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初年,有同学新入,初见之,身不足五尺,脸瘦牙长,皆以为丑,恰与我同桌,怏怏不快数日。 月余,渐觉其丑有减,和善有加;半年,形影相随,谈笑风生,更有些许才艺,如笛器,工笔美术,乃至拳脚身手,无一不为日后所效仿,进而渐生敬畏之心;至三年,终成挚友。虽未能同入大学,有别以来,不曾相忘。而初之形丑之感,几近无存。 思过往之年,亲朋学友同事之中,无论男女,初识之时,女不乏阴柔含蓄、貌美如花者,男不缺风流倜傥、英俊潇洒之士。然时过境迁,总有莫名之故,渐失原色乃至面目可憎者不乏其人。至于容色先天不足者,如不修养品性,含敛自持,则是丑上加恶,必成丑中极品。 推及古人,流芳青史之士,虽今人难见其容,而奉为偶像,推崇爱慕者芸芸。晏婴、左思,丑男之首,然后人敬之,与侠骨仙风之东坡、太白,并无二致。凡学书者,无不知欧颜柳赵,而风骨峻峭结构严谨之欧体最为极致,尺牍所传,人以为法。然关注欧阳公相貌者寡,史称唐代一品丑男,传其对己之貌敢于正视,从不回避,以慧赢人,因才为官,实为其可敬之处。故无论正史野史,述其貌丑之时,皆隐含褒奖之意,终搏后人无上敬仰。 何以至此?盖古人所言,相由心生使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虽貌丑者,尽行圆满之事,做利他之举,何丑之有?纵天生丽质,竭尽利己之能,做乡愿之徒,又何善可陈?诚如此,则余念挚友至今不足怪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