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内容是缠论中的背驰-转折定理。某级别趋势的背驰将导致该趋势最后一个中枢的级别扩展,该级别更大级别的盘整或该级别以上级别的反趋势。这就是背驰-转折定理的定义。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有一些疑问。背驰是什么?中枢的级别扩展是什么?如何判断更大级别的中枢?那么,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一期的内容。 要想更好的理解背驰-转折定理,首先要学会判断背驰。所谓背驰,以上涨背驰为例,是指在一个至少包含两个中枢的趋势里,最后一次上涨的趋势力度比上一次上涨的趋势力度要弱,但股价却必须要创出新高。背驰图形有两个条件:1.之前的每一个中枢都会将MACD线回拉至0轴附近之后再次反转并创出新高;2.最后一次上涨对应的MACD柱面积比上一次上涨的对应面积要小,但并不强求两个条件都符合。 中枢的级别扩展是指当某一级别的中枢满足某些条件时,便能构成更高一级别的中枢。中枢的级别扩展分为两种类型:1.在一个至少包含两个中枢的趋势里,若后一个中枢的面积大于前一个中枢,两个中枢便可构成更高级别的中枢。2.一个中枢的转折线段不断延伸,达到9段之上,也可构成高一级别的中枢。 如何判断高一级别的中枢呢?通过图表分析能够更加一目了然。在上证指数的30分钟K线图中,可以看出中枢A是一个30F中枢。 现在将K线图放大,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中枢B和中枢C就是中枢A的次级别中枢,这是两个5F中枢。同样的道理,再将K线图放大,我们就能发现,中枢B或许还包括N个更小级别的1F中枢。 Ok,铺垫完成,接下来我们进入正题。通过分析背驰转折定理的定义可以得出,当趋势背驰出现后,接下来的走势将会出现三种情况:1.形成最后一个中枢的级别扩展。2.形成更大级别的盘整。3.形成该级别以上级别的反趋势。 1.形成最后一个中枢的级别扩展 在上证指数10月9日-11月3日的15分钟K线图的区间内,出现了背驰转折的第一种类型,首先想先说明一下,图中的阶段高点3457.52其实并不是一个标准的“背驰点”,但因为形成背驰的两个条件并不强求都满足,所以也基本符合背驰的特点。该级别背驰后只触及最后一个中枢的反弹,是背驰后最后的反弹。这种反弹,将把最后一个中枢变成一个级别上的扩展。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情况反弹级别一定要等于或大于最后一个中枢。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背驰后反弹触及了中枢B,反弹后的中枢与中枢B合并后转折线段达到9段之上,因此形成了更高级别的中枢。 2.形成更大级别的盘整 形成更大级别的盘整,是背驰后出现的第二种类型。这幅图来自于上证指数2014年11月20日-2015年3月13日的30分钟K线图,这轮上涨行情是一个标准的背驰图形,在背驰点C形成了阶段性高点3406.56,c段的上升趋势相比于b段明显减弱,并且中枢A和中枢B均将MACD黄白线回拉至0轴附近后再次反转创出新高。在背驰点C后,出现了一次下跌趋势中的盘整图形。与第一种类型相比,同样都是盘整,它们的区别在于这里的盘整的中枢级别一定要大于背驰之前的中枢级别,否则便与下跌的延伸合并为第一种类型中最后一个中枢的级别扩展。很显然,中枢A和中枢B属于30F中枢,而中枢C显然比之前的中枢级别要大,是一个日线级别的中枢,因此形成了更大级别的盘整。 3.该级别以上级别的反趋势 在上证指数12月3日-12月23日的15分钟K线图区间内,出现了背驰转折定理的第三种类型-形成更大级别的反趋势。12月14日出现的阶段性低点3399.29也是一个标准的背驰点。首先,背驰后的第一次反弹明显触及中枢B。中枢C和中枢D是两个同级别中枢,可以合并为更高一级别中枢。因此便形成了更大级别的反趋势。 最后对这三种类型进行汇总,我们不难发现其中规律,发生背驰后,粗略地讲只有两种情况出现:盘整和反趋势。只不过第一种类型的盘整的中枢级别过小,因此就和背驰前的最后一个中枢合并形成级别上的扩展;而第二种类型的盘整的中枢级别大于背驰前的中枢级别。另外这三种情况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背驰后的反弹必须要触及背驰前最后一个中枢的中枢低点,才能形成背驰-转折。那么背驰-转折定理说明了什么呢?那就是某级别的背驰必然导致该级别原走势类型的终止,进而开始该级别或以上级别的另外一个走势类型。 注:各位有什么阅读方面的意见可以留言。本文作者是藏金会的江小鱼,大家可以在公众号下方的菜单里【技术分享】中找到他的文章,里面有很多投资方面的干货。也欢迎各位去看看往期内容。 |
|
来自: rogerszysyu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