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社科学者千万别错过这10本书(高能慎入)

 淡泊宁静致远斋 2016-01-14





社科学者千万别错过这10本书

投稿邮箱:yixuezhe@rucdm.com

编辑微信号 xuezheqy

小壹说:

这不是畅销读物,挂在朋友圈里亦不能彰显自己博览群书。

这份书单是给每年至少读10本书以上的学者朋友准备的,他人慎买,否则可能一本也读不进去。

这些书的出版,起码让我们相信过去的一年里,学术浮躁并非主流,更让人欣喜并略感遗憾的是,其中有几本书,在很多书店都已经脱销了。

我们觉得2015年中,至少有这些作品很“经典”。

当然啦,既然是只选十个,挂一漏万绝不只是客套话。



《皇权不下县?——清代县辖政区与基层社会治理》

作者: 胡恒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清代县辖政区与基层社会治理

出版年: 2015-5-1

推荐:

“皇权不下县”是长期流传于社会学、历史学等领域的极具有影响力和争议性的理论。凭借扎实的文献功底,作者胡恒梳理了清代县辖政区的形成和发展,对于厘清清代县辖政区设置与地方治理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作品甫一问世,就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


《区分:判断力的社会批判》

作者: [法] 皮埃尔·布尔迪厄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作名: La Distinction : Critique sociale du jugement

译者: 刘晖

出版年: 2015-10

推荐:

已故的当代社会学巨擘皮埃尔·布尔迪厄的代表作,如今终于出版了。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人们可能对它并不陌生。此前,该书在两岸华语学界翻译的名称非常多,有“区隔”、“秀异”等等。这本书毋庸置疑地被尊为社会学历史上的经典之作,其中深刻地揭露了文化资本与经济资本所形成的社会结构是如何塑造个人品位的。必须说明,《区隔》是一部很困难并且“非常”法国的著作:它不是为了缺乏某种特定知识的人写作的。

《文化记忆:早期高级文化中的文字、回忆和政治身份》

作者: (德) 扬·阿斯曼(Jan Assmann)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早期高级文化中的文字、回忆和政治身份

原作名: Das kulturelle Ged?chtnis: Schrift, Erinnerung und politische Identit?t in frühen Hochkulturen

译者: 金寿福 / 黄晓晨

出版年: 2015-5

推荐:

《文化记忆》是扬·阿斯曼系统提出“文化记忆”理论的经典之作。1990年代,扬·阿斯曼与阿莱达·阿斯曼一道提出了文化记忆理论,这一理论的强烈现实性让他们得到了学界之外的世界性关注。本书多次再版,被译成多种语言,并为作者赢得“德国历史学家奖”这一德国历史学界最高的荣誉。

《权力源自地位: 北京大学、知识分子与中国政治文化,1898~1929》

作者: (美)魏定熙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北京大学、知识分子与中国政治文化,1898~1929

原作名: The Power of Position: Beijing University, Intellectuals and Chinese Political Culture, 1898-1929

译者: 张蒙

出版年: 2015-11-1

推荐:

2015年,“海外中国”这套书系仍然陆续翻译出版了不少好书。之所以推荐这本《权力源自地位》,是因为它是目前英文世界中唯一一本以北京大学为研究对象的学术专著。作者将1898年到1929年的北京大学置于历史的环境中,考察了当时的知识分子与政治权利之间的互动关系。

《法国大革命的文化起源》

作者: [法] 罗杰·夏蒂埃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原作名: Les Origines culturelles de la Révolution fran?aise

译者: 洪庆明

出版年: 2015-7

推荐:

本书堪称是观念史与社会史的完美融合。书中对于1939年以来,历史学家对于法国大革命起源的看法进行了梳理、总结和批判。作者试图在这一过程中搞清一个问题:到底是文化引发了革命,还是革命催生了文化?

《米塞斯回忆录》

作者: [奥地利]路德维希·冯·米塞斯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原作名: Memoirs

译者: 黄华侨

出版年: 2015-9-1

推荐:

米塞斯是奥地利经济学家、哲学家、古典自由主义者,他被视为“奥地利经济学派”的领导人之一。米塞斯本人的回忆录,2015年9月也终于与中国读者见面。这本书,既是一个经济学家的自我剖析,也是一个经济学家对一个时代的剖析。无论你对于奥地利学派持怎样的态度,你都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关于人生的启示,书中说:“面对不可避免的巨大灾难,人们将会怎样生活?这是一个关乎气节的问题。”


《悲伤与理智》

作者: [美] 约瑟夫·布罗茨基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原作名: On Grief and Reason

译者: 刘文飞

出版年: 2015-4

推荐:

《悲伤与理智》在今年的各大媒体好书榜上均有在列,事实上,自从布罗茨基的《小于一》中文版问世后,国内就掀起了“布罗茨基热”。本书中包含这位诺奖获得者在大学的毕业演讲、旅行笔记、公开信甚至故去好友的悼文,内容驳杂,长短不一。从某种意义上看,布罗茨基的散文其实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诗歌”。如同他的诗歌一样,他在散文叙述上用词也十分精准,并且拥有锐利而通透的直觉。布罗茨基反对行文中的固有套路和陈词滥调,他认为“一个人读诗越多,他就越难容忍各种各样的冗长,无论是在政治或哲学话语中,还是在历史、社会学科或小说艺术中。”这本书的体量和丰富的内容,无疑会再次让我们感受布罗茨基的叙述魅力。

《在西方的注视下》

作者: [英] 约瑟夫·康拉德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原作名: Under Western Eyes

译者: 许志强

出版年: 2015-6

推荐:

约瑟夫·康拉德的这本长篇小说出版于1911年,但中文版直到2015年才刚刚问世,可谓是一本迟到的文学经典。在西方文学界,这本书被誉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的“姊妹篇”。康拉德在本书中以一名英国老派知识分子的“局外人”视角,看待彼时俄国内部的政治动荡,思潮变幻。主角拉祖莫夫是圣彼得堡大学的学生,在经历了内心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把到他家中避难的革命党人交给了警方,导致革命党人被警方逮捕杀害;在本书中,主角的告密和忏悔是叙述的主线。这本小说四卷,每卷一百页,结构极为严谨工整;阅读对主人公脑中幻象的描绘,长篇心理独白时,可以充分领略到本书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致敬意味。

《我的凉山兄弟:毒品、艾滋与流动青年》

作者: 刘绍华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副标题: 毒品、艾滋与流动青年

出版年: 2015-9

推荐:

《我的凉山兄弟》英文版获2012年第一届“中央研究院”人文及社会科学学术性专书奖,中文版获2014年台北国际书展“年度之书”大奖。作者在凉山地区完成了横跨10年,长达20个月的田野调查,并引入了政治经济学,医学人类学等跨学科视角。作者试图透过表面的社会问题,洞见当代中国卷入的全球化变迁中,人的行为与福祉,并试图理解一个非主流群体在社会、文化、历史变迁中脆弱性形成的时代过程,以及未来何去何从。

《晚明大变局》

作者: 樊树志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年: 2015-8

推荐:

本书是樊树志先生五十余年明史研究及对中国历史思考的结晶,是继《晚明史》之后,对晚明历史研究的又一力作。本书从全球化的角度来解读中国的历史与社会变迁,在进一步推进晚明史研究的同时,对中国大历史的变迁发展提出了新的见解——晚明大变局是中国历史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晚清以后中国社会发生颠覆性大变局的思想和文化潜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