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二孩放开,不少人的生娃焦虑也来了。80后陷入一场拉锯战,“生吧,养不起,不生吧,一个娃又感觉太孤单”。父母却又欢呼雀跃,边鼓敲得震天响,更有50后长辈许诺,生下二孩奖励10万元。生还是不生,难做决定。 1月6日,华西都市报收集了诸多“过来人”的建议——要二孩不光是钱的事儿,夫妻还要先过“六道关”。比如老大关,据山东青岛市一所小学四年级担任班主任的王老师说,前段时间,她发现班里有七八个孩子经常聚在一起窃窃私语,后来找了个孩子一问才知道,他们搞了个反弟弟妹妹联盟。比这更严重的事情,在单独二孩政策开放后就出现过。 “反弟弟妹妹联盟”莫当儿戏 斯涵涵 不仅反对父母生二胎,还搞了个“联盟”,恐怕大人们的第一感觉就是,现在的孩子真是“人小鬼大”。 在很多大人们的眼中,这种联盟不过是小孩子们的游戏,看过即忘。然而,太多的事实告诉人们,大宝的反应早已超出了家长们的预料,有女孩以死威逼父母放弃二胎,怀孕妈妈含泪流产,也有提出加大财产分成的……种种情状令人瞠目。 希望被重视、被宠爱是人之常情,况且我国长期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独生子女处于家庭中心,享受几代人的溺爱娇宠,久而久之,容易形成自私自利的狭隘心理,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分享。他们对即将到来的弟弟妹妹心生恐惧,害怕“父母不再爱我”,故而将满腔怒火撒到二胎身上,把这个尚未出生的弟弟妹妹视为敌人,“反弟弟妹妹联盟”自然生成。 “反弟弟妹妹联盟”也是舆论过度反应的结果。二胎政策放开以来,生还是不生?无数中国家庭在天平的两边游走,难做决定。与此同时,大宝的不解或不平则被过度放大,从”把弟弟扔河里”到“死给你看”,一些家长拍摄上传的视频以及热议,无形中放大了这种负面效果。孩子年幼,心智尚不健全,需要平和的情绪安抚和良好的环境引导,而热炒这类新闻会从反方向刺激孩子,形成潜意识的模仿效应和“错觉”。 事实上,“反弟弟妹妹联盟”也不乏积极因素。长期以来,家长把孩子看作私有财产,是而没有把其当做独立的生命个体来平等对待,更鲜少尊重其合法权益,“反弟弟妹妹联盟”折射出孩子权利意识的觉醒,此乃法治社会的根本。其二,独生子女“不善与人交往,缺乏友爱和协同合作精神、孤僻”的特点常被大人忧虑,现在从“联盟”中寻找“同仁”,获得安慰和支持,或许是其正确看待他人、了解社会的一个开端。 因此,“反弟弟妹妹联盟”不必简单批评,而不妨因势利导。既然同学之间都可以相互取暖,血浓于水的同胞手足应该更胜一筹。可以借机告诉大宝,弟弟妹妹的到来会带来家庭的欢乐和“好处”,爸爸妈妈的爱不是少了,而是多了一份手足之情,而以此告诫“离家出走”是极端错误和危险的,“扔河里”更是法律和人伦亲情绝对不允许的。 身体关、成本关、保姆关……二胎之路上关卡重重,而老大关更是不容小觑。人类学庞大芜杂,生育二孩牵涉到个体、家庭和社会的诸多方面,需要孩子、父母和社会充分做好准备,既要算好经济账,也要做好亲情平衡账,既要看到二胎的烦恼,也要看到劳累过后的幸福。 “反弟弟妹妹联盟”莫当儿戏。引导适宜,处理得当,小则利于家庭和谐,减少“养育”成本,保护孩子健康成长,大则有利于重塑守望相助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树立正确的家庭观价值观,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END- 2015TOP热文回顾 点击↓↓↓ 热点丨一道高考作文题为何引发网络论争 阅卷名师讲高考丨“高考万一脑袋一片空白”怎么办?有什么万能素材吗? 状元谈丨高考语文148分,她说:语文从来就是一个有关素养无关应试的学科 高考现场丨高三老师最后叮嘱:“高考等待发卷时应该做些什么?”等19个考场超常发挥技巧 温馨提示:公众号的评论功能开通啦! 将屏幕拉到结尾,点击右下角,就可以写评论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