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收藏钱币水平的提高,收藏者更加注重藏品的品相,所谓的硬币品相是指硬币形态的优劣和币面的完美程度。优良的硬币品相能够令人赏心悦目,价格也会较高。因此,对于喜欢硬币收藏的朋友,品相等级的熟识度一定要清楚,品相好硬币价值就会偏高。下面,本人为大家介绍一下硬币收藏中的品相划分。 描述分级法在欧洲、美国等国家和地区中都有应用,容易为社会公众了解,一般分为7级: 1.未流通/未使用品(Uncirculated,UNC)。即在30倍放大镜下,也观察不到任何磨损或流通过的痕迹。但可能有包装划痕(Bag Marks)。 2.极美(Extremely Fine.XF或EF)。币面95%细部清晰可见。整个币面仅有极其轻微的磨损。如果以币面某一局部区域作为定级标准,则该区内90%细部清晰可见。 3.优美(Very Fine,VF)。币面75%细部清晰可见。整个币面为中等程度磨损。文字和数字边缘部分可能不够清晰。如果以币面某一局部区域作为定级标准,则该区内66%细部清晰可见。 4.美品(Fine,F)。币面50%细部清晰可见。整个币面已呈现严重磨损。文字和数字边缘部分已不清晰。如果以币面某一局部区域作为定级标准,则该区内只有50%细部清晰。币面常为未清洗状态,出现污垢,丧失光泽。 5.上佳(Very Good,VG)。币面仅有25%细部清晰。整个币面已严重磨损。 6.佳品(Good,G)。币面已严重磨损,仅能辨别图案轮廓。边齿也有磨损.除古币、珍稀币外已无收藏价值。 7.劣品( Poor,PR)。币面严重磨损。仅能分辨大体轮廓。边齿磨损严重。一般已无收藏价值。 除此之外,在品相等级表中还常标有“精制”(Proof,PRF)字样,通常称为“抛光”或“镜面”。因为总体来说,硬币按其加工可分为“精制”币和“普制”币两大类别。“精制”币主要用于收藏、馈赠,并不流通,体现了现代制币方法所能达到的最佳币面水平。“普制”币用于流通,从而形成从“未流通”到“劣品”7种不同品相等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