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魏《元怿墓志》

 率我真 2016-01-14

北魏《元怿墓志》

北魏《元怿墓志》

北魏《元怿墓志》

北魏《元怿墓志》

北魏《元怿墓志》

北魏《元怿墓志》

北魏《元怿墓志》

北魏《元怿墓志》


北魏《元怿墓志》

北魏《元怿墓志》

北魏《元怿墓志》

北魏《元怿墓志》

北魏《元怿墓志》

北魏《元怿墓志》

北魏《元怿墓志》

北魏《元怿墓志》

北魏《元怿墓志》

北魏《元怿墓志》

北魏《元怿墓志》

北魏《元怿墓志》

北魏《元怿墓志》

北魏《元怿墓志》

北魏《元怿墓志》

北魏《元怿墓志》

北魏《元怿墓志》

      北魏《元怿墓志》,全称《魏故使持节侍中假黄钺太师丞相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太尉公清河文献王墓志铭》,孝昌元年十一月二十日立。

 

      元怿(YI)(487-520年),字宣仁  ,河南洛阳人。北魏宗室大臣,孝文帝元宏第四子,母为罗夫人,宣武帝异母弟。
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封为清河王。宣武帝即位后,以为侍中、尚书仆射。延昌元年(512年),晋升司空,领司州牧。孝明帝元诩继位后,历任司徒、太傅、太尉等职,掌管门下省事务。正光元年(520年),领军将军元叉和阉官刘腾发动政变。元怿被杀害,时年三十四岁,谥号文献。
 
      元怿墓志,1948年前夕在洛阳市城北2公里邙山南麓一座俗称“青菜冢”、“司马懿冢”冢内盗出,现藏洛阳古代艺术馆。孝昌元年(525年)十一月二十日葬。志高95厘米,广99厘米,正书,32行,行32字。首行题:“魏故使持节、侍中、假黄钺、太师、丞相、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太尉公、清河文献王墓志铭”。
 文曰:“字宣仁,河南洛阳人也。太祖道武皇帝之七世孙,高祖孝文皇帝之第四子”。延昌四年(515年)宣武帝崩,熙平元年(516年)孝明帝即位,年仅七岁,其母灵太后胡氏临朝。胡氏逼幸元怿,总揽朝政。神龟末、正光初(520年),中尹、宦官刘腾与灵太后之妹夫、道武帝玄孙、领军元叉策划发动宫廷政变,清河王元怿在此次政变中被诛杀,灵太后被幽禁于北宫宣光殿。此后四年之中,统治大权落入腾、叉之手。正光四年(523年)三月刘腾死,不久“太后反政,追夺爵位,发其冢,散露骸骨,没入财产”。对刘腾进行了残酷的报复。
    志称:“神龟三年岁次庚子,春秋三十有四,七月癸酉朔三日乙亥。害王於位,遂隔绝二宫”,是知史载与志相符。该墓志还间接地记载了当时广大百姓起义的浪潮,“自此灾旱积年,负雨愆节。岁频大饥,京师尤甚。四方愤惋,所在兵兴。七镇继倾,二秦覆没,百姓流离,死者大半”。所谓“七镇继倾”是指当时著名的六镇各族人民的大起义,而“二秦覆没”,当指稍晚的关陇地区爆发的百姓大起义。这方墓志不仅对研究北魏统治阶段内部斗争提供了资料,对研究当时的农民起义也有一定的历史价值。该墓志内容文笔严谨,书法颇佳。

对于元怿这个名字,听者或许比较陌生但如果提起他父亲的名字,则是如雷贯耳,妇孺皆知。清河王元怿,原名拓跋怿,表字宣仁因其父魏孝文帝拓跋宏实行汉化而将拓跋氏改为元氏,故名元怿。他是拓跋宏的第四子,生母为罗夫人。
  元怿不但聪颖拔俗、丰标不凡,而且温雅蕴藉,貌美绝伦。元怿的叔父彭城王元勰对其大加赞赏,称其此儿风神外伟,黄中内润,若天假之年,比《二南》矣。

  这说明元怿在幼年时便有出众的外表和非凡的颖识,其才可比七步成诗的子建,其行可为世人表率  元怿成年后,政治才干以及品德涵养远远超出其兄长宣武帝元恪,他
博涉经史,兼综群言,有文才,善谈理,宽仁容裕,喜怒不形于色。于世宗初年,拜侍中金紫光禄大夫,转尚书仆射

  元怿贵为皇族,没有象其他王公贵族们那样花天酒地,恣意妄为。而是明于断决,割判众务,朝野上下甚有声名。

  宣武帝元恪即位后,国舅高肇擅权,屡次谮毁元怿与元愉,此时元愉因生活奢靡,贪纵不法而被宣武帝贬为冀州刺史。元愉不服,于508年八月宣称宣武帝被权臣高肇所杀,据冀州谋反称帝。而高肇正好借此机会诬陷彭城王元勰参与谋反,逼死元勰元怿意甚不平。  然而,元怿美丽的外表与杰出的才干丝毫没有为其带来好运,反而招致灭顶之灾。这要从宣武帝驾崩,元诩即位说起

  孝明帝元诩的母亲是胡充华,史称灵太后。元诩即位是年方五岁,根本无法亲政,只能由皇叔元怿辅政,这一年,元怿28

  元怿辅政后,忠心耿耿,兢兢业业,  有如此贤王辅政,本来指望北魏王朝国富民强,歌舞升平,岂知此时出现一段荒唐的插曲,致使元怿一失足成千古恨,令这位响振金声,比德玉润的贤王被历代史家所指责。
这一切,皆源于元怿绝世的美貌,可见蓝颜亦祸水。
  当时人称清河王仪容美丽,端严若神,风流之盛,独绝当时。温恭淑慎,动合规矩。言为世则,行成师表。澹然以天地为心。

  年轻美艳的胡太后因不耐寡居的寂寞,在北魏众官员中开始了猎艳行动。她首先相中了她的小叔清河王元怿,于是不顾皇嫂身份,屡次光临清河王府。对于府中艳姬美妾成群的清河王来说,他自然不愿承担盗嫂的恶名,所以无论胡太后如何挑逗,元怿总保持一副正人君子的姿态。但是胡太后毕竟是当朝太后,拥有生杀予夺的大权,她终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将元怿召入宫中,恩威并施的将这位史家艳称为翩翩佳公子的清河王了。——‘ 时太后逼幸清河王怿,淫乱肆情,为天下所恶

  一时间,朝中秽名遍地,京城人士纷纷议论清河王与其嫂乱伦之事,幸好元怿德高望重,且体恤百姓,平易近人,所以瑕不掩瑜,这位清河王在人们心中的光辉形象总算没有被摧毁。

  元怿被胡太后宠幸后,还是一如既往的为国鞠躬尽瘁,为民分忧解难。由于他的正直忠义,也得罪了不少人。胡太后有一位妹夫,叫元乂,此人恃宠骄盈,为非作歹,元怿裁之以法,时常弹劾此人,遂招来元乂的疾恨。元乂串通宋维希状告元怿谋反,拘禁了元怿的门生。然而元怿的忠直早已深入人心冤屈得以昭雪   元乂阴谋没有得逞,时常怀恨在心。于正光元年七月,联合长秋卿刘腾把元诩软禁与显阳殿,又把灵太后囚禁于后宫,将元怿带至门下省杀害。这位贤王被害时仅三十四岁!——‘叉与刘腾逼肃宗于显阳殿,闭灵太后于后宫,囚怿于门下省。诬怿罪状,遂害之,时年三十四。

  元怿死后,朝野贵贱,知与不知,含悲丧气,惊振远近。夷人在京及归,闻怿之丧,为之劈面者数百人。无论官员还是平民,皆怜惜这位贤明的清河王!

  后来胡太后也蓄了一些面首,比如郑俨,杨大眼之子杨白花,但这些人都不及元怿优秀!

  纵观元怿一生,唯一的一个污点就是与胡太后乱伦之事,但情非得已,元怿也有他的苦衷!清河王元怿——凝神独秀,盛典不群,鸿谟不朽,万载垂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