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女子服饰 1966年的服饰似乎是继续着1956年的新意而更向前迈进。 现代艺术对服饰设计的影响更大了。在几何线形的服饰中,出现了更为丰富的几何形平面构成形式,并不限于直线和规矩,也出现了弧线和圆形,更富柔情。 更大胆的设计是利用半透明面料做称女装,在模特儿穿着登台表演时,甚至不穿内裤,使服饰设计从主要是平面的绘画形式走向了近乎真实的雕塑形态,令人瞠目。 超短裙也以离膝上20公分的极短面目出现了。因此,1966年被认为是女装从传统束缚中解放后又迅速走向另一极端——即女装呈现了色情感的一年。 随着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对它的神秘现象所怀抱的极大好奇心,宇航员像明星一样令人瞩目。 富有特色的宇航服也和其它职业服一样引起人们极大兴趣,而宇航服的造型本身就特别适合做冬装。1966年Pierre Cardin设计的冬装相当直率的运用了宇航服的原型。 Saint Laurent、比巴鲁、伯哈恩等人设计了军服式的女装,使女装在向女性化的极端迈步时,突然导入了男性化的趋向,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敏锐的灵感,它为女装注入了新的生机,并使现代女装开始一种更有新意的男性化倾向。 另外,在1966年,有一些前卫派设计师对金属服饰进行一阵热衷的追求。用金属片做服饰是古已有之的,最典型的就是战士的铠甲、皇族木乃伊的丧衣,后来则是贵族妇女衣裙上的点缀。20世纪60年代,一些前卫派设计师企图把金属材料也变成20世纪女性时装的面料之一。 1966年4月,在美国纽约Astoria豪华饭店举行了名为“巴黎四月”舞会。时装模特们穿着全部由金属片制成的叮当作响的时装走上舞台,不仅令与会者惊叹,也令一些著名的服装设计师瞠目。这就是以Paco Rabanne为首的四位巴黎前卫派女设计师的杰作。她们用铝片把各种金属圈成片(主要是铝片或镀了金银的塑料片)连接组合,构成各种服饰。据说,Paco Rabanne设计的一件金属服装要用近三千个金属圈或片组合而成,用铝线串接,还可随意拆卸,再重新组装成不同样式的时装。当时可用金属制成的服饰还有帽子、胸罩、腰带、背心、鞋子等。 对这些有刺激效果又不实用的金属时装,问津者甚少。即使喜欢这种时装的女性,也只是在夜间的舞会、鸡尾酒会、海滨和别墅里偶尔穿着以消愁解闷,它们似乎更是一种具有新奇感的工艺品。这种金属服饰在20世纪也只是昙花一现,在服装史中也很少有人提及。 1967年女子服饰 以法国巴黎为中心的时装店,向世界出售高级时装,即出自名师设计的最新时装,而且每一种样式只有一套或几套。虽然其价格昂贵,但有钱人甚至不问价钱,成批购买。一般来说这些高级时装店都是由设计师本人经营的,因此均有盛誉。Saint Laurent在1965年10月在巴黎塞纳河左岸的托洛诺大街开设了高级时装店的小门市部,1967年春天加以扩大,并成为最受欢迎的时装店。 1967年的女装,继续发展着Saint Laurent所开拓的男性化倾向。 同时也有一些女性化的样式出现,如A型的连衣裙,具有优美的纯女性的外轮廓线。同时还不断涌现设计新颖的前卫派作品。 由于服饰上的女装男性化倾向,使中性时装即不分男女的服装大批出现,销路最广,事实上这种既有男性化倾向又有女性化倾向的服装风格是相当不错的。因为它兼容并蓄,为适应两种逆向需要而呈现着刚柔兼并的魅力,这多少也是受摩登派服饰影响的结果。 无论如何,以上所述皆属正统时装。1967年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民间流行的前卫派服饰,即嬉皮士(Hippy)服饰。 1967年在美国旧金山的黄石公园,聚集了一万多年轻人,发表了嬉皮派宣言。 这是一群对社会现状不满。企图寻求出路的年轻人。他们没有固定职业,希望脱离现行的社会体制,使人类“回归大自然”。他们对社会不合理的一面怀抱着消极抵触的情绪,渴望超越这个混乱的、在许多地方违悖任性的社会,回归到纯净自然的原始状态。 许多年轻人以着奇装异服,留长发,蓄长须,穿超短裙,吸毒品,听摇滚乐,跳摇摆舞,同性恋,群居村等极端行为反抗社会,抗拒传统。他们未能动摇社会,却常常使自己的身心受到这种混乱生活方式的摧残,因此人们斜眼相加,视其为“颓废派”和“垮掉的一代”。 这些嬉皮士们反对服饰上的人工造作和道貌岸然,因而他们大都不修边幅,蓄着长发,有时也卷成卷,更多的是任其蓬乱的披散着。 头上还常常缠绕着印第安人风格的布条,插上野花。他们戴着手工制作的类似原始祖先所佩戴过的形制不规整的项链,系着同样的腰带,赤着脚丫穿草鞋。他们提倡彼此相爱,不受任何传统观念和法律的束缚。并把爱和鲜花视作其精神之象征。嬉皮士宣言发表后,受到世界各地众多青年的热烈响应,纷纷效尤,其服饰与其观念流行世界。 嬉皮服饰的影响以后也逐渐在正统服饰中显露出来,形成了打入时装界的“乞丐服",自有一股粗矿洒脱、放浪形骸的气派。 1968年女子服饰 纵观1968年的女子服饰,在形式变化上是较为丰富多彩的一年。设计师除了注意外轮廓线和局部造型线的变化外,还特别强调了细节的丰富补充,额外的装饰——被称之为”临时填空“式的装饰多起来,如围巾、大的项圈、不断改变着形态的各种类型的腰带式样等等。 另外加上色彩的调配,印染花布的运用等都使得1968年的服饰外观显得比过去华丽。 同时无论是裙装还是裤装,都注意强调女性特有的优雅线条,如肩线的圆柔感,身腰体态的修长感等等。所以1968年女服外观还给人高雅娟秀的感觉。 1968年女子服饰之所以,丰富多彩,也是由于设计师扩大了参照系,如从农村妇女和少数民族妇女的服饰中去寻求美的样式及图案,甚至参照动物的形态设计出有特色的服饰,在1968年,穿超短裤和短裤的女子极为普遍,因此设计师必须着眼于局部的变化和细节的精彩。同时各种长短的裙子混合出现,避免单一化。 Saint Laurent为女子设计的从臀围向下呈直线形的长裤,也在秋冬季流行,与超短裙媲美,成为女子普遍穿着的款式。 1969年女子服饰 1968年代的嬉皮派服饰为首的前卫派服饰,推动着更多的人大胆的去尝试和穿着时髦衣服,所以成衣店生意兴隆,热闹非凡。新的时髦样式仍在不断出现。尤以Pierre Cardin用条纹面料设计的圆形裁剪的服饰为别致。它明显地具有东方风格,但把造型和面料的纹样巧妙结合,构成了新意,在当时来说也算得上前卫派作品了。因此有人对其能否作为日常用的服式提出疑问。不过人们从中可以看到后来的蝙蝠衫等大型宽松服饰的原型。 当人们仍在持续着对各种各样的超短裙和超短裤的热衷时,Saint Laurent为首的服装设计师们却在把女子下装导向古典式的修长造型。其体现一是长裤,二是长裙。长裙的式样首先表现在裙式大衣的设计上,大衣的腰线上移,下身修长,讲究显示腰臀自然曲线之美,把人们的审美视觉从现代的超短裙上拉回到古典女性的秀美含着优雅的长裙上,其结果是导致了下一年长裙的流行。 这个时期人们在进行时装表演时,喜好用黑人模特,一是她们的体型修长秀美,二是其肤色对于突出和配衬时装的色彩,有种特殊效果。 1970年女子服饰 1970年的服饰有两个主要流行式样。其一是扎染的衬衫开始流行,它的风格粗犷,有原始和民俗的味道。所以嬉皮士们都爱把白色T恤扎染后穿着,结果很快引起众多青年的仿效,并迅速传遍世界。 于是这种普通的服饰一下子跻身到高价时装的行列,人人争购,使商界大获其利。足见嬉皮派服饰对时装界的影响之大。 其二是细长型的裙子开始为妇女们瞩目,但是人们仍不完全从超短裙的迷恋中醒悟,所以许多人对长裙仍取犹豫观望的态度。因此,1968年最受欢迎的既非长裙,亦非超短裙,而是半长裙。 据统计,在高级时装店,半长裙的销售额占70%。日本在进行1968年市场预测时,曾以为长裙至少会有30%的销售比例,结果却只达到10%,使商界受到不小的损失。在日本,长裤作为女装也不够普及,而在美国却销路甚好,各种服饰的流行在个各国的行情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所讲只是大概趋势和欧美主要国家的状况。 (复习20世纪00年代到60年代服装史,请阅读本订阅号历史消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