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年老股民的抄底心得 原来高手是这样抄底的!

 冬日彤 2016-01-15

先简单说一下这位老股民这10年以来的抄底心得,仅供大家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1.底部的出现都是在打破人们承受能力2、3次以后的时候出现,也是危机最严重的时候。这个时候,人们感觉持有什么股票都是不安全的,不分好坏都想兑现拿着钱才舒服,这就给了主力便宜筹码。就算不是反转,你也给了主力作反弹的筹码。我本人也犯过这个错误,曾经跌停板还卖过,下午就被主力骗走了筹码,所以记忆深刻。

2.如果买不到最低点,也可以在反转趋势形成的当天收盘前买入全部或者大半。这主要看是不是砸出一个恐怖低点而且放量。确认了就要敢追高,不要在乎几分钱。只要涨,都是几毛几块的涨。

3.就是买什么样的股票。我个人以为不要买前期跌的太多的股票,因为他们之所以跌的多,总会是有问题才跌的。这样的股票一般妖性足,不好掌握。要买就买两种,一是一直比较平稳的,这个平稳不是绝对价格的平稳,而是趋势平稳。他能平稳就说明有主力抗住了大 盘的大跌趋势,也说明这个股票的确有题材和业绩支持。庄家都给调查好了的,我们散户只要进去坐几天轿子就可以轻松挣到钱。形势好转了,主力更会轻松拉上去。去年迭创新高的一些二线蓝筹都是如此。还有一种,就是提前大盘见底,放量走出自己底部的股票。这类股票更好,主力都提前做来了底部,只要不创新底,敢二次放量,就可以选择低点杀进去。

4.做底部行情,我比较忌讳没有成交量的股票,因为他们买进和卖出都不容易,低点和高点往往只瞬间成交,没有太大操作性。但是如果你觉得自己判断力和下手速度都能达到,做做也未尝不可,因为他们的振幅往往很大。

对于实战中看K线形态来测定底部,普通投资者可主要掌握8个特征,甚至可以像数学公式那样背下来。因为回顾市场多年的历史走势,甚至世界各国不同市场的底部区域,几乎都能证明以下这些规律是中期、长期底部所共有的。因而以此判断,准确率会相当高。

1.总成交量持续萎缩或者处于历史地量区域;

2.周K线、月K线处于低位区域或者长期上升通道的下轨;

3.涨跌幅榜呈橄榄型排列,即最大涨幅3%左右,而最大跌幅也仅3%左右,市场绝大多数品种处于微涨、微跌状态;

4.指数越向下偏离年线,底部的可能性越大。一般在远离年线的位置出现横盘抗跌或者V型转向,至少是中级阶段性底部已明确成立;

5.虽然时有热点板块活跃,显示有资金运作,但明显缺乏持久效应,更没有阶段性领涨、领跌品种;

6.消息面上任何轻微的利空就能迅速刺激大盘走中阴线,这种没有任何实质性做空力量却能轻易引发下跌,表明市场人气已经脆弱到了极限;

7.相当多的个股走势凝滞,买卖委托相差悬殊。按买1买2价格挂单100股做测试,成交率很低;

8.债市现券普遍出现阶段性脉冲行情,基金经理们开始一致看好国债,这在5·19、6·24前夕都表现出惊人的一致。

最后,说一下导致抄底失败的三种危险情况:

第一种,市场在经历了一个阶段的升势后突然从高位出现暴跌。

这通常是市场趋势将要发生逆转的征兆,但有三种人极可能在此时萌生进场抄底的冲动:前期因为过早卖出而放跑了大段利润的踏空者,因担心再度发生大幅下跌而在市场回暖之初割肉者以及由于听说同事、邻居都赚了钱也想炒股发财的迟到者。由这些人进场时的动机所决定,他们通常鲜有止损的想法,所以这样做的结果很可能意味着将经历整个熊市的考验。如2009年7月29日沪指曾暴跌5%,若在当天买入并持有至2010年7月1日,沪指累计跌幅达27%左右,投资者的股票也就可想而知了。

第二种,市场已连续经历多日下跌并且跌幅也比较可观。

通常那些在前期曾经成功逃顶并赚了钱的投资者,在看到股价已经低于上一回的买入价,并且又听到媒体上许多专家纷纷断言绝不可能跌破某某支撑位时,便主观认定赚钱的机会又来了,于是再度返身入场。然而,是不是底部绝不会取决于某些人的主观意愿,因此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抄底通常会抄在了“半山腰”。如果你意识到判断错误后没有果断止损离场,或固执己见,或心存侥幸,通常会眼睁睁地看着股价越跌越多,自己越亏越大。如2009年8月11日市场在经历了四天大跌后曾收出了小阳线,但你若在这天进场并持有至2010年7月1日,比起沪指27%左右的跌幅,你恐怕也好不到哪儿去。

第三种,在市场下跌途中突发重大实质性利好消息,盲目进场抄底。

经验表明,一个足以影响市场趋势的消息,究竟属于利好还是利空,应该促使市场反转还是继续下跌,并不是由某些人的主观意愿决定的,而是取决于多空双方相互博弈的结果,所以贸然进场抄底的结果大都凶多吉少。如2009年9月22日管理层直接推出了三大救市政策,当天沪指暴涨7.77%,媒体上看好后市的观点也占据了主导地位,但你若在这天进场并持有至当年的10月28日,亏损大概也会超过20%。

对以上内容有任何疑问可加微信【shero898】,希望我的经验技巧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