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杨:搜狐自媒体专栏作者,故宫博物院保科技部纺织品修复保护工作室科长,副研究馆员。
![]() 2 |
图1:修复前的画作。 [保存到相册] |
![]() 2 |
图2:绞纱组织。 [保存到相册] |
![]() 1 |
图3:虫蛀病害。 [保存到相册] |
绘画,造型艺术之一。用笔、刀等工具,墨、颜料等物质材料,在纸、木板、纺织物或墙壁等平面上,通过构图、造型和染色等表现手段,创造可视的形象。绘画按工具材料和技法的不同,分为中国画 、油画、 版画、 水彩画、 水粉画等主要画种。其中,中国画、油画、水彩画及水粉画等使用的画面为有机材质,即:纺织品材质和纸本材质,按照绘画风格的不同,中国画主要以将字画绘制在绢、绫或者丝织物上的绢本画和绘制在宣纸上的纸本画为主。油画主要以绘制在亚麻、棉麻质地的画布上为主。可见“材料”作为艺术表现的母体和动因,既是对原始艺术的直接阐述,亦是对当代艺术发展需要的明确体现。
我国的绘画主要以中国画为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古人以一种独特的绘画形式来表现心中的意境,作品往往不光是具有极高的审美意趣,更多的表现出他们高超的艺术创作才能。中国画的画面材质在古代多数使用绢,大约在元代以后逐渐选用宣纸。绢有生绢熟绢之分,经过捶压之后,再上胶矾水的叫熟绢,适合于作工笔画。常用的宣纸有:净皮、料半、棉连等,熟宣纸的性质和绢差不多,所以现在多用熟宣纸代替绢。由此可见,这些材料都属于有机质材料,相对于无机质材料来讲,更容易受到外力和外界环境因素的破坏与侵蚀。光照、温度、湿度、微生物、害虫、空气污染物等都会对纺织品造成危害。光辐射会导致有机质文物发生光化学作用,使有机质材料褪色、泛黄、酥脆;温度升高会增加发生霉菌和虫害的可能性,并可导致纺织品纤维老化;温度降低至露点,则会产生结露现象。纺织品易于吸水,在温度低于零度时会引起纤维内部结冰,破坏内部结构;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以材质本身为载体和营养源,分泌出多种强腐蚀性的酶类、有机酸、氨基酸、核酸及有害毒素,使材质受损;大气中的有害气体会导致织物颜料褪色或变色;粉尘中含有极微细的形状尖锐的硬质颗粒,与湿气结合降落并沉积在物品上,诱发细菌和霉菌等微生物的寄生,这些不良因素导致艺术品发生病害,失去了原有的艺术魅力。要想重新恢复作品的完整性,体现绘画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就要在收藏纺织品文物、艺术品的同时,加强对纺织品科学的保存和养护意识,对其进行科学的保护与修复,从而恢复其艺术价值和生命力。就以 “新中国画”的创作者‘陶冷月’先生1947在日本绘制的一幅年画作为例,谈一谈纺织品绘画的修复。
![]() 1 |
图4:整理底衬。 [保存到相册] |
![]() 1 |
图5:专用桌面。 [保存到相册] |
陶冷月(1895-1985),江苏苏州人,原名善镛,字咏韶,号镛、宏斋、五柳后人、柯梦道人。自幼从祖父陶治孙学画,后从师罗树敏学艺,早期接触“四王”系统的山水画,后又钻研了米南宫、黄公望、王蒙诸家的山水画技法,以及王冕、徐渭诸人的花卉画技法。在苏州元和县高等小学读书时,学习投影、透视,光线等西方绘画知识,后又从美国人特朗教授研习油画、水彩画,积累了一些西方绘画的知识与技法。在二、三十年代历任长沙雅礼大学艺术系教授,国立暨南大学艺术系教授兼系主任。早年在苏州、上海、南京等地举办有20余次个人画展,并有作品参加日本东京书画会、美国费城博览会、万国美术赛会 。1927年苏州新中国画社出版了《冷月画集》,标志着其新中国画的形成。除了擅长山水、花卉、走兽、游鱼,他还尤其擅长画中西合璧的月夜景色 ,在他笔下的雪与月、夜与色均有其独特的风格,他以一种与众不同的新格局,享誉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画坛,是20世纪较早走中西融合道路的探索者之一。代表作品《洞庭秋月》、《月景山水》、《暗香疏影》等。这件作品为民间收藏,是陶冷月先生于丁亥立春(1947年立春),五十二岁时所绘(图1),作者画中所绘景色为日本富士山以及近处的房舍树景,构图形式大抵为:近景乱石溪流,远景大山静湖,近景树影房舍,远景为水为山;很注意物象的比例,强调三维空间感,精细刻画造型各异的树木、怪石。整幅画面树木的表现最为突出,色彩浓重而不失灵气,紧密的树影中偶见茅亭水榭,给人一种恬静,自在的感受,力图把观者引向古诗词般的意境。画面的幅式是传统的,构图兼及中西,景致近大远小,有较强的空间感,营造出具有中国味的优美意境。整幅画作虽然使用国画颜料绘制,但笔力圆润,设色明丽,有一种空旷寂静之气,留白的湖面与繁密的山石、树木形成对比,扩展了画面辽阔纵深之感。画作使用的画布纤维质地为棉麻,手感柔软,纤维密度较为稀疏。织物结构为绞纱组织(图2),整幅画作上有19处大小不一的破损,从破损处整齐的边缘可判断病害为虫蛀(图3),由于在保存时没有对温度、湿度进行适当的调节,造成温度和湿度过高,易生霉生虫。织物在保存之前没有进行消毒、在保存过程中没有使用防菌、防虫剂等,这些都是致使蛀蚀和污染的原因。根据病害的具体情况,考虑了三种修复方法:
一、传统的做法:把破洞的边缘用马蹄刀刮薄,再将经老化作旧后的"补底"材料或旧绢按形状切割,补入画中,干后把接口处多余的布料刮掉,接笔、全色,绘出相应部分的图案。但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修复较薄的面料,如绢、绫。棉麻的面料胶厚且经纬密度稀疏,很难找到相同的组织结构。老化后的材料容易脆化,很可能对原作产生副作用,达不到保护的效果。
二、传统 “织补”法:用同样纤维的丝线在破损处进行织补,操作时针脚都起落在原有破损的周围,并且需要使用绷圈固定织补部位,固定时会对织物产生很大的拉力,这件作品纤维强度较差,无法再承受更大的外力作用,且破损处过多,新纤维的织入,相互抻拉很可能会影响原有纤维的牢度,出现延续性的破损。
三、补衬织补法:这种方法是在传统织补的基础上,用平纹纱补于画作的底部,平铺于桌面,用磁铁与操作板面(铁质板面)产生的吸力固定画作的四角以及需要修复的部位,用织补的方法补全破损处,这样,织补时新的纤维产生的力量都作用于底衬材料上,避免了与原有纤维之间的拉伸。
在以上三种方法中,只有第三种方法可以在保证修复的前提下给与画作适当的保护,既可以让艺术品恢复完整性和艺术价值,又可以不改变它的原貌,延长它的艺术寿命。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除尘:由于画面的纤维密度较为稀疏,所以,清理时不能用力,顺着纤维的走向,用软羊毛毛笔轻拭画面,除去尘污,反复操作两遍。
2、整形:准备所用工具为镊子、大行针、圆头针。先把低衬的平纹纱平铺于桌面,用喷壶将其均匀喷湿(图4),用镊子和圆头针整理纤维,使经纱、纬纱互相垂直,松紧均匀后用专用压片(边缘打磨后的玻璃片)把平纹纱整体压住,待晾干后把压片拿开,这时的平纹纱无论怎样拿取,经纱和纬纱都是横平竖直的。把平纹纱铺于专用的桌面(图5),画作平铺于整理好的平纹纱上,整理经纬纱,使其相互垂直,把需要织补的部位对准桌面上的空缺处,再用吸铁石压住画作的四角及修复部位的边缘。
3、织补:所用工具为镊子、大行针、圆头针、织补专用30号针。
第一步:把破洞四周的经纬丝路再次调整,直到全部垂直。由于破损处的经纬线全无,所以先用剪刀把破洞边缘的毛头修剪整齐,然后抽好织补所需丝条,这里用的丝条纤维质地要和原物的纤维质地相同。
![]() 0 |
图6:固定洞型。 [保存到相册] |
第二步:用丝线将破洞绕好(图6),固定洞型。
第三步:织第一根经丝时,用暗针法(将破洞四周的针脚穿进原织物丝路的中间,针脚平服,丝路清晰)从底衬面料插入,由右至左挑压,针与经丝垂直、与纬丝平行,横直各盖过破洞5~6根为起针点,从右边起针,一上一下挑压5-6针为搭头生脚,左边针脚同上,连续织6~8根后,间隔两根,依此格式一直把第一步经丝全部织好为止。
第四步:织剩余两根,直把三步经丝全部织好为止。
第五步:织纬丝,第一针纬丝的入针方法同上,由于此画面料的组织结构为绞纱组织,所以,纬丝的织入相对复杂,按照绞纱组织的结构织纬丝时,底衬的作用是避免纬丝和经丝的直接作用力,可以分散受力面积,使之不会进一步损伤。
第六步:经纬纱织补完成后,做最后的整修,用大行针将洞口四周的衔接处松紧排匀,用剪刀把正面的毛头修清,拿开吸铁石,用手持式加湿机对缝补好的部位加湿,然后用圆头针把经纬丝调整垂直,最后用重物压住1-2小时后便可。所有的虫蛀破损处都按照上述方法进行依次织补,顺序由上至下,由小至大。
![]() 0 |
图7:面积较大的破损。 [保存到相册] |
4、接笔、全色:破损处织补好之后,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颜色补全的操作。全色之前,为了使颜色更好的附着在画面上,不剥不落,罩染或宣染后的色彩两色不相混淆,达到行笔的效果,要用胶矾水刷在织补处的正面和背面各两遍,待第二遍干透后再进行补全颜色。补色时要遵循“先小后大、先外后里、宜浅勿深、宜干勿湿”的原则,使用国画颜料,调配出所修部位的色彩,依次为画面中的天空、树木、湖面、岩石,所调颜色用毛笔先在补料上试验,直至合用后再进行。补色从小处着手试点,在大块烘染时不易太湿,例如图7破损处织补的面积较大,宜用偏锋自左向右上下行笔烘染。接笔之处请相关的专家亲自进行。
5、固定底衬:底衬布料的作用是为了固定织补处的纤维,同时分散新纤维与原有纤维间的作用力,所以,需要把底衬与画布相互固定,用丝线在距离画布四边两厘米处用回针法缝合,再把底衬进行锁边,防止脱丝。
6、修复后的储存及保养:修复后,按照质地的不同,保存的环境也应有所差别。纺织类书画应保存在相对湿度50—60%RH,相对湿度变化不超过3—5%。温度14℃—18℃,夏季不超过25℃,一天温度变化不超过2—5℃。防止温湿度过高引起的霉变和虫害,避免紫外线及光照,藏品应避免光保存。展示所用光控制在50lux,尽量减少开灯时间和光照强度。棉麻织物属混纺织物,即有麻的缺点,又有棉的缺点,麻纤维弹力差,易褪色;棉纤维耐用性差,易起皱。所以,在保存时应控制好温湿度,平铺放置,如果有需折叠的地方,应用海绵外缝裹麻质衬布在打折处作支撑,防止折叠处的纤维断裂。定期除尘,保持清洁,清理画面时要用软毛刷轻拭,以免纤维受到刮伤。储存室内经常通风、控制调节温湿度、杜绝霉菌孢子来源,是避免霉菌的主要方法。一旦发现霉情应及时隔离处理,避免霉菌传染。用于存放收藏品的箱、柜和内衬板、垫等必须是对收藏品无害、稳定的天然材料,如所用材料含有氯、硫或其他酸性成分,势必会损害纺织品。
![]() 0 |
图8:画作修复前(标记处为虫蛀破损)。 [保存到相册] |
![]() 0 |
图9:修复后的画作。 [保存到相册] |
![]() 0 |
图10:局部修复后。 [保存到相册] |
修复完成后(图8、9),这幅画作恢复了本来面貌,在实现完整的基础上让作品重新具备了审美价值,在尊重文物原真性的基础上也尊重历史赋予它的美(图10)。可以看出,在纺织品文物的修复保护中,修复的过程应是系统而全面的,像一条锁链,每个环节都不能缺少,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整体的统一,真正做到完美的完成每一件藏品的保护与修复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