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或小说这类的文艺创作无非两个路数,一为英雄赞歌,披荆斩棘,救人于水火,成就功业传奇,例如《碟中谍》、《黑客帝国》。二为揭示反角因性格缺陷而自我毁灭的悲剧,以警醒世人,譬如《黑冰》、《红与黑》。但耗费人力物力创作《芈月传》,描述一个机会主义者因不仁不义厚颜无耻而从脚底泥变成天下主,不禁令人质疑,这样的作品又有什么意义?又想向世人输出什么样的价值观呢?尤其此片,一众演员演绎到位,导演也颇具经验与功底,宣传造势铺天盖地,却以天时地利人和来烘托一个先天痼疾的剧本,令人扼腕叹息。 秦朝至今两千余年,代远年湮,史册上关于芈八子的记载不过寥寥数字。芈月传固然假托一段历史,但基本上所有的故事情节、脉络、逻辑纯属虚构,更不要说故事里面的那些细节。所以历史人物如何不得而知,自然错不在她,只看到电视剧里面所塑造出的这一形象却不具备君子仁义礼智信任何一点。尽管她亦非大奸大恶之流,却自私成性,任何与她利益抵触的人都会沦为炮灰,无论那人是父亲、是手足、是恩人、是初恋,还是挚爱。我最初去看此片,是吃饭之余,尚古的天性使然,顺便一看秦时如豆的油灯,飘逸的宽幅广袖,环佩叮当。看到后来,却是为这股不正的邪风所心惊。请原谅我啰嗦几句,细写几个字吧: 以为黄歇死,即侍秦王。秦王一死,即与人苟且,复诛秦王七子。魏美人一死,即同谋害她之人结为莫逆。 不孝 亲手断送母国千古江山,祖先的心血和基业。须知她不但是楚国臣民,还是楚国国君之亲女,却处心积虑灭楚,毁去自幼疼爱她的父王的国家,杀母国上万军民,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家破人亡。可她何以对母国怀着如此大的怨愤?除了威后和芈茵,究竟楚国谁对她不起了?即便真的如此,任何有良知的人,都明白民族大义高于个人恩怨。若说为霸业不得已为之,又何须如此欢天喜地、洋洋得意。 不仁 芈月与芈姝是同父异母姐妹,血肉至亲。一同长大,闺中无话不谈,手足情深。芈姝更对她有无数次的救命恩义。她自幼保护芈月,甚至为了救她,不惜搬来同住,又明知饮食有毒而一同食下,以令下毒者心生忌惮而放弃毒害芈月,为成全芈月的恋情而放弃盛典领舞的机会,更屡屡为之与母争执。而芈月一生是如何回报的呢?涌泉之恩,点滴不报。芈姝对秦王情根深种,芈月却离间其感情,让芈姝日日独守空闺,始终心安理得。芈姝第一次有求于她,是劝她放过玳瑁,不惜下跪,芈月不允。第二次,楚国至宝和氏璧流入秦国,芈姝想让宝物完璧归楚,而芈月与之针锋相对,寸步不让,殚精竭虑设法得到宝物馈赠张仪。论尊卑,芈姝为王后,芈月为八子。论长幼,芈姝为姊,芈月为妹。论恩义,芈月难报自幼救命深恩。论邪正,芈姝是想宝物归还故国,而芈月想赠张仪,后者却因量窄欲毁宝物雪恨……她却抬着5万黄金白银去堵截珠宝商先下手为强。夜以继日白首穷经地研读山海经好先于芈姝破解美玉秘密……如此一件高抬贵手就能皆大欢喜的小事,她却做得如此费尽心机。再之,一生中无论与芈姝关系亲疏,她竟从未念其恩情。果然,世间一切的恩将仇报始于忘恩负义。可怜势单力薄又谋略不足的芈姝忍无可忍,后来在邪路上是越行越远了,只不过,换任一人与芈姝易位而处,能够容忍芈月这样的姐妹否?后两人反目成仇,不共戴天,芈月可谓“功不可没”。 楚王为芈月同父异母兄长,素无结怨,甚至幼时还劝阻母亲勿将之陪葬。结果她不但使诈扣押兄长,还特意跑了去羞辱他,把楚国人扶植新君保卫家园重振士气的动机,故意歪曲成楚国已把大王当成一枚弃卒置之不理了,令他痛心疾首、完全崩溃。间接更令自己的儿媳因担心生父而早产殒命。 杀夫君秦王之七公子。若说,何不重罚主谋而轻判余者?抑或,何不褫夺封地留全性命?赤手空拳,一群公子还能怎样?无非是她担心给秦国大臣们留下除自己儿子之外的秦王筹码,故迫不及待除之而后快。 魏美人曾对芈月有救命之恩,施以茶饭,免她饿死。且两人曾有朋友之谊。后魏美人以绝世姿容,却被张仪诡计割鼻,不得不自杀身亡,可谓悲惨。而芈月却与张仪这个摇唇鼓舌的小人甚为投契,引为毕生知己。这也毫不意外,无非是两人同样出身卑微,却胸怀野心。亦都有三寸不烂、信口雌黄之巧舌,惺惺相惜。更兼唯利是图、不择手段天性相契,臭味相投。 恃强凌弱,扩大版图。四处征战,丧人家国。 不义 对自己父王、老师屈原、恋人黄歇、姊姊芈姝、兄长楚王、恩人魏美人、夫君秦王、楚国臣民、义渠王……全都恩将仇报。一再为利益辜负黄歇深情。楚国是其母国,当和氏璧流落出来,她却一再从中作梗,阻挠宝物归国。乃至扣押王兄,铁骑驱入,侵略攻城。对义渠人,自然也是狡兔死,走狗烹。 口口声声重商君之法,重罪轻罚,令孩童摘邻桑叶服役30天,按律诛杀夫君七子。而其弟捡到宝剑,按律斩手,却三番四次,苦苦哀求秦王徇情,改为削指。自己亦不守节,与人苟且。孕后则公然说谎,愚弄天下。 不礼 行事只求达到目的,不择手段。言行乖谬,振振有词,从无羞耻之心。 不智 商鞅之法,偏废道德,以暴制暴,独重刑法,短期内收效甚著,却为长治久安埋下隐患。不是不可用,而是不能独独倚重,而芈月开口闭口“商君之法”。 聪明女子如甄嬛,处处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扶助亲友自不消说,浣碧、敬妃都曾不得已而害过她,但她以包容与大度化解之后,并未加害回去,令对方感恩而转为最忠诚。而芈月驾一朵黑压压乌云杀气腾腾而来,擅将灾难散播到她走过的地方,所过之处,寸草不生。生母、莒姬、葵姑、芈姝、黄歇、楚国儿媳、秦国公子,赢夫人,义渠君……凡沾到她的人一个一个倒霉遭殃。所以走到那里也容不下她,所到之处,总被人嫌她害她,一生颠沛流离,受尽磨难。她的那点子小才微善,是善于为他人和自己制造灾难。 不信 使诈说谎小菜一碟: 与人苟且,孕后则公然说谎,朝堂之上,涎皮赖脸,嬉嬉大笑,称有喜了,君王托梦,致使怀孕。翻典籍,说神话,愚弄天下,鲜廉寡耻。 为张仪以“割地八百里”诡计欺骗楚王得逞而叫好。 骗楚王入秦,再扣押之。再羞辱之。 出尔反尔更是家常便饭: 说不侍寝,半夜跑去秦王殿外吹箫。既对秦王无情,事后也从不设法再撮合、成全芈姝。 说不与张仪交往,结果过从甚密。 说芈姝后宫不得干政,自己一向说三道四。 说爱楚国山河,却处心积虑挥师灭楚,断送其八百年基业。 剧本的创作者本身不是政治家,因此即便故事或谋略有些牵强幼稚,观众也不会深责。令人诧异的是,整部电视剧的道德观极为偏邪不正。明明制作精良,可供饭点消遣,可惜里面的人完全不懂仁义礼智信,每个朝臣都在心心念念或以诡计或以武力侵略他国。彼此赞赏着血腥、杀戮、阴谋、弱肉强食。更为一个自私、愚顽、唯利是图、不择手段的人高歌列传。这个人还永远一副振振有词、心安理得的模样,并剧终令她春风得意。试问这样的影片想要传递社会什么样的价值观?一些电视剧播完后会制作一个剪切版送往国外。欧美人见中国歌星富裕而屠呦呦等科学家清贫已觉不可思议,近来颇多微词,若再看到这样的影片,真不知作何感想,以为我泱泱中华竟无礼义廉耻耶? 仁义礼智信,方为君子,堪立于天地之间。老子言:“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谓今之世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