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凭兴趣选专业,不一定就是最好的选择

 许愿真 2016-01-14

  在阐述零点高三的观点之前,小编先给大家讲两个故事。

  A君是个瘦弱的女生,从小到大一直活在父母的庇佑下,性格唯唯诺诺。平时不爱与人交际,所以朋友很少。唯一的爱好就是写作。平时走到哪里总是抱着本书,一有空就伏案写作。所以高中毕业后,在选择专业时,她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汉语言文学”。

  进入大学后,因为专业的原因,她的确有了更多的时间读书和写作,没事就去泡图书馆,双耳不闻窗外事。但大家都知道,大学是一个锻炼人各方面能力的地方,每一个进来的同学,都要通过各种渠道和机会提升自己,增长见识、增加阅历、积累人脉等等。可A君虽然进入大学,却没有融入大学。就她而言,从高中到大学,不过是换了个地方写作罢了。

  这样的情况持续到A君大学毕业,在大学的四年里,她一直过得风平浪静,既没有像其他同学考研的考研、实践的实践、考证的考证,她完成了大学应该修满的学分,仅此而已。但毕业后,她不得不面临社会,找工作是她遇到的第一座大山。

  去了几家公司面试,可是都因为没有经验、不符合条件等原因没有了结果,但其实别人在面试她的时候就发现她连基本的与人沟通的能力都很欠缺。最后终于到一家广告公司上班,因为公司看中了她的文采,但才干了不到一个月,就被公司劝退了。原因是虽然很有文采,但所写出来的文字太过感性、文艺,不能满足公司广告宣传的需求,经过多次指导,仍不能有所改进,所以只能让她离开。

  后来,听说A君没有再找工作,是父母托人在朋友的公司给她安排了个文员的工作,每天整理整理资料、打打字,无所作为。

  再说说B君,B君是一个高高大大的帅小伙儿,和其他很多男生一样,除了热爱篮球和运动,他也喜欢打游戏,一到周末,白天就和朋友在球场上挥洒汗水,晚上就窝在一个网吧打通宵的游戏。虽然成绩算不上太好,但高考成绩出来,也还是可以填报一所不错的大学。

  因为父母并不太管他,所以志愿填报也全凭他自己喜欢。因为对于专业的不了解,他只能挑看着眼熟的,第一志愿他选择的是自己蛮有兴趣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也与他喜欢打网游有关。可是天不遂人愿,他遭到专业调剂,被调剂到了不熟悉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用B 君自己的话说,“就感觉被老天爷耍了一回”。但没有办法,B君硬着头皮进入了大学,最开始他还抱着转专业的想法,到处打听、询问,与此同时,“人力资源管理”的课程还是要上。可是,就在这慢慢的接触过程中,B君发现自己并不是很讨厌现在所学的东西,老师上课的方式幽默风趣,班上的同学也十分友善,加之自己本身善于与人交际,所以很快就融入到这个大环境了。

  这时候B君渐渐放下转专业的念头,想要给自己一个尝试的机会,发现自己身上更多的潜能。

  日子一天天过去,B君凭借自己的实力和帅气的外形,成为全年级中的佼佼者,还没到大四,就因为出色的表现,被老师推荐去到有名的大公司实习。在公司的锻炼中,B君日益长进,还没毕业,就被公司破格录取了。等到B君毕业在公司工作几年后,已经被提升到中层领导职位,但B君并不满足,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找到更好的工作机会,到国外去发展了。

  B君说:“要不是当时没有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而是勇敢的拼搏这一回,或许我还不知道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更或许,我我只是在一家小公司做一个小小的程序猿,看不到大千世界的精彩……”。

  小编的两个故事讲完了,现在可以阐述我的观点了。

  首先,A君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可是却并没好的发展,原因在于能力有限。也就是说光有兴趣而无能力,兴趣就只能是兴趣,无法成为你成功路上的基石。很多人都说过,工作是工作,兴趣是兴趣,如果把兴趣发展成工作,日复一日的重复,那么就会失去兴趣。

  虽然小编不能完全赞同这一说法,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要想干好工作,光靠兴趣是不行的,更加需要靠的是能力。所以小编要提醒大家的是,在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是,不仅要考虑的是“这个专业我是否喜欢”,还要考虑的是“这个专业我是否合适”,前者是兴趣,后者则是能力。只有两者综合考虑,才能选出最好的专业。

  其次,B君并没有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但却有了意外的好的发展,原因在于敢于尝试。很多同学会有这种现象,认为没能选择到自己喜欢的专业,就没必要再努力了,不想勉强自己。但这是非常狭隘的想法。

  首先小编想说的是你所谓的你喜欢的专业——你了解它吗?你喜欢它什么?你深入接触过它吗?在选专业时所谓的“喜欢”不过是片面的印象,认为它是我喜欢的,但并没有依据可言,那么这就无法说这选择是可靠和正确的。不是还有大批选择自己喜欢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并没有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发展的很好吗?并且,对于很多同学而言,兴趣是可以培养和激发的,这需要时间和精力。

  很多专业在我们看来并不有趣,但却十分适合和有用。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对于自己以后的发展才是最大的保障。B君就是因为选择了适合自己的专业而不是喜欢的专业,才有了如今的发展,不得不说,“量体裁衣、因地适宜”这些词语是多么有道理。所以,当同学们在选择专业时,不一定要问我是否喜欢它,但一定要问我是否适合它。

  零点高三总结:

  每个人的一生会有很多兴趣,特别是在正当时的年纪。很多同学在高考后填报志愿时,一味的强调自己的兴趣,选择了喜欢的专业,可是却不知道,兴趣二字其实承载了很多“变化”和“未知”。

  兴趣会随着人的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而变化,而向高中迈向大学的这个阶段,则是眼界和观念变化最大的阶段,如果一味的以“兴趣”去支撑,有可能会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变得困难重重。所以,小编想提醒各位即将迈出高中校门的高三考生们,在填报志愿时,选择专业,切不能只凭兴趣,还要多考虑自身的能力,以及兴趣的可行性,别让兴趣还害苦了自己!

  ——

  微信公众号:零点高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