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哈尔滨专栏
顾乡屯三个字,让人乍一听起来又土又屯,况且故乡屯又地处哈尔滨西郊,所以人们大都把顾乡屯当做农村的村屯。其实不然,顾乡屯,是位于哈尔滨西部的一片繁华区域。这一片区域,在哈尔滨这座城市尚未形成之前,就有大批的人群在此居住聚留。哈尔滨解放初期,曾经划为顾乡区,后来归属道里区。顾乡屯这个称谓,还有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令人颇有回味余的地呢! 传说清朝末年,山东省昌邑县北孟乡大约有百十号人闯关东来到哈尔滨。集中在顾乡一带种地为生。其中姓刘和姓宗的人最多,而且还是亲戚。初来乍到哈尔滨,天气严寒,维生艰难。当时有一刘姓德高望重者,不知其姓名,为了便于相互关照,面对所有人制定盟约,不管姓啥,我们都是来自山东的乡亲,大家必须互相帮助、互相照顾,遂将大家居住的这一带命名为顾乡屯。这故乡的乡,是乡亲老乡的乡。这顾乡的顾,是顾及照顾的顾。原来,顾乡屯是哈尔滨市形成之初,闯关东的山东人朴素善良的人性体现,是这些人渴望和谐幸福的一个美丽传说。 另外,哈尔滨很少有人知道,哈尔滨市西郊的顾乡屯,是一个历史很悠久的地方。根据古文献记载,黑龙江省可考的历史不过4000余年。而在顾乡屯出土的古动物化石以及一些相应的文化遗物,把黑龙江的历史提前了40000多年。历次发掘中,顾乡屯出土了大量的动物化石和石制品、骨制品以及部分遗物。考古证明,顾乡屯一带曾有远古人类生活过。这可能就是有人将哈尔滨的历史,追溯到旧石器时代的原因所在吧!
1931年和1933年,在何家沟出土了第四世纪哺乳动物骨骼化石;50年代和70年代,出土了钢铁和动物骨骼;1986年,又出土了辽代墓葬。总而言之,这些出土文物,有力的证实了顾乡屯的悠久历史。顾乡屯,是哈尔滨以及整个东北地区的人类史开端。 清代末年,顾乡屯一带就有了手工业,象郭家窑和宋家窑;1911年日俄合资开设的马诺克斯面粉厂开业(二粉厂前身);中华民国时期,开办的永生和、元聚祥、协昌仁三家油坊和酒精厂;20世纪30年代小窑业发展到近百家;制米厂、小油坊、烧锅等有30余家;百货,饭店、大车店、铁匠炉等小手工业也有了很大发展。当时顾乡屯一带的居民多数以种地、烧窑、拴马车为生。解放初期,还有许多人家做赶马车拉送货的营生,人们都管他们叫车老板子。
中华民国11年,也就是1922年出版的哈尔滨指南介绍,当时顾乡屯归哈尔滨市第一区,第五分署,第一驻在所管辖。现在天合街和何家沟南大轿,那时候叫南什字街;现在的吉星街那时候叫北什字街。中华民国18年也就是1929年时的哈尔滨地图标明,顾乡屯当时已开辟了天合街、南北街(今乡里街)、后长街(现乡社街)、中华街(现乡正街)、华岩街、大马路(现通顺街)、边街及何家沟东、南、西三街(现东河沟、南河沟、西河沟街)。 位于天合街上清河湾的“狮子楼”,曾经是一座二层老建筑,是一个俄罗斯人上个世纪初所建的百货商店。解放后,“狮子楼”也是百货商店,一直都是棚户区居民唯一的购物场所。后来,一场大火将“狮子楼”烧毁了。现在还遗留一个框架,很多人都表达出希望重建的意愿。原来的这座狮子楼,正门屋檐上曾有两只狮子雕塑,所以叫“狮子楼”。文革期间两只狮子被砸掉了。这座狮子楼,还是历史文物呢!日伪时期曾经是中共地下党的联络站,宋任穷当年搞地下工作时,曾经把这里作为联络站。 顾乡屯,这个曾经有远古人类生活过的人类栖息地,正在以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变化改变着面貌。随着哈尔滨西客站的投入运营,随着群力新区的迅猛建设,一个类同上海浦东新区似的现代化新城区,即将在顾乡屯诞生。不过,即使到那时,顾乡屯这个含有幸福和谐的称谓也不该忘记,因为它给人们无限美好的回忆和遐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