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家思辨|小公司何以取代大公司,成为全球科技创新引擎?

 victor1208 2016-01-16
高见学社 | 职场商务人士O2O再学习平台

为什么在美国,资源相对不足的小公司,会取代大公司成为创新的源泉?最首要的因素就是美国的先进科技已经从大公司转移到小公司手里,而创新的关键就是掌握先进科技。同时,全球的科技协作进一步加强,小公司只要做到单点极致,就可以联合其他单点极致公司,与功能齐全的大公司抗衡。


本文来源自高见学社合作公号混沌研习社(dfscx2014)授权转载,研习社是一所线上商学院,致力为创业公司培养具有互联网思维和全球化视野的创新人才。


文|王煜全(海银资本创始合伙人)


很多人谈起创新,就会提起美国,提到硅谷的大公司,比如苹果或者Google。其实在美国,这些大公司的创新已经很难成为风向标,反而是一些创立不久的小公司,拥有极强的创新能力,非常值得学习。


为什么这些资源相对不足的小公司,会取代大公司成为创新的源泉?最首要的因素就是美国的先进科技已经从大公司转移到小公司手里,而创新的关键就是掌握先进科技。


同时,全球的科技协作进一步加强,小公司凭借一个长板,可以联合其他有长板的小公司,与功能齐全的大公司抗衡。



科技的转化率越来越低

《拜杜法案》改变了这种格局

先进科技从大公司走向小公司


以前,大公司代表了最先进的生产力。这是工业革命带来的必然结果,因为一些巨大的工程必须由大企业来完成。


这种高度集中让美国科研领域也变得越来越专业化,大量的科技成果都在高校和科研机构手里。一方面,这带来了更多的科技突破,另一方面,也阻碍了科技的转化和进一步发展,因为科技成果都养在高校的深闺无人知。


这些核心矛盾直到1980年《拜杜法案》出台,才得以解决,它重构了科技发展的格局。


首先,以前很多机构的科研项目都是被赞助的,科研成果的归属经常有矛盾。《拜杜法案》非常明确:如果之前没有明确归属,成果归高校。


同时,以前的科技成果转让的是专利本身,如果高校将专利转让了,教授就无法在此基础上做研究,所以很多高校不愿意转让专利。


《拜杜法案》提出,专利转让的是“独家商业权益”,就是专利还是属高校,非商业的科研可以继续。同时,转让之后,基于专利开发的产品,获利需要跟专利所有者分成。


这样一来,大家各取所需,高校转让专利的积极性就大多了。


第三,《拜杜法案》后形成了一个惯例:转让“独家商业权益”的首付款不高于100万美金。大公司以前在抢专利时的财力优势变得微乎其微了,100万美金小公司也付得起。


这三条规范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不仅是大小企业都有能力购买专利,更重要的是,由于小企业对专利更重视(他们成立公司的目的可能就是因为这个专利),而大企业的很多收购是保护性收购,也就是防止它投入市场,对自有产品形成竞争。


前面我们也提到,现在的转让不是一次性交钱,之后的分成才是最重要的,所以高校在转让时,会更看重对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所以1980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专利不再落到大企业手中。


这是高校科研机构转让专利的情况,可能有人会说,企业自己投入研发呢?


从美国产业界自身投入研发的数据来看,1980年以前,25000人以上的大企业投入研发占产业界研发的70%以上。


到今天,这个比例只有30%多,增长的部分不是比它小一点的企业,而是非常非常小的500人以下的小企业,研发占比达到20%多。




科技的全球协作逐渐加强

小公司凭借技术长板

可强强联合形成“新木桶”


小公司逐渐成为创新源泉的还有一个原因:科技的全球协作越来越强,原来大公司拥有的各部门协同工作的能力,小公司可以通过外包协同来解决。


现在,协同的效率已经非常高。一个小公司只要掌握某项先进科技,其他事情可以外包给其他公司协作。


所以我们说现在的协作属新木桶原理,就是我拥有了一个技术长板,我选别的长板也挑剔,会找最牛的人跟我合作,这样强强联手组织起来一个大木桶。


因为大公司需要好几十年建立起来的各个功能模块,现在用协作的方式,小公司都可以瞬间建立起来。


比如做航天飞机,如果一个小公司最拿手的技术是火箭发动机,但是其他项目不行,光一个火箭发动机不可能做成航天飞机,怎么办?找人设计机翼,找人设计起落架,找人设计救生系统,找人设计回收仓,其他方面通过协作来解决。




不管是WiTricity还是XCOR

都是凭借一项核心技术

在复杂的生态中找到合作长板


在美国,已经出现不少这样的小公司,他们通过掌握先进科技,利用协同合作,成为创新的重要源泉。


比如无线充电技术,现在主要有两大阵营, 一个阵营是感应式充电,通过感应产生电场,传输电能。另一个阵营是磁共振充电,利用一个磁场中的同频的磁线圈产生共振传递能量。


磁共振充电原理是2005年由MIT的一位教授提出的,这是一个革命性的原理,2007年时,他们做出了展示的样品,之后成立了公司WiTricity(Wireless + Electricity),主要研发无线充电技术。它不是自己开发产品,而是协助别人开发为主,收取研发支持费用和技术授权费。


到现在,这项技术已经应用得非常好了。早在2014年,英特尔就推出来了一个No Wire(无线)计划,跟它合作,研究支持无线充电的芯片,希望笔记本电脑在利用Wi-Fi技术拜托网线后,再利用无线充电技术摆脱电源线。


今年夏天,戴尔会推出一款可以无线充电的笔记本电脑,这也是未来笔记本电脑的趋势,各大笔记本电脑厂家都在筹备,就是利用它的技术。如果笔记本可以无线充电,那么未来,手机也可以。


还有汽车,2016年底,丰田会推出第一款具备无线充电功能的电动车,有80%到90%的著名车厂都在应用的它的技术积极研发,今后的电动车大多会采用他们的无线充电解决方案充电,省去了车主插拔充电装置的麻烦。


WiTricity只有70人,但是成长非常快, 市值已经相当高了,而且还有很大的生长空间。


为什么现在小公司厉害?因为他们掌握了先进科技。而且,除了技术合作,有的还通过协作,去完成一些非常复杂的工作。


比如私人航天飞机领域的XCOR,他们研制了航天飞机Lynx。这家公司是15年前成立的,到现在也只有110人,航天飞机那么复杂,他们怎么做到的?


实际上他只掌握了一个最核心的东西——火箭燃料发动机的技术。这个技术解决了以后,其他事情就是和别人协作的了。


这个协作复杂到什么程度?比如这个航天飞机的速度非常快,普通的起落架不能用,所以起落架是跟美国一家专门做战斗机起落架研发的公司合作。


他的飞机翅膀是另外一家给他研发的。因为为了减轻整体重量,油箱就安在机翼里。但是航天飞机独特的设计结构,需要用到这样的公司。


当然还有更多的系统,包括救生系统,供氧系统,操作界面等,都是专门找那个领域最强的公司协作开发的。


看似是一个110人的小公司,就做出了航天飞机,非常的神奇,实际上背后有几十家,上百家的协作,介入到这个的研发里面可能是成千上万人。


这就是积木式创新,先有一个长板,然后振臂一呼,和其他长板一起拼成木桶,最后木桶的形成一定是多个科研的领先者来协同研发的结果。


这时候就要求有足够复杂的生态,一是能找到如此匹配的公司,同时,每个公司只用专供这一个细分业务,就能够生存得很好。

END

欢迎更多作者联系合作、投稿

意见建议、投稿、商务合作

邮箱:gj_dyh@sina.com

客服电话:400-021-0568

若有知识版权问题请后台与我们联系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见学社订阅号gjxs10001)


1月17日高见学社二期大咖讲堂火热报名中



1月17日:预见2016,大咖解读经济与互联网的新风口

第二期大咖讲堂我们又会请来哪些领域的重量级嘉宾呢?


邀请嘉宾:

奚君羊:上海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系主任、教授。英国伦敦经济院客座研究员

胡宝钢:中国智慧科学研究院院长、IBM中国区首席市场经济顾问、智慧商城联盟网CEO、交大、北大EMBA特聘教授、《三维复合定位法》创始人

吴未央:景湶财富CEO,资深资产配置专家

李伟淳:台湾舞蹈王子,舞蹈教育家,上海交大首席人文艺术大师班讲师


活动时间:2016年1月17日(周日下午13:30)

主办方:高见学社&万科翡翠联盟

活动地址:上海市闵行区新龙路1333号万科七宝国际9号楼B1(近中春路口,地铁9号线中春路站7号口出)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报名大咖讲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