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兴山古建筑

 陆安桥1871 2016-01-16

 

记载于志书的兴山古建筑,最远可追溯到兴山立县之前。

高阳古镇西南一里(即后来的陈家湾),汉代即有昭君庙(又名昭君祠),宋代的《與地纪胜》对此有记载“汉在此立有昭君庙,庙庭之中,有大柏树,周围六丈五尺,枝叶蓊郁。”昭君庙后来更名为昭君院。当地的地名由建筑得名,即叫昭君院。历经数百年之后,宋开宝元年(968年),兴山县治从古夔子城(原香溪古镇)移于昭君院。至端拱二年(989年),兴山县治才从昭君院迁往香溪河北岸高阳镇。原昭君庙,在岁月中逐渐毁圮。光绪十年《兴山县志》记载有昭君祠,县南一里,汉建久废。据《陈氏族谱》称,明代弘治年间,江西填湖北的人口迁徙来兴山,陈氏家族十数户人家迁到昭君院落户,使昭君院周围陈姓人家迅速发展起来。明代之后,昭君院地名改为陈家湾。前几年,陈家湾重建昭君院,取名昭君别院。

兴山古建筑非常多,遍布全县各地。

兴山老县城高阳古镇,古城墙虽已不在,古城留下的望山门,依然竖立在西门;汉代唐宋时的古民居虽已不在,但建设街老天井屋、劳动街民居群都还透着清代以前的古色古香。小闯王李来亨离开我们已经三百多年,但他留下的古建筑:圣帝行宫碑、黄粮百城池、茅麓山石瓮桥、百羊寨点灯台、三十六步上天梯、军事设施七步半……数不胜数。

兴山古寺古庙颇多,志书上记载的有:南关外的玉皇庙、东关外的旷公祠、城东的水府庙、陈家湾的昭君庙(院)、峡口镇的普安寺、仙侣山的神女观、云台观、女娲庙,榛子的财神庙、板庙、万朝山的灵武当庙、建阳峡口滴水观、建阳坪的洪山寺、石柱观、黄家山的夏元寺……同名寺庙亦有:泰山庙三座,蔡家垭的泰山庙、龚家村的泰山庙、丰邑坪的泰山庙;二郎庙三座,峡口下包的二郎庙、夏阳河的二郎庙、马粮坪的二郎庙……

兴山的古桥亦不少:跨弹子溪的三里溪桥、青华观下老水桥、黄粮坪的七里桥、水月寺的近月桥、水月寺的南溪桥(桥头钓月楼)、北溪桥、郭家台的双渡桥、龙头坪的龙门桥、界牌垭的长寿桥、黄粮公坪的寿民桥、狮子垭的众善桥、深渡河上深渡桥等,这些古桥梁多是明清建筑。

兴山的古民居,一任岁月沧桑,依然还保持着明清风格的有:大茶垭驿站、吴翰章老屋、陈伯炎老屋、吴宜堂老屋、黄粮余家花屋、黄家河文家大院、水月寺镇道路坪村郑子芬老屋、古夫镇平水村甘明雨老屋、峡口镇建阳坪村舒家老屋……

下面介绍部分兴山古建筑。

 

 

 

 

兴山古城

兴山古城,位于兴山县高阳古镇。

兴山古城,始建于康熙十年(1671年),以土垒城,周长334丈(约1113米)、高1丈(3.3米)。土城建有三座城门,分别是“迎恩门”、“观澜门”、“来远门”。嘉庆九年(1804年)改建为石城,周长扩大到522丈(1740米),改建城门为三门:开泰门(东门)、迎勋门(南门)、望山门(西门)。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旧有城墙大部分被拆除,只有西门楼尚在,但被泥沙淤积,不能通行。西门上“望山门”三字,仍清晰可见。

梦回三峡:兴山古建筑

兴山县高阳古镇的西门楼

梦回三峡:兴山古建筑

兴山县高阳古镇西门楼城墙

 

 

昭君台

昭君台,位于兴山县高阳古镇妃台山。

昭君台初建于宋代开宝年间,立有石碑,碑文大字为宋体“乡人怜昭君,筑台望之”。昭君家乡人经常思念远嫁匈奴的王昭君,在高山顶修此台,以示怀念。可惜,因碑面剥落,碑文小字难辨。明、清以来,由于屡遭兵燹,毁损严重。清咸丰年重新修缮,同治初年又建。1980年,兴山县政府在原址上复建昭君台,重新立碑,碑文是“乡人念昭君,筑台望之”。

昭君台位置居高,视野开阔。登临其台,抬头远山重叠,满目青翠;俯首香溪清水,蜿蜒如画。光绪十年《兴山县志》记载:“台在县南山顶,下临清溪,朝晖掩映,嫣然如画。”由此,此景纳入“兴山八景”之首,名“妃台晓日”。

梦回三峡:兴山古建筑

兴山县高阳古镇昭君台

 

 

楠木井

楠木井,位于兴山县宝坪村(现改名昭君村)。

楠木井,相传为汉明妃王昭君及乡邻用水的井。因井上放有一根楠木,作踏脚取水之用,故而得名楠木井。这根方形楠木,长2米多,宽0.15米,楠木何朝何代由何人所置,无从考证。专家称,此楠木于井边,已愈百年以上。原水井呈不规则圆形,四周用鹅卵石砌筑而成,直径约0.7米,深0.4米。由于井口低,原水井东南角已堆积淤泥。1979年,乡人重修此井,以青石将水井砌垒成六角形,井宽、井深各1米许。井外有石水槽,槽的尽头有石盆,更加方便乡民用水。井的东面石台上,立有一石碑,高1.7米,宽1米,竖刻“楠木井”三字。井北的石坎中央,镶嵌有棣书镌刻“楠木井”三字为于立群手题。

梦回三峡:兴山古建筑

兴山县昭君故里楠木井

 

 

圣帝行宫碑

圣帝行宫碑,位于兴山县百羊寨东端的半山腰。

明朝末年,李自成牺牲后,李来亨(李自成侄儿李过的养子)联明抗清,驻军兴山县百羊寨。顺治八年(1651年),被南明永历帝封为临国公。顺治十二年(1655年,即南明永历九年),南明皇帝朱由榔钦旨兵部尚书右侍郎毛登寿撰文在碑坪关帝庙前为李来亨所立。该碑为青石质料,方座,圭形首,通高4.48米,宽0.96米,厚0.2米。毛登寿为碑撰文“大将军印太子少保临国公清涧李来亨鼎建”碑帽正面雕刻着二龙戏珠,额篆书为建兴山县圣帝行宫碑记,正文楷书1130余字,纪录兴建圣帝行宫事,并附各营总兵官职及姓名。

此碑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梦回三峡:兴山古建筑

兴山圣帝行宫碑

 

 

百羊寨

百羊寨,位于兴山县南阳镇百羊寨。

明末清初,“小闯王”李来亨在兴山县联明抗清留下许多动人的故事与传说。百羊寨地名,就得名于李来亨打击清兵的事迹。寨内尚存李来亨时的古建筑:圣帝行宫碑、抗清营寨百城池、观望敌情的瞭望台、士兵闲暇时对弈的棋盘亭、茅麓山石瓮桥、点灯台、三十六步上天梯、军事设施七步半等。

 梦回三峡:兴山古建筑

兴山县百羊寨李来亨抗清遗址七步半(高光成摄)

梦回三峡:兴山古建筑

兴山县百羊寨李来亨抗清遗址三十六步上天梯

 梦回三峡:兴山古建筑

兴山县百羊寨棋盘亭

梦回三峡:兴山古建筑

兴山县百羊寨千年石拱桥

 梦回三峡:兴山古建筑

兴山县李来亨抗清遗址

梦回三峡:兴山古建筑

兴山县李来亨抗清遗址城门

 梦回三峡:兴山古建筑

兴山县李来亨抗清遗址

 

 

洪山寺

洪山寺,位于兴山县峡口镇建阳坪村夏阳河畔,此寺始建于明代崇祯年间,清代重修。

洪山寺为砖木结构,坐北朝南,有门厅、天井、侧屋及堂屋,平面呈纵长方形。堂屋的明间用抬梁式木构架,硬山屋顶,小青瓦屋面,封火山墙的墙头脊饰为如意式和人字式。建筑立面檐口下及门楣处有一些彩绘,其纹饰为几何纹和卷草纹饰等。洪山寺的排水系统非常讲究,出水口装饰别致。该寺大门两旁的墙上嵌有清咸丰、光绪年间石碑各一块,分别记载着寺庙的历史和修缮该寺的功德人员。

明清时,洪山寺香火旺盛,多次修葺。同治版《兴山县志》对洪山寺亦有记载:“洪山寺,县东六十里,旧在建阳溪旁。溪水泛涨,廓宇倾圮,明崇桢年间邑人文焕然迁于山麓。寺前有古柞,高百尺,围丈许,干叶长青,碧荫左右。”该寺是兴山县佛教圣地,各地僧人来此学经交流,文人墨客游览后亦留下许多诗词。

此寺保护不周,后来改为民宅(前面是公路,后面是学校,左右皆是民房),部分屋面被石棉瓦所代替。

 

 

 

普安寺

普安寺,清代建筑,位于兴山县峡口镇。

光绪十年《兴山县志》载“县南三十里,普安寺”。普安寺坐北朝南,进山门即一方形大天井,面积约为200平方米。天井中央,置一座高约3米呈八角形的石质化钱炉。天井左上方,植有一株合抱粗的木樨树,终年常绿,芬芳四溢。碑树之间,有宽4米的石阶,计12级。登阶毕,即大雄宝殿,中塑有一尊高3米的释迦牟尼佛像,双膝端坐,两手合抱胸前,叠掌,掌心向上。佛像通体金身,头戴五佛冠冕,身披红绫袈裟,容貌端正怡然。两旁弟子塑像,合掌恭敬肃立朝向佛祖。左侧下,即钟鼓地,悬有高1.6米的生铁钟,架上横放着直径约1.6米的革鼓。驻寺和尚早晚撞钟,声彻云霄,环寺二十里,清晰可闻。左右侧塑有12元爵,庄严可观。从大雄宝殿向后,是一纵形天井,两旁侧廊各为九尊罗汉,形态各异。走完天井,即三佛殿。再进,最后是玉皇殿。

寺东约200米,名曰塔坪,即普安寺高僧德意和尚葬身之地。德意和尚遗体放一瓮内,瓮上建一宝塔。塔用熟砖砌成,石灰粉饰,顔料描绘,高8米,八角玲珑,耸峙向天,莫可攀登。环塔用磐石砌一圆形罗围如槽碾状,直径约20米。沿罗围外一周,植有两人合抱粗的栎树。每当盛夏,浓荫蔽日。罗围东,为2亩面积的大堰塘,池水清澈见底。

抗战期间,此寺尚完好。

 

 

 

官井

官井,始建年代不详,位于兴山县高阳古镇民主街西端,东城墙内侧。

官井原貌不得而知,后来所见长0.67米,宽0.5米,深1.4米,水质良好。官井前面即兴山县古衙门,此井应该是官吏为取水而建。后来,人们在井旁城墙上曾阴刻“官井”二字,可惜随着城墙倾圮而埋于地下。

 

 

 

竹溪桥

竹溪桥,位于兴山峡口镇秀龙村一组,始建干明代,清代咸丰元年(1851年)重建。

据清光绪十年《兴山县志·卷九·水志》记载竹溪:“竹溪水源出归州草池坪,东流五里经狮子坪入兴山界,又东流五里经孙家湾为竹溪,又东流五里经竹溪桥入香溪。”此志卷十五《营造志》记有此桥“竹溪桥,在泗湘溪西,明知县邹守谦建,久废,咸丰元年(1851年)邑人吴善兴等重建,以石为之,长五丈,广四尺,钜工也。”

竹溪桥为石梁结构,两孔一墩,两头搭在用石块垒砌的河岸上,桥墩用4层条石错叠挑出,以减少石梁净跨。以前石桥墩上还有雕刻的龙头龙尾,现已荡然无存。竹溪桥年久失修,桥面仅存二分之一,已无法渡河,其功能被近处的公路桥所取代。现存桥面为三块长8米、厚0.53米的条石组成,桥面宽1.48米,桥面距桥底高2.75米。

梦回三峡:兴山古建筑

兴山县峡口镇竹溪村竹溪桥

 

 

川汉铁路遗址

1904年,清政府成立官办川汉铁路公司,计划从成都修建铁路连接成都-重庆-宜昌-武汉。后多次修改路线。1909年按詹天佑提议,川汉铁路在宜昌段,由宜昌-宋家咀-雾渡河-大峡口-香溪-归州-巴东进入四川。后来由于多种原因,川汉铁路反复停工-恢复建设-停工,终未完成。因此,兴山县留下多处川汉铁路桥墩,保存最完好的是峡口镇峡口村的川汉铁路遗址。

峡口村川汉铁路遗址,由三个混凝土桥墩组成,相互之间距离约6米,桥墩高约10米。该桥墩经风雨侵蚀多年,仍然坚固。解放后,粮管所曾在此桥墩上凿槽筑楼。

除此之外,据兴山2013年对境内川汉铁路遗址补充调查,在原6处川汉铁路遗址上,新发现了十来处:店子铁路桥、庙湾口铁路桥墩、保管室铁路桥、史家台川汉铁路一号桥、史家台川汉铁路二号桥、史家台川汉铁路三号桥、鸳鸯水川汉铁路桥、里村坪川汉铁路桥、马颈项川汉铁路桥等。

 梦回三峡:兴山古建筑

兴山县峡口川汉铁路桥墩

 

 

园钦石塔

园钦石塔,位于兴山县古夫镇中阳垭村黄家山。

此石塔建于明嘉靖元年(1522),是夏元寺住持园钦骨塔。塔七级实心,高4.9米,青石垒砌。每层塔沿均为八角棱形。第一层和第四层为四面体。每面均镌刻一厘米见方的楷书铭文,字迹隽秀,方正有力,记录夏元寺的历史规模和园钦的生平、功德等。第二层、第三层塔身为八面体,每面分别刻有人物、马、梅花鹿及花草。第五层、第六层为八方体,每面阳刻有梅花图案,第七层为圆柱体。盖瓦头为八面三层莲花。顶部为珠状宝顶。

2008年因地质变化,园钦石塔塔基左侧塌陷出一个20多米深的天坑,石塔侧倒于天坑中。2010年,有关单位将石塔构件从天坑底部起吊上来后,整体搬迁到原址西北15米处重建。

该塔不仅是研究明代兴山宗教、文化、历史的实物资料,也是兴山目前仅存的明代古塔,该塔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梦回三峡:兴山古建筑

兴山县古夫镇夏元寺园钦石塔

 

 

大茶垭驿站

大茶垭驿站,位于兴山至保康的古驿道上的高阳古镇响龙村。驿站,由于提供驿运官兵食宿,也称为驿栈。

大茶垭驿站依山势建于古驿道两侧,早间尚存宽1.52.5,长200米的古道。古驿道前,立有青砖砌牌楼式方形大门为驿站总驿口。古驿道两侧有一木架构杂货铺,后有两间木架构厢房,内有天井,上有马头墙。另有一栋三开间食盐仓库,残存茶馆厢房。在驿站尽头,有两栋三开间土房,已残破。

 梦回三峡:兴山古建筑

兴山县高阳古镇大茶垭驿站总驿口大门

梦回三峡:兴山古建筑

兴山县高阳古镇大茶垭驿站

 

 

王家祠堂

王家祠堂,清代建筑,位于兴山县峡口镇建阳坪村王家岭。

王家祠堂始建于六百多年前,多次重修,最后一次大修是清道光年间。祠堂三面环山,一面临谷,占地面积420平方米,建筑面积672平方米。祠堂布局为长方形,由门厅、堂屋、厢房、天井组成。砖木结构,外由青砖斗砌合围,内由木结构支撑。屋面铺小青瓦,屋脊为镂空花脊,后墙为如意山墙。正立面用灰塑牌楼装饰贴面,有门枋、贴柱、字牌、如意、文字、彩绘等装饰,文字右边为恭友,左边为亲慈。正面、侧面、背面檐口均饰彩绘图案和灰塑如意、寿桃、蝙蝠等。大门石门枋上刻有对联一幅,上联追宗祖源流槐兰谱系太原始,下联阅子孙绵衍书画家传司徒先。在祠堂内还发现有两块石碑,一块是咸丰元年王氏宗祖历代昭穆位碑,记载了王氏第一世自明末,从山西太原迁移到兴山至咸丰元年的历世祖宗;另一块是乾隆三十一年王氏第十一世王尧祚的墓碑。

 

 

 

余家花屋

余家花屋,名伏龙庄,位于兴山县黄粮镇店子坪村余仕坡。余家花屋在兴山很有名,由于它是余仕坡地标性建筑,人们常称其为余仕坡花屋。

余家最早来兴山落户者,是祖藉山东平都县的余登荣。历经几代人,逐渐发迹。花屋的建筑者是余登荣第六代孙余文鋆,其家产分布于兴山、宜昌、钟祥三地,拥有20个庄子,61个佃户,良田1092亩,山林9740亩。

余家花屋建于清朝末年。余文鋆从宜昌请来设计师与泥瓦匠,历经16年分两期建成。此建筑雕梁画栋,古色古香,主人命名为“伏龙庄”。余家花屋建筑面积为2610平方米,房屋39间,天井5个,石院墙长240米,高5米,厚2米。此建筑有八字大门、侧大门、大厅、客厅、中堂等。该庄园有花园、场坝、溜冰场和其它一些功能的附属建筑。整个建筑依山而建,青砖灌斗砌墙,木架结构。建筑装饰非常讲究,屋顶堆塑,马头墙高翘,檐下彩绘花边。门窗雕刻内容严格考究,有龙凤呈祥、二龙戏珠、岳母刺字、割股啖君、黄番温席、卧注求鲤、县梁刺股、凿壁借光、桃园结义、程婴托孤、举案齐眉、麒麟送子等传说故事图案。

此建筑于上世纪8090年代逐渐被毁,残存部分迁建于县城。遗址上建有一所希望小学。

梦回三峡:兴山古建筑

兴山县黄粮余仕坡花屋

 

 

甘民雨老屋

甘民雨老屋,清代建筑,位于兴山古夫镇平水村大岭山脚下,俗称星屋

老屋建筑坐北向南,二层,其中第二层为木楼。面阔三间12.6米,进深三间16.3米,中为天井,砖木结构。大门正上有旧学泽长四字,后堂大门上有节介稀龄匾额,右书甘府袁太子孺人七十大庆,传为康熙年间朝廷所赠。

 

 

 

黄家祠堂

黄家祠堂,位于兴山水月寺镇龙头坪村,清同治年间建。

祠堂坐西向东,整体平面呈字形,面阔三间15米,进深二重19.3米,由门厅厢房正屋组成。正屋高于其它建筑0.6米,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前有四根方形木立柱,后有两根圆形木立柱,保存完好。

 

 

 

吴翰章老屋

吴翰章老屋,清代建筑,位于兴山县高阳镇响滩村。

吴翰章老屋为砖木结构,平面呈纵长方形布局,坐东朝西,沿坡地而建。老屋基本格局为两个天井,总共两进院落,有厅屋、堂屋与厢房,建筑面积为294.5平方米。山墙皆为五花屏风墙,高低错落。构筑方式为砖墙支撑山面屋顶,并四周围合。中轴线上的木构架皆为穿斗式梁架。边屋均为二层楼,巡回相通,亦称为走马转角楼。屋面用小青瓦铺盖,正脊用小青瓦叠垒而成。该建筑由于年久失修,第一进天井已毁,仅存后半部分。

老屋装修的雕刻,布置都十分得当,很好地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除木构件以外,建筑的檐口下还绘有许多花卉、动物及其它锦纹图案,使整个建筑显得富丽而有活力。五花风火山墙的装饰简捷明快,墙头没有过多的曲线。瓦头均为白灰粉饰,整个檐口轮廓线显得洁净而富有韵律。

吴翰章,字星桥,为兴山县同治甲子举人,家族为官绅。翰章年少博学,曾外出游学,专心著述所游山川险要。可叹英才早逝,年方三十。他的住宅,平面布局十分清楚,艺术构件制作也很精致讲究,有一定观赏与借鉴价值。

梦回三峡:兴山古建筑

兴山县响滩吴翰章老屋屋面与山墙

 梦回三峡:兴山古建筑

兴山县响滩吴翰章老屋堂屋的转堂子

 

 

陈伯炎老屋

陈伯炎老屋,清代民居,位于兴山县高阳镇响滩村,建筑面积264平方米。

该建筑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为砖木结构,平面呈纵长方形布局,坐东朝西,沿坡地而建。老屋基本格局为经过一个窄条形前院,到厅屋,然后通过天井到堂屋,天井两边是厢房,总共两进院落。山墙与构筑方式,与吴翰章老屋相同。

陈伯炎老屋使用木装修,堂屋正面的高窗花格及隔断装饰等,做工讲究,图案精致。厅屋五花风火山墙与堂屋五花风火山墙加上厢房的人字坡屋面组成一个整体,高低错落,长短结合,灰墙黑瓦,白灰皮装饰过渡,使整个侧立面富有层次和空间感。墙面不对称的镂空花窗布置,给平板的墙面平添了生趣。老屋的勾头滴水无业为陶质烧制,扇面勾头,三角滴水均刻有花饰图案,制作精细,装饰感强。另外,该建筑内还保存有清代的雕花架子床,也是很珍贵的文物。

梦回三峡:兴山古建筑

远眺兴山县响滩陈伯炎老屋

梦回三峡:兴山古建筑

兴山县响滩陈伯炎老屋

梦回三峡:兴山古建筑

兴山县响滩陈伯炎老屋前檐与高墙

 

 

吴宜堂老屋

吴宜堂老屋,清代建筑,建筑面积291平方米,位于兴山县响滩村。

该建筑与前面介绍的同村陈伯炎、吴翰章老屋结构与朝向基本相同。略不同之处在于,吴宜堂老屋是一个前院,一个天井,两进院落。厅屋正面做成重檐,双层墀头,构筑形式较为新颖。该民居保存不是太好,两边的房屋改动较大。梁架及木装修损坏严重。

老屋的堂屋正面格扇门,虽与先前的布置有所不同,但格扇门的形式仍古色古香,颇有特点。再如厢房的格扇窗,其图案与格扇门既相呼应,又有变化。老屋的侧立面造型,一改当地盛行五花风火山墙的形式,采用人字形风火山墙,尤显精炼和简捷。后檐墙的封护檐及前檐檐口下的墨绘花卉和纹饰,具有建筑装饰的艺术特色。

梦回三峡:兴山古建筑

兴山县响滩吴宜堂老屋侧面

梦回三峡:兴山古建筑

兴山县响滩吴宜堂老屋后檐墙

 

 

文家大院

文家大院,位于兴山县峡口镇黄家河村,始建于1911年,十年乃成。

文家大院主人文运久,曾赴日本留学,归国后从上海请来建筑师设计此建筑。因此,文家大院建筑既有中国风格,亦有东洋风格,是一幢中西合璧的大宅子,当地人称“洋房子”。大院地处五指山半山腰一个山岭上,三面皆为悬崖,地势十分险要。

此建筑系青砖所砌,高二层,由一幢正屋和二幢厢房组成,形成一个“冂”形,气势十分宏伟。台阶和正屋的走廊,全系数百斤重的青石砌成,十分平整。门窗上精雕细刻着许多花纹,颇为讲究。正屋有上、下两道走廊,间间相通,故又称“走马转阁楼”。屋内的天花板上,均用木板吊顶,十分讲究。窗户为百叶窗,分里外三层,下面装有拉手,保存完好。每间房屋的四角各安置一根柱子,使房屋十分坚固。

解放后,政府将该房子分给了九户农民居住。

梦回三峡:兴山古建筑

兴山县峡口镇黄家河村文家大院(洋房子)

 

 

还有一些古建筑:梦回三峡:兴山古建筑

兴山县高阳古镇建设街天井屋

梦回三峡:兴山古建筑

兴山县高阳古镇劳动街民居天井屋

梦回三峡:兴山古建筑

兴山县响滩陈明清老屋原貌

梦回三峡:兴山古建筑 

兴山县峡口镇建阳坪村舒家老屋

梦回三峡:兴山古建筑

兴山县榛子乡板庙老院子内院燕子楼与木板壁

 梦回三峡:兴山古建筑

兴山县榛子乡板庙老院子壁画

 

 

 

因三峡大坝工程蓄水,昭君台、妃台乡公所、陈明清老屋3处已复建修缮。兴山县文物局对全县6处地面文物迁建,在古夫镇(新县城)组建成兴山县民俗博物馆。陈家湾村复建一座祠堂、吴宜堂老屋和洪山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