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报道,被称为“摇滚变色龙”的歌手大卫-鲍伊(David Bowie)因癌症去世,享年69岁。大卫-鲍伊方面也发布声明,称鲍伊在和癌症战斗了18个月后,于2016年1月10日在家人们的身边去世。 说到David Bowie在摇滚乐史上的鼎鼎大名,最为与众不同的就是他拥有“变色龙”的美誉。不像“甲壳虫”乐队分为根源摇滚和艺术摇滚两个截然分明的两个阶段,也不像鲍勃·迪伦始终在民谣和民谣摇滚间反复“折腾”。David Bowie的摇滚音乐人生,是丰富的,也是多变的,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他艺术生命的常青与常新。
1969年,David Bowie发行了第二张个人专辑《太空怪谈》也正是从这张专辑开始起,David Bowie不再像首张同名专辑那样继续演绎那些正统民谣。由于受到“地下丝绒”和“傀儡”等乐队的影响,他的音乐开始多了许多的迷幻味道。而紧接着在19701年发行的《失去世界的男人》开始,配合着一系列贵族气息的妖艳造型,以及由这种外在气质影响的音乐气质的改变,David Bowie终于以夸张的造型和华丽的表演形式,奠定了“华丽摇滚”最经典的定义。而1972年的专辑《陨落星尘》更因为结合外太空的概念,以及虚构了齐格·星尘这个人物,从而因为故事、概念、造型和音乐的结合,成为了David Bowie诸多经典专辑中最为经典的一张专辑。 David Bowie 《Rebel Rebel》
不止与此,像《陨落星尘》这样的专辑,不仅为后来的概念专辑做了很好的榜样,也可以说为日后MV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创意方向。像后来许多迈克尔·杰克逊带有很强故事性的MV,就很难说没有受到《陨落星尘》的影响。而David Bowie中性的形象,以及由此带来的话题性,尤其在七十年代,帮助了他音乐事业的发展。在这方面先驱的代表性,也为后来许多的性别模糊化歌手,找到一种音乐的归属方向。 David Bowie《Life On Mars?》 1975年,David Bowie以一张《美国青年》,开始了惊人的转型,除了浓妆依旧之外,无论是绅士化的穿着,还是愈发醇厚的声线,都有着和以前截然不同的改变。尤其是在音乐风格上,David Bowie更增加了“灵魂乐”以及“放克乐”等等黑人音乐元素,音乐口味明显向美国听众接近。1983年发行的《让我们跳舞吧》,David Bowie则开始宣告进入他的舞曲时代。1995年与著名电子音乐人老友布莱恩·埃诺合作的《户外》,又让他成为电子音乐界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
2016年1月8日,David Bowie发行了自己的新专辑《Blackstar》。在专辑里,David Bowie似乎将毕生的融合功力汇聚一起,于黑色的氛围中,将前卫音乐玩到极致。像专辑同名曲,在一首歌曲的长度里,就融合了前卫爵士、Drum & Bass、太空摇滚、布鲁斯、迷幻浩室舞曲等等曲风,那种源于七十年代布鲁斯和爵士乐的底蕴和厚重,也与当代一些轻飘的实验音乐,有了本质的不同。 “摇滚变色龙”去世,《Blackstar》也因此成为“摇滚变色龙”的谢幕绝唱,以这样一张专辑谢幕,应该也是David Bowie对自己生命的一种预言。而这一次,他同样干得不错!
国际音乐在线为您推荐 希望您喜欢 长按图中指纹 识别二维码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