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遇事一定要沉得住气

 老刘tdrhg 2016-01-16

遇事一定要沉得住气

 

  

 近日,又遇到一些特别不顺心的事情,搅德人有些心烦意乱,个别别有用心的人又在兴风作浪,恶意捏造事实,制造事端,进行人生攻击。外加,有关部门及个别领导对工作不负责任,不及时处理极该处理的问题,又新增烦恼。

然而转念又一想,出现这样的状况已非第一次,自己又何必那么着急上火呢?多年练就的泰然处事的良好心态不能就这样被人轻易的毁掉。

人生在世,难免会有不如意之事,不可能不面对压力,关键在于自己怎样正确对待。无论如何,自己必须要沉得住气,要有一定的思想定力。

什么时候都要沉住气!

气,乃神也;气定,则心定,心定则事圆。《老子》中的这句话道出了一个人沉住气在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千万要沉住气。“今日之果,昨日之因,莫想过去,只看将来。今日之下如何,不要去管它,你只想着我今天做了些什么,该做些什么就是了。”——胡雪岩这样说,更是把沉住气做为自己生意场上的一着手段。

胡雪岩能够如此沉得住气,就在于他能够将得失心丢开的大气。他知道事业不是他一人创下的,出现困难的局面,当然也不是他一个人的过失,今日之果得自昨日之因,这个时候陷于得失之中不能自拔,不仅于事无补,甚至更加坏事,他告诉自己,不必怨任何人,甚至连自己都不必怨,只想现在该什么,怎么做,这才是至关重要的。事实上,他由自己沉得住气而来的冷静,使他在危机来到的时候采取的措施手段,大体都还是有效的。

在商言商,生意人当然不能不计得失。但许多时候,特别是危机出现的时候,生意人又确实比任何人都需要将得失抛开,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沉得住气。如果为眼前得失所拘,甚至斤斤计较于得失不能自拔,就很可能被眼前得失所惑而陷于一种迷乱之中,对于眼前该做、必做的事情都看不清了。

明代的吕坤在《呻吟语》中描述了沉住气的表现:在遭遇患难的时候,内心却居于安乐;在地位贫贱的时候,内心却居于高贵;在受冤屈而不得伸的时候,内心却居于广大宽敞,就会无往而不泰然处之。把康庄大道视为山谷深渊,把强壮健康视为疾病缠身,把平安无事视为不测之祸,那么你在哪里都不会不安稳。吕坤说的三个,才是沉住气的真正态度。一个人如果达到了这种沉住气的境界,无论他遭遇何事都能够泰然处之而不乱。

但在现实生活中,人有时候很容易沉不住气,危机出现的时候容易沉不住气,事情太顺了,也容易沉不住气。

人确实要有一点这种不为宠辱所动,不被得失所拘的大气。一时的得失荣辱虽并不能都轻轻松松全看作过眼烟云,但比较而言,一时的荣辱得失无论如何比不上该做必做的事情重要。人总是要往前走的。只有做好当下该做必做的事情,才是往前走。再说,一时的荣辱得失,其所得所有,必有它该得该有的缘由。俗话说,没有无由的福祗,也没有无由的灾祸;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沉住气,就能够遇事不惊。遇事不惊,必凌于事情之上;达观权变,当安守于糊涂之中泰然处之。不泰然处之不能息弭事端,只能生事、滋事、扰事、闹事;不泰然处之不能力挽狂澜,只能被卷入漩涡之中,抛于险浪之巅。

遇事不惊,要做到独自一人时,超然物外;与人相处时,和蔼可掬;无所事事时,语默澄静;处理事务时,雷厉风行;得意时,淡然坦荡,失意时,泰之若素。

记住:无论面对什么情况,无论面临何得何失,都千万要遇事不惊,临危不乱,沉住气。

稻子熟了,也就低头了。人成熟了,也就稳重内敛了。

田间里的秧苗沐浴着阳光,滋润着雨露,吮吸着田里的养分...不几天,它们就开始转青。分蘖了。它们青黝黝,绿油油的。它们之间没有了空间,你撞我,我挤你,拼命地向上长。一天又一天,秧苗越来越粗壮,长出穗,孪泡,散籽。几个大太阳一晒,稻子开始变黄,慢慢地,谷粒一颗颗黄起来,金灿灿的,沉甸甸的,谷穗也弯下了腰。稻子熟啦。它感恩农夫对它的照顾,它报答自然(阳光雨露、狂风暴雨)对它的恩惠,它自谦地低下了高贵的头。看来生物界的一些规律,也蕴藏着做人的道理:成熟理性的人,历经风雨蹉跎的人,到了老道的时候,会低下自己高昂的头颅。现在来读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话:“丰富的知识让人谦逊。空心的禾杆高傲举头向天,充实的禾穗却低头朝地”,真是沁人心脾,耐人寻味.

人,需要低下高贵的头,是成长过程必须有的。历史上,大人物,大成就者,往往都有大坎坷、大灾难,那些灾难,让他们死而亡,最终成熟。不是吗?《乔家大院》里的乔致庸,一生商场上双膝下跪,声泪俱下…他在跪中、哭中成长成熟起来。有时候,我们只懂得进,不懂得退;懂得强,不懂得弱;懂得收,不懂得放。经过了生活的磨砺,我们就会成熟了。人生成熟的过程就是一个适应和忍的过程。

直到现在,我才明白和尚布袋吟诵的“手把表秧插满田,低头望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原来,农夫栽秧是以退为进。农家的农活里,还寓藏着为人处事的哲理:人做事,需要适时适度的退。

稻子熟了,也就低头了。低头就是保持低调,稳重理性处事。一个字“忍”。宋人程颐说过:愤欲忍与不忍,便见有德无德。能忍则安。忍是大人气量,忍是君子之根本;能忍夏不热,能忍冬不冷;能忍贫说乐,能忍寿亦长;贵不忍则倾,富不忍则损;不忍小事变大事,不忍善事终成恨;父子不忍失慈孝,兄弟不忍失爱敬;朋友不忍失义务,夫妻不忍失和睦;刘伶败名不忍酒,陈灵灭国不忍色,石崇败家不忍败,项羽送命不忍气。古来创业人,谁个不忍气。

爱因斯坦说:耐心和恒心一定会得到报酬。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忍者是最大的受益者。强势不见得是好事。老子说: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这告诉人们:凡事不可逞能、逞强,占赢势要适度。年轻人,特别要做到年轻不气盛,理直不气壮,财大不气粗。要最大限度地理解别人,还要最大限度地理解别人对我们的不理解。

俗话说:没有妥协,哪来和谐。和谐是一种追求,妥协是一种艺术。和谐的本质是一种共赢的智慧,和谐的核心是妥协。人们要做到中庸,就需要求同存异。同与异、敌与友、乐与苦、顺与逆,都是我们成长成熟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方面,这些都是我们感恩的群体。在当今,既要有赞同的群体,也需要反对的群体。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唯有和而不同,才能和一处众,最终达到一个内和外顺、和衷共济的境地,形成和谐、和美、和畅的氛围。这个社会是一个君子与小人共存的社会。人人当君子,不可能;个个做小人,不现实。君子与小人相处,能自主做到和谐;小人与君子相处,君子顾全大局忍让小人为和谐。君子为和谐而采取的妥协,是明明白白、坦坦荡荡的妥协。人,要善于与人讲和,跟自己,跟别人,跟领导,跟同事,跟仇敌。一次危机,意味着一次辉煌;一次低谷,孕育着一次高峰。尴尬一次,提升一次;狼狈一回,完善一回。分裂一分,和谐一步。

晏子是这样妙解和谐的。齐侯打猎回来。指着大臣梁丘据对晏子说:这个梁丘据与我相处最和谐。晏子反驳道:你和他只不过是相同而已,哪里谈得上和谐?齐侯很纳闷:和与同还有区别吗?晏子说:高明的厨师,调和(酸甜苦辣麻)五味烹制鱼肉。五味的味道各异,经过彼此综合调剂才能制成美味佳肴。音乐也是一样,美妙的旋律都是由急缓、疏密、刚柔、高低、强弱等音符组成,单靠哪一个音符是不能谱成一曲动听的乐章。君臣之间的切磋也是这样:国君认为可以的但包含不可以的,臣子进言指出不可之处以使可以之处更加完备;国君认为不可以的但包含可以之处,臣下进言指出可以的以去掉不可以的。这样的切磋、沟通、交流、协商才是和谐。求同存异,政协的建言献策不也是如此吗?

中国社会最缺的是宽容和妥协的民主精神,最不缺的是毫不宽容和妥协的彻底革命精神;多的是毫不妥协和让步的斗士,少的是善于妥协敢于让步的宽宏大度的绅士。我们应该培植这种宽容的民主精神。

 君子记恩不记仇。助人为乐,闻过则喜。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后己,病人之病,忧人之忧。人,要90度做人(正直),360度地处人(各方交友不树敌),270度的待人(对人恭敬),0度的对待自己(谦虚一点),180度的思想大转弯(改变思维,更新观念)。在1-9这几个数字中,5是中庸的。它处在中间,不大也不小,喜欢5是件好事,因为它能横能竖,能平能直,能圆能缺,能屈能伸。

我们要善于化敌为友,财富不是永远的朋友,而朋友却是永恒的财富。朋友如山,朋友如海,真正的朋友方可排山倒海,真正的朋友才能移山填海;朋友是风,朋友是雨,有了地道的朋友就能呼风唤雨,有了地道的朋友才能风雨同舟。同声自相应,同心自相知。这个社会,不再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而是“酒喝千杯知己少”;不是“有情人终成眷属”,而是“有钱人终成眷属”。官大官小,没完没了;钱多钱少,总有烦恼。何必自寻烦恼呢?

 人与人之间相处,请不要伤害对方。其实,真正的敌对也是一种对立的朋友。伤害了敌对就伤害了优秀。胡雪岩和气生财。他信奉“饶人一条路,伤人一堵墙”。自己欲立则立他人,自己想达则达他人。对于敌对,要走近他,同化他,吸引他,驾驭他。如果你不能战胜敌对,就加入到他们中间去。

在事业中要沉住气。每个人在职场和工作中,总会遇到大事小事,要做到沉住气,最直接的体现就是遇事不惊。要做到遇事不惊,必然凌驾于事情之上,察言观色、冷静分析局势、把自身度于事外,安守于糊涂中且能泰然处之。否则,会丧失冷静,滋事生事扰事闹事,更不能力挽狂澜,把自己处于险浪之巅。

生活中同样需要沉住气。实际上,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人很容易就沉不住气。在危机出现的时候沉不住气,在事情过于顺利时,也沉不住气。危机沉不住气,尚可理解,但很多人在顺利之时沉不住气,这并不是危言耸听。每个人仔细回想自己过往的事情,是否有在很顺利的时候自己犯嘀咕呢,相信很多人都会有。其实并不用过于担心,因为凡事皆因果。今日之果,昨日之因,不要回想过去,应当展望将来。今日的事情,不要过于担忧,只需要让自己知道,今天做了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把握自己的每一天就可以了。

无论做大事还是小事,在危机出现的时候,要将得失抛开,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沉住气。如果为眼前得失所拘泥,会使得自己不能自拔,陷入迷乱中,对于眼前该做和必做的事情就看不清了。所以,无论面对什么情况,无论面临任何得失,都要做到遇事不惊、临危不乱,做到沉住气才能让自己和周围的人更加和谐和顺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