诊断标准和分型原则

[1]

;年龄在20~70岁;有颈痛

的症状;自愿加入本试验,并鉴定“知情同意书”者。

1.2排除标准

排除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急性颈痛或慢性颈痛急

性发作致头颈不能活动者;颈部有外科手术史;伴颈

椎、颈部软组织和颈髓的肿瘤、结核等其它疾患;颈椎

或颈部的严重创伤;一月内对颈椎病有专科治疗者。

推拿对颈椎病患者颈部肌群相对峰力矩的影响



王艳国

1

严隽陶

2

房敏

2

朱燕

2

孙武权

2

【摘要】目的探讨正常人和颈椎病患者颈椎后伸和前屈肌群相对峰力矩(PT/BW)的特征以及推拿对其指标的影响。方法

本试验分颈椎病组(52例)和正常对照组(48例),每组按性别、年龄相匹配分青年、中年和老年三个亚组。推拿治疗10次,运用

等速肌力测试仪分别在90°/s和150°/s两种角速度对推拿治疗前、第一次推拿后即刻及第10次推拿以后进行PT/BW值评定。

结果正常青中老年三组等速运动前屈和后伸PT/BW有增龄性降低的趋势(P>0.05),颈椎病青年组的前屈和后伸PT/BW和中

老年组后伸PT/BW均较同年龄正常组降低(P<0.05),经推拿治疗,青年组在第一次治疗即刻后伸PT/BW和10次后前屈和后

伸PT/BW以及中老年组10次治疗后的后伸PT/BW比治疗前增大(P<0.05)。结论正常人颈部肌群肌力存在增龄性减弱,颈椎

病青中老年患者颈前屈和后伸肌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肌力降低,推拿可以改善颈椎病患者颈部肌群肌力。

【关键词】颈椎病;颈肌;等速运动;按揉法;相对峰力矩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24119022)

作者单位:1.300193,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伤推拿科

2.200437,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推拿科

418··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