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秭归古建筑(二)

 陆安桥1871 2016-01-16

 

张公桥

张公桥,明朝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由知州张尚儒建于秭归县归州古城迎和门外小溪上。

张公桥为石砌形斜交桥,高近 6米,宽约5米,长5米,净跨4米。由于桥下清溪淙淙,古人常来洗马,此桥又名洗马桥。张公桥坚固耐用,数百年山水不毁,是秭归县现存最早的古桥。桥的西边有郭沫若手书“屈原故里”的牌坊,牌坊南侧有“楚大夫屈原故里”与“汉昭君王嫱故里”两块石碑。

梦回三峡:秭归古建筑(二)

归州城东张公桥与屈原故里牌坊

 

 

桥儿沟永安桥

桥儿沟永安桥,民国初建筑,位于秭归县聚鱼坊南端土地垭的桥儿沟上。

由于桥儿沟乃江南通往长阳、宜昌的必经之路,故而在明、清时期曾架有木桥通行,只是难以固久。民国2年(1913年),乡绅蔡礼三、郑建安为首,发动乡民集资10万多串,请石匠望宏闰领工修建此石桥。石桥建成,长15米,宽3米,取名“永安”。永安桥设计精巧,跨度达8米,距水面高23米。在秭归古桥中,高度堪称第一。

梦回三峡:秭归古建筑(二)

桥儿沟永安石桥

 

 

小溪沟永安桥

小溪沟永安桥,清末建筑,位于秭归县沙镇溪清干河上小溪沟村。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沙镇溪首富李大顺、李大安兄弟2人发起造福乡梓的建桥倡议,在小溪河上建桥。由乡民捐资,第二年(1904年)十月,在小溪河上建起了一座石墩木桥梁,命名“永安桥”。

永安桥东西向横跨小溪河,用青石砌筑,长6米,宽2米,高10米。桥梁用7根粗油杉木搭成,桥面用6.6厘米厚的松木板铺设,两侧有护栏,且各有4根望柱。桥上建有亭,亭内摆板凳两条,供行人小憩。1939年之前,仿古重修三次。1989年,政府拨款将石墩木梁桥改建为永久性单孔石拱桥。古桥虽不在,仍留有三块不朽的石碑刻,记下了永安桥始建、重修原因和历次捐募记录。

 

 

 

屈子桥

屈子桥,民国初修建,位于秭归县新滩南岸小青滩的小溪上。

屈子桥沿江而修,方便人行,由当地郑姓宗族于民国六年(1917年)集资修建。为纪念秭归诗人屈原,此桥命名为屈子桥。屈子桥为精工条石砌筑拱桥,桥长11米,高6米,宽3米,净跨5米。桥面为规格不一的条石横铺,两侧设有地栿,上设栏杆望柱,惜全部毁坏,仅存两头的望柱。拱券为单孔半圆拱券,券面为一券一伏,券面石宽窄不一,但砌法规整。桥身条条石砌筑。在桥面上嵌有石匾,上镌“屈子桥”三字。北刻“民国六年冬月建”,南刻“陈宦题”。此桥系秭归第一座以屈原命名的石桥。

梦回三峡:秭归古建筑(二)

屈子桥

 

 

联喜桥

联喜桥,民国初修建,位于秭归县沙镇溪镇水磨溪上。

联喜桥,为秭归与巴东两县的江南通道,民国时期由乡民王克汉独资捐建。联喜桥长22米,高17米,宽约4米,净跨5米。此桥地势险峻,修筑极难。解放后,联喜桥改建成比较坚固的石桥。

 

 

 

三善桥

三善桥,建于咸丰八年(1858年),位于归巴古驿道上。此驿道由归州城向西,沿长江经何家湾、泄滩、石门、牛口至巴东县城。《归州志》上有记载:“三善桥,州西八里,咸丰八年建。”关于此桥名称,至少有三种说法:第一,官家修建,由于沿路已建有一善桥、二善桥,按序,此桥为三善桥;第二,由于是三位商家捐建,故取名三善桥;第三,此桥为民间集资捐建。当时封建道德标准有“三善”:亲亲、尊君、长长,读书人取此名为赞颂三善,此桥故名三善桥。

梦回三峡:秭归古建筑(二)

三善桥

 

 

千善桥

千善桥,位于秭归县新滩古镇寺大岭东边龙马溪上。此桥连接的过溪小路,原是长江北岸的古驿道,沿江通往下游宜昌。

千善桥为风雨桥(廊桥),桥身为花岗岩石砌筑,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千善桥的桥面长约7米,宽约3米,高5米多。桥正面拱券上嵌有一石匾,长1.2 米,高0.5米,横书“千善桥”三字,竖书“清光绪二十七年春月立”。由于时间久远,桥廊与桥屋早已不见,但桥上石坐凳一直保存下来。

千善桥属于秭归文物价值较高的廊桥。

梦回三峡:秭归古建筑(二)

千善桥

梦回三峡:秭归古建筑(二)

专家复原千善桥剖面图

 

 

寅宾桥

寅宾桥,位于江北巴东县东瀼口乡与秭归县牛口乡交界处的韩家河上。由于此桥连接两个县,乃二县陆上重要通道,因此由二县乡民在乾隆年间合建。由于二县交界,往来互为宾客,此桥落成后,取名寅宾桥,也称迎宾桥。桥名典故取自《书·尧典》中“寅宾出日”,意为恭迎宾客,如同欢迎早晨的太阳一样。

寅宾桥为单孔石桥,桥型为石砌桃形拱,内侧拱圈两县明显有别。桥长50.2米,高13米,墩高1米多,宽约5.8米,净跨12米。专家称,这座寅宾桥在桥梁的用料、工艺、技术及形制等方面,可算是三峡古代桥梁建筑的典范。

梦回三峡:秭归古建筑(二)

牛口寅宾桥

 

 

八斗溪风雨桥

八斗溪风雨桥(廊桥),位于泄滩上游八斗溪上,民国初期由沙镇溪范家坪老中医王克汉独资捐建。此桥横跨于古代归巴驿道八斗溪上,以石为墩,以木搭梁,建有风雨走廊,方便往来行人小憩。

梦回三峡:秭归古建筑(二)

泄滩八斗溪风雨桥

梦回三峡:秭归古建筑(二)

泄滩八斗溪风雨桥供行人小憩

 

 

惠济桥

清代修建的惠济桥,位于秭归县新滩古镇南岸桂林村(原南坪村)江渎庙后。石桥券拱上方,横刻“惠济桥”三字,阴刻,楷书。惠济桥长5.4米,宽2.4米,高3.5米,跨度2.7米。由于此桥是通行必经之路,故而当地居民经常维修。惠济桥精致、小巧,保存完好。

梦回三峡:秭归古建筑(二)

新滩惠济桥

 

 

江渎桥

清代修建的江渎桥,位于秭归县新滩古镇南岸桂林村(原南坪村)江渎庙旁小溪上。江渎桥由花岗岩石砌筑,单拱,拱券上嵌有“江渎桥”三字的石匾。石桥长约7米,宽近3米,高近4米,净跨接近4米。桥面条石大小不等,表面平整,错缝砌筑于山岩之上,是江渎庙的一个组成部分。

梦回三峡:秭归古建筑(二)

江渎桥

 

 

鸳鸯桥

鸳鸯桥,明代古桥,位于秭归县泄滩境内蟒蛇寨西一千米处的梯子沟。

鸳鸯桥,得名于桥拱材料一半是青石,一半是青砖。用不同材料筑桥,比较少见,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说法,古桥原是砖拱桥,年久坍塌,后来修桥者没有了原青砖,就用石头重砌,形成砖石共存的现象;第二种说法,建桥时正是洪水季节,工期紧,任务重,原准备的青砖不够用了,就加上青石取代,形成砖石共存。

梦回三峡:秭归古建筑(二)

鸳鸯桥

 

 

王氏宗祠

王氏宗祠,清代建筑,位于秭归县香溪河畔王家坝。

王氏宗祠面朝东北,布局呈“日”字形,平面两进四合院,垂直布列。宗祠建筑面宽10.78米,进深22.24米。整个建筑有非常明显的轴线布局,中轴线各厅皆为主题,轴线两边厢房为衬。从正门入堂,门楼共三间,其中明间2层,次间一层。门楼过后是一个3.5深的天井,天井两边是厢房,且左右对称。和门楼隔天井相望的是一进院正厅,正厅面宽三间。二进院又是一个天井。整个院落中轴对称,随着山势依次升高,形成了规整的平面布局。

梦回三峡:秭归古建筑(二)

香溪王家坝王氏宗祠

 

 

杜氏宗祠

杜氏宗祠坐北朝南,原位于秭归县新滩古镇,屋前有一洼地,周围农田果林环绕,其始建年代已无从考证。从杜氏宗祠的建筑风格来看,应属清代建筑。通面阔13.3米,通进深17.75米。四合院式布局,有门厅、堂屋各三间,厢房各一间。均为单檐硬山灰瓦顶,砖木结构,砖墙承重。门厅内上方有燕子楼,六柱五间七楼牌坊式贴面大门。1938年底,湖北省图书馆因战争内迁,曾租用新滩杜氏宗祠(同时租用的还有新滩小学)作为省图临时馆址使用。19393月,省图从杜氏宗祠迁出,分别转移到三闾与恩施。

梦回三峡:秭归古建筑(二)

新滩古镇杜氏宗祠及墀头

 

 

郑韶年老屋

郑韶年老屋,清代民居建筑,位于秭归县新滩南岸桂林村。

郑韶年老屋依山而建,坐南朝北,系砖木结构天井屋结构。老屋平面呈长方形,二进二层院落,建筑面积371平方米,环境面积881.05平方米。整个建筑由院落、厅屋、厢房、天井、堂屋、侧屋等单元组成。厅屋建筑高大,是较为典型的抬梁式木构架,用材大,做工讲究,类似庙宇、祠堂的作法。在厅屋入口上方建一燕子楼,相当于其他建筑的门檐,却做成歇山式,并有垂花柱。厢房与厅屋、堂屋围合成天井,用青石铺墁,较好地解决了排水与采光的功能需要。堂屋的木构架为穿斗式,间与间之间用木板壁隔断。山墙全为五花凤头山墙,高低错落,建筑高大,壮观气派。室内装修,门扇充满吉祥如意的色彩,二楼栏杆镂空为龙凤呈祥,柱顶石和门槛石有精细雕刻,整个民居烘托出富丽华贵。

老屋的始建年代无法考证,据估计,应是清代乾隆时期所建。从《郑氏族谱》推断,老屋的主人应是当地有名的大盐商。

梦回三峡:秭归古建筑(二)

郑韶年老屋大门

梦回三峡:秭归古建筑(二)

新滩郑韶年老屋大门正上方燕子楼

 

 

郑万琅老屋

郑万琅老屋,清代民居建筑,位于秭归县新滩南岸桂林村。

郑万琅老屋建于6米高的崖坎上,依山势逐渐增高,厅屋较室外平地高1.5米。老屋为砖木结构建筑,规则的长方形平面布局。厅屋三开间,两层,一明两暗布置,采用七檩前后廊的形式。三架梁置于驼峰上,五架梁穿于前后金柱,为当地的典型作法。次间穿斗梁架,四柱三穿七檩。楼层的楼枋插于构架的大穿枋上。天井两侧厢房均为两层。堂屋三开间,同样是一明两暗布置。厢房和厅屋的二层面天井作骑马转角廊。厅屋明间与次间的分割用板门,明间一层通高,次间带楼层。此外,出墙用飞椽,屋顶用青瓦。建筑面积为375平方米。

郑万琅老屋的艺术特色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墙面,一是木装修。老屋外墙粉刷灰色灰浆,山墙檐下粉白灰,并在转折处用白灰塑出岔角,构成墙面黑白相间的色调,使外墙醒目而有变化。风火山墙的脊饰,用灰和瓦层层叠出并高高翘起,使厚重的封火山墙显得非常轻巧。厅屋入口作立贴式牌楼门,门头叠涩出檐,各层叠涩砖下砖雕花卉,且翼角高高向上,顶面铺青瓦。老屋的木装修也有特色,门窗设计合理、栏杆采用宫式格芯,不用油漆而用桐油保留木材本色,透出纹路显得艺术。

郑万琅曾是清末当地知名秀才,老屋讲究的做工、华丽的装饰都反映出当时主人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理念。

梦回三峡:秭归古建筑(二)

新滩郑万琅老屋大门

梦回三峡:秭归古建筑(二)

新滩郑万琅老屋侧面

 

 

向先鹏老屋

向先鹏老屋,清代民居建筑,位于秭归县新滩南岸西陵村。

向先鹏老屋为砖结构,布局不同于其他传统民居,没有高大的门厅,而是用两个耳房的山面作立面,悬山式屋顶与中间小门厅的披檐相连,加上大门上方用白灰粉饰的匾额,强调了建筑的入口和立面形象。整个建筑为一进院落,有门厅、天井、厢房和正屋。小青瓦屋面,两坡屋顶。建筑不用木构架,砖墙均为承重墙,檩子直接搁在墙上,即所谓硬山搁檩或悬山搁檩的作法。房基均为打制精细的青白条石垒砌而成,建筑整体造型显得庄严而又稳固。老屋建筑面积为290平方米。

向先鹏老屋没有木装修,因此其装饰艺术主要体现在建筑的入口、檐口及山墙的墙帽及墀头部位。建筑的点睛之处是堂屋的大门,为强调主体建筑的重要地位,在入口处作了精心的装饰。

梦回三峡:秭归古建筑(二)

新滩向先鹏老屋大门贴面仿木牌楼

梦回三峡:秭归古建筑(二)

新滩向先鹏老屋五花山墙

 

 

郑世节老屋

郑世节老屋,清代民居建筑,位于秭归县新滩南坪村。

郑世节老屋为纵长方形布局,依照山势,厅屋建在一座较高的石台基上。正面凹进的大门展示着入口的重要地位,厢房和堂屋依次布置,厅屋明间用抬梁木构架,次间不设木构架,檩枋置于承重墙上。堂屋为硬山搁檩式。老屋的大部分墙体兼有承重与隔断的双重功能,山墙为五花风火山墙。建筑面积为300平方米。

郑世节老屋使用了大量装饰彩绘来丰富建筑的整体效果。各种大门、各式窗户、封护檐下,墀头上以及清水山墙上,槛墙上均有彩绘。且彩绘的题材多种多样,有花卉、卷草、几何纹饰及器物等图案。木构装修反映在厢房的格扇窗上,清秀的窗花透出精致的工艺,展现了民间装修艺术特色。

梦回三峡:秭归古建筑(二)

新滩郑世节老屋正门

 

 

熊云华老屋

熊云华老屋,清代民居建筑,位于秭归县新滩南岸西陵村。

熊云华老屋为木结构建筑,纵长方形布局,整个建筑由门厅、天井、侧屋和堂屋构成。主体建筑的构架,无论明间、暗间均为穿斗式梁架。正厅上方设有楼,俗称燕子楼或戏台。山面用五花风火山墙,外墙面均采用薄砖空斗砌法,清水墙面。墙头用小青瓦垒脊,充分体现了传统民居的地域特点。建筑面积383平方米。

熊云华老屋立体空间组合错落有致,平面与斜面结合,垂直面与水平面结合,在外观造型和内部空间上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厢房和堂屋均设有格扇门窗,特别是堂屋设置的六扇六抹头格扇门,每扇都是一件木雕工艺品,无论是格芯还是裙板、涤环板,都有雕刻精致的图案与纹饰,有阴刻、阳刻和透雕。厢房的四扇格扇门也同样如此,制作精细,与堂屋相比,雕刻较浅,但人物故事、几何图案等素材与雕刻形式,却有其独到的效果。

梦回三峡:秭归古建筑(二)

熊云华老屋山墙

 

 

刘正林老屋

刘正林老屋,清代建筑,位于秭归县新滩南岸桂林村,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

刘正林老屋建筑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有门楼、正屋。老屋双柱单间层庑殿顶门楼,面阔3.25米,正屋面阔三间15.34米,进深三间7.66米,单檐硬山顶全砖结构,设五花封火山墙。

梦回三峡:秭归古建筑(二)

青滩桂林刘正林老屋大门

 

 

顔家老屋

顔家老屋,清代建筑,位于秭归县周坪乡中阳坪村。

据称,颜家老屋由先辈颜文润所建,现在居住者是顔文润八世孙。顔家老屋坐北朝南,依山就势,5个天井连为一个整体,东西长30多米,南北宽50多米,占地面积1500多平方米,属纵横向组合的大型天井式民居。

梦回三峡:秭归古建筑(二)

秭归县周坪乡中阳坪村顔家老屋

 

 

此外,秭归古建筑还有:

梦回三峡:秭归古建筑(二)

珍珠桥

梦回三峡:秭归古建筑(二)

新滩桂林村郑氏祠堂(省文物局图片)

梦回三峡:秭归古建筑(二)

新滩彭树元老屋及内院

梦回三峡:秭归古建筑(二)

新滩郑祥才老屋

 梦回三峡:秭归古建筑(二)

新滩郑万瞻老屋

梦回三峡:秭归古建筑(二) 

新滩郑万荣老屋

梦回三峡:秭归古建筑(二)

新滩郑万淘(三老爷)老屋

 梦回三峡:秭归古建筑(二)

新滩桂林村郭三老板老屋

梦回三峡:秭归古建筑(二)

新滩赵子俊老屋

梦回三峡:秭归古建筑(二)

新滩王永泉老屋

 

 

 

 

由于三峡工程蓄水,秭归部分在库区水位线下的古建筑按原样迁徙到茅坪凤凰山复建。2006年,国务院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即有秭归茅坪凤凰山古建筑群。这些复建的古建筑列出如下。

古庙古祠:屈原祠、江渎庙、水府庙、玉皇阁、王氏宗祠、杜氏宗祠;

古民居:郑万瞻老屋、彭树元老屋、郑万琅老屋、郑韶年老屋、郑书祥老屋、刘正林老屋、三老爷老屋、郑启光老屋、游县长老屋、邓永清老屋、向先鹏老屋、郑世节老屋、熊云华老屋;

古桥梁:惠济桥、江渎桥、千善桥、屈子桥;

古城门:迎和门、景贤门;

古牌坊:屈原故里牌坊;

古井:新滩古井。

整个凤凰山古建筑群占地2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1000平方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