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答题技巧 这种题型是对所学文学史知识的综合考查,回答时不仅要有明确的观点,而且要有例证,有分析,也就是说,要紧密联系文学作品、作家生平乃至相关的社会背景、时代思潮、文学发展的历史等等方面加以论述。 二、 复习重点和难点 第一编 重点掌握《战国策》,与《左传》相比,《战国策》在文学上出现了哪些重要的变化,要结合作品加以理解和掌握。 屈原代表作《离骚》的思想内容和文学成就。 第二编 总括说明汉代文学的风格特征。 汉乐府诗中的叙事诗在叙述故事、刻画人物方面有哪些特点,要熟读并背诵一些名篇,回答问题时善于运用这些作品加以说明。 重点掌握曹植,要能结合作品说明其前后期的生活和创作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三、 练习题 1.与《左传》相比,《战国策》在文学上出现了哪些重要的变化? 与《左传》相比,《战国策》文学上的重要变化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人物形象刻画上,《战国策》的笔墨更为集中。这得益于体例,因为是国别体,可以避免编年体史书不得不将材料打散的无奈,把人物的主要事迹尽放在一篇之中,从而使人物形象和性格得到更充分地展示。例如《燕策三·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和《齐策四·齐人有冯谖者》。此种长处在《国语》中已经初步显露,而在《战国策》中更进一步发挥和强化,为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的创立作了铺垫与准备。 其次,《战国策》刻画人物的手段也更加多样。有时为了写活人物,甚至使用夸张,不惜凭借想象与虚构。例如书中写得非常成功的人物苏秦,很多事迹行为就出于虚拟。夸张虚构不合史著的要求,因此《战国策》颇为后世史学家所诟病,但显然,夸张虚构会使故事更引人入胜,人物形象更活灵活现。 由于以上原因,《战国策》所写人物较之《左传》普遍更为鲜明生动。如纵横之士苏秦、老臣触詟、刺客荆轲与聂政等等的形象无不跃然纸上。 再有,《战国策》的行文风格也不同于《左传》。《左传》是战国初年的产物,其用词使句严谨简约,而《战国策》所纂集的多是战国末期的文章,可能还有若干篇章是秦汉间人所作,文风明显受到纵横家影响。大量运用比喻、夸张、对偶、排比等等修辞手法,大量使用寓言故事、逸闻掌故,描写务求穷形尽相,叙述有意铺张渲染,使得其文章呈现出“辩丽横肆”的特色。 2 |
|
来自: 昵称30180679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