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中医”?
(一)“中医”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二、什么是“治未病”? (一)“治未病”概述、什么是“治未病”?
1、从文字上理解“治未病”,治:动词,治理、管理,如整治、治学等;在医疗上:治病、治疗、治法、防治等。未:还没有,如未婚;没有,如没有到达;不曾:如未老先衰;将来:未来。病:失去健康状态,如患病、病态。管理还没有发生疾病即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是一种理念而非理论。 (二)发展“治未病”背景与思想渊源 1、为什么要开展“治未病”服务? 20世纪90年代一项WHO的全球调查表明,对于人的健康和寿命来说,生活方式和行为起主导作用占60%,环境因素次之,占17%,遗传因素占15%,医疗服务占8%。 2、发展“治未病”工作背景 (1)国家卫生战略开始前移,改变了过去重治疗、轻预防的思想观念。 (2)试点单位数量达103个(含军队),每个省(区、市)已至少有一所医院和一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成为试点单位。 (3)在中医学中“未病”不是无病,是身体已经出现了阴阳、气血的不平衡的状态。 3、治未病思想溯源 (1)来源于疾病的预防。 (2)《内经》强调防患于未然。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未乱。 (3)唐代孙思邈非常重视治未病。未病、欲病、已病三个层次。 (4)“上医治未病,中医治病初、下医治病重”。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 (三)发展“治未病”服务作用与意义 1、“治未病”引领人类健康发展方向 (1)卫生部陈竺部长致辞中强调:健康是构造和谐社会的永恒主题。预防保健是维护人类健康的关键环节。“治未病”引领人类健康发展方向。 (2)治未病是我国医疗卫生工作的“战略前移”。 2、治未病是我国医疗卫生工作的“战略前移”,真正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1)“治未病”是预防的体现。 (2)中医“治未病”思想实际上就是预防医学的体现。 3、积极发展“治未病”的重要意义: (1)是中医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全面继承与创新; (2)进一步彰显中医药特色优势,扩大中医药服务的新领域;是促进全民健康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 (四)“治未病”理念的文化内涵 “治未病”理念源自于中华民族忧患意识。忧患意识与“治未病”两个方面的关系 第一,强调居安思危: 居安思危则安,居安思安则危; 未病思防则健,未病不妨则病。 第二,忧患意识,注重防微杜渐。 (五)中医“治未病”三个层面: 1、基础层面:既病防变,瘥后防复 2、中间层面:未病先防 3、最高层面:以养生为主导的立生与达生。 即:治其未生、治其未成、治其未传、愈合防复。 三、中医“治未病”在康复服务中的探索
(一)康复的定义 1、1993年联合国指出: 康复是一个促进参加人身体的,感官的,智能的,精神的和或社会生活的功能达到和保持在力所能及的最佳水平的过程,从而使他们能借助于一些措施和手段,改变其生活而增强自立能力。 2.康复≠恢复 康复的目的不是治愈疾病,而是采取有效措施恢复残疾者的功能。 (二)康复的重要对象是残疾人和身心功能障碍患者 1.残疾:是指因外伤、疾病等各种原因造成身体上或精神上的功能障碍,以致不同程度地丧失正常人的生活,工作,学习的能力和担负其日常生活与生活智能的一种状态。 2、残疾者;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患者;亚健康人群。 (三)康复医学与中医学 1.康复医学的定义:是具有基础理论,功能评定,治疗技能和规范的医学应用学科,旨在加速人体伤病后的恢复进程,预防和/或减轻其后遗症功能障碍程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促进病伤、残疾者康复的医学。 2.其关联在康复治疗过程经常需要同时进行中医药临床治疗,例如脑卒中等均需要早期活动和功能锻炼,提高功能和恢复程度。 (四)中医传统康复治疗 最常用的有按摩,针灸,功,操,拳等。中医传统治疗方法已数千年历史,有独特疗效。 1、中医康复特点: (1)对象特点:以慢性疲劳为主要症状的亚健康人群也成为中医康复对象。 (2)目的特点:中医康复主要通过实施各种中医适宜技术和康复过程,使残余功能得到维持和强化,提高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3)方法特点: ①高度重视“天人合一”心身护理; ②注意团队协作和配合; ③加强中医健康教育和指导。 2.中医康复发展前景 (1)满足广大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追求; (2)适应医疗卫生制度需要 (3)发展社区中医康复和家庭中医康复 (4)发挥中医药特色与优势 (五)当前社区中医康复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真正的“治未病”观,使中医康复思路狭隘。 2、忽略了“天人相应”的人的整体性和社会性,割裂身心联系。 3、经典理论缺位,缺乏专业内涵。 4、中医康复手段单一,中医药特色和康复疗效优势未能充分发挥。 5、中医康复模式是否就是中医药适宜技术+现代康复手段? (六)“治未病”思想指导下的中医康复新模式 1、创新中医康复管理模式 (1)根据中医学基本特点:天人相应,整体思维,形神一体,四诊合参,辨证论治和中医体制学说。在中医康复过程中将上述特点体现在动态的管理模式中。 (2)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的同时,重视“治未病”理念,充分尊重人的社会性,增加患者参与度,实现医患双方在中医康复中良性互动。 2、以治未病理念为中医康复基石,形成中医康复治未病思想。 (1)在中医康复中重视体病相关论,重点突出针对调理体质的治疗方法,改善体质,减少疾病复发,提高远期疗效。 (2)以患者疾病特点为基础,根据四时气候特点及患者体质状态,制定个体化调补方案。 (3)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减少疾病的复发。 3、创新中医康复技术: 传统中医外治技术,继承并发展“内病外治”,应用“针灸、推拿、中药”三结合,实现中医康复穴位敷贴、熨蒸、药浴、五音疗法等多管齐下的特色疗法。 4、中医特色优势康复 在中医康复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指导中医人员积极运动饮食调理法,精神调摄法-运动保健法和四时养生保健及起居调理等中医健康教育,延伸和拓展“治未病”理念在中医康复中的积极作用。 (注: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人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