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的智慧
在当今社会里,人们倍加羡慕陶渊明似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超脱悠闲,特别向往王维似的“鸟鸣山更幽”的清新和宁静,佩服姜子牙似的“愿者上钩”豁达,敬仰诸葛孔明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操守和人格。但每个人的内心却又始终放不下极具诱惑力的各种物欲的膨胀。这正是现代人的可悲。
当今物欲横流、竞争激烈的社会,要保持住内心的一份宁静谈何容易。这样一来,心境中的事物多了,思绪乱了,整个身心都被外在的环境束缚着、牵绊着,很难保持一种平和宁静的心态,也不可能专心致志地做本该做的事情。
俗话说:这山看着那山高,站在那山不及远山强。山高人为峰的心态是积极的,但其中却又暗含着在我们的眼里只看到了自己,无视对方的存在,一味的追求功名利禄、穷奢极欲,这也是事只利己之累的结果。
“君子贵人贱己,先人而后己”,“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等诸多话语,我们耳熟能详,习以为常,但却始终未解其中真味,因为我们从来是讲这些话用来教育别人的。其实,这些古人的智慧精华,被我们这些聪明的后人误用了。
我们无意高标准要求自己,也不必要把自己塑造成孔圣人,但我们必须转换思维方式,学会用另一种方法思考问题。放开你们的思路转念在想一想,付出也是一种获得,清新的百合把芳香撒向四周时,它那淡雅的香味同样会得到人们的赞誉;在我们的心里,觉得一句帮助他人话不算什么,但你是曾想过,你的一句话对某个阶段的某些人们来说,可能会改变他的看法甚至改变他的一生,你的一句关心的话语也许会拯救他的整个世界,这些对于我们也许是微不足道,也许是举手之劳,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小善乃积大福也。
愿为磨刀石,虽不能切削,却使刀刃锋利;良剑发于硎,锋寒淼淼,后有硎石的切切之情;放下我们心中的贪欲与自私吧,暂且拒绝灯红酒绿,暂且拒绝阿谀谄媚,追寻宁静的思绪,徜徉在宁静的境域里,参悟人生种种,思绪会霍然开朗,不难发现我们的庄园会是那么的春意盎然,你的林间小路也将会是那么的平坦。这是一位网友的博文中的一段,我将其引用于此,恰好可以表明我的想法。
我佩服信佛之人,因为他们信念坚定,意志刚强,经得起各种物欲的考验,能够坚守自己宁静的精神家园。
我敬仰信佛之人,因为他们能以最平和的心态“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天下可笑之人”,始终笑对天下,其实我们的生命意义就应该在于用微笑面对,微笑的生命就应该放下一切身外之物。
我宣扬信佛之人,虽然我不信佛,但我赞扬信佛之人的乐善好施,普渡众生,常怀感恩之心,善待一切,哪怕是自己的仇人,以德报怨,这是社会人际关系和谐的最强有力的保障。
这才是最高尚的胸怀,这才是最高的淡泊境界。人生就应该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