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炁针结合经方治疗鼻炎

 皮肤郎中 2016-01-16

中医炁针实战传承论坛第006期


各位老师晚上好!

光阴过的好快,一转眼2015年马上就过去了,又迎来了新的一年,在此,我提钱祝大家新年身体健康!临床应手而起,并送一副对联给大家乐一乐;

上联:乙未年 羊火叶使君子大战将军
下联:丙申年 猴闼子迎春花攻克魔芋

横联:当归熟地。在外打工的回家过年

鼻炎是常见病多发病之一,随着生活环境不断变化,发病率和病变率不断上升,不但是鼻子呼吸障碍,还会影响了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如形象以及听力、学习、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低下。且鼻炎的症状与感冒很相似,如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头痛头昏等,所以很容易误诊为感冒,延误了有效治疗期。中医将本病归于“鼻鼽”范畴,在整个医疗领域中治疗效果优劣,主要是取决于医师的辨病辨证和选方用药水平。

临床治疗鼻炎,症状十分顽固,我们针药组合必须达到“稳”、“准”、“狠”的原则,“准”则需抓要领,“狠”则要有力度,“稳”则不可过度。根据鼻炎鼻涕清稀、遇寒而作的特点,此病多属虚寒证。对于新病者,可常用桂枝汤、小青龙汤;久病者用玉屏风散、补中益气汤。在辨证选方的同时,适当加入一两味具有抗过敏作用的中药。如乌梅、防风、干地龙、石榴皮等即是。辨证要有寒热之分,观察鼻黏膜颜色是关键。初诊见鼻黏膜色淡,夙疾按时而作,属性鼻炎常见之虚寒证,选择“桂枝汤化裁”亦属常法,患者药后常桴鼓而效。

目前,不管西医还是中药在临床效果方面都不尽人意,久而久之还诱发其它疾病。况且在针灸领域中存在诸多问题,为什么么呢?就是心里没底气、没把握是吧?如银针小了不放心,穴位取少了不放心,针刺没感觉不放心,深浅无度不放心等。本門闡述了中醫炁針疗法對鼻炎的认识,掌握了鼻炎危害、病因病理、臨床表現、辨證施治的诊疗手段,體現了中医炁针结合经方治疗鼻炎的特色,炁针几乎就用一个穴位,临床效如桴鼓,為中醫鍼灸學者、中醫同仁提供參考和學習。


一、病因病理


氣候變化:當氣候變化較大的時候,無論是驟涼驟熱均易使鼻粘膜受到強烈刺激引起鼻炎。

環境因素:近來高科技的發展,自然環境急劇變化,大氣污染嚴重超標,空氣中的有害物質直接刺激鼻粘膜,是誘發鼻炎高發病的主要因素,發病率佔鼻炎病的30%~40%。

鼻子鄰近器官病變:扁桃體炎、咽炎、腺樣體炎等病變的炎症均可擴散到鼻腔引起鼻炎。

濫用藥物:長期使用滴鼻凈或服用降壓藥等均可引起藥物性鼻炎。

全身因素:許多慢性疾病因久病使機體抵抗力低下,鼻粘膜血液循環障礙引起鼻炎。如缺乏維生素A或C、風濕病、貧血、結核病、糖尿病、便秘和其他臟腑的慢性疾病。

其他原因:當機體抵抗力降低或鼻粘膜防禦功能被破壞時,可引起病毒侵入機體生長繁殖,使鼻部和咽部的致病菌乘機活躍,繼發感染引起鼻炎。如鼻中隔偏歪、慢性鼻炎、鼻息肉等。

局部病因:急性鼻炎反復發作或治療不徹底演變成慢性鼻炎,或鼻腔用藥不當,或過量過久形成藥物性鼻炎,常見於久用滴鼻凈之後。


二、辨證分析


中醫分析鼻炎的病因病機主要是外感風寒或風熱之邪入裏化熱,熱毒濁涕阻閉鼻竅而成。

慢性者脾肺虛弱,肺氣不足導致衛氣不足而衛外不固,易感外邪。

脾虛則運化失職,痰濕滯留,困結鼻竅,侵淫鼻竅粘膜而成鼻炎。

臨證治療鼻炎宜清肺益脾、肅降肺氣,通竅散寒等方法從根本上進行調理。如玉屏風散、小青龍湯、桂枝湯、銀翹散、桑菊飲、桑杏湯、清燥救肺湯、補中益氣湯等加減。

炁針治療,或針藥同調都有一定的遠期療效,副作用小,具有廣闊的前景,值得大家共同努力學習與推廣。


三、臨床表現


鼻炎,是指鼻腔黏膜和黏膜下组织的炎性疾病,是急性鼻炎、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萎缩性鼻炎、急性鼻窦炎、慢性鼻窦炎、干燥性鼻炎等鼻腔黏膜性改变的总称。临床表现为鼻腔充血或水肿、鼻塞、流涕、鼻痒、喉部不适、咳嗽等症状,伴有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胸痛胸闷、精神萎靡等状况,甚至会并发肺气肿、肺心病、哮喘等,严重者会导致鼻咽恶性肿瘤。

1. 外感风寒证

以鼻塞声重、喷嚏频作、头痛恶寒、咳嗽痰白为本证的辨证要点。交替或间歇性鼻塞不通,打喷嚏,说话带鼻音,常流清涕,咳嗽,痰稀薄,色白,伴恶寒,微发热,头痛,头胀,遇冷则症状加重,无汗,口不渴。检查可见鼻黏膜红肿淡红。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常见于急性鼻炎、急性鼻窦炎。治宜疏风散寒,宣肺通窍。

2. 风热犯肺证

以鼻塞、流黄涕而黏稠、发热微恶风寒、汗出头痛、咳嗽痰黄为本证的辨证要点。持续性鼻炎,嗅觉减退,鼻燥咽干,鼻涕黄稠,擤出不利,气味臭,头胀不适,心烦耳鸣,并见发热,微恶风寒,汗出,头痛以前额为甚,咳嗽,有黄黏痰,甚则脓涕带血。检查可见鼻黏膜潮红而肿,有黄色分泌物。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常见于急慢性鼻炎、急慢性鼻窦炎。治宜疏风清肺,辛凉通窍

3. 胆热上犯证

以涕出黄浊而黏稠、量多而臭、鼻塞、头痛较剧、口苦咽干、急躁易怒为本证的辨证要点。鼻塞,呈间歇性,语声重浊,嗅觉减退,鼻涕黄浊黏稠,量多,如脓样,气味臭,头晕头胀,头痛剧烈,全身症见口苦咽干,面赤,目眩,咳嗽,痰少而黄稠,或有耳鸣,耳聋,心烦,急躁易怒,尿黄。检查可见鼻黏膜红赤、肿胀,眉间及颧骨部叩压痛明显。舌红苔黄,脉弦数。常见于急慢性鼻窦炎。治宜清胆泄热,化浊通窍。

4. 气滞血瘀证

以鼻塞呈双侧持续性、涕多黏白或黄稠、嗅觉迟钝、头胀痛、咽干为本证的辨证要点。鼻塞,经常呈交替性,晚间卧床时下侧鼻塞加重,涕多黏白或黄稠,有时有黏性鼻涕或无鼻涕,嗅觉迟钝,伴有头胀头痛、咽干,因常用口呼吸而致咽干口燥,或有咳嗽多痰,疲倦气短。检查可见鼻窍黏膜增生肥厚,鼻甲呈桑椹状,肿实色暗,对血管收缩剂反应较差。舌质红,有瘀斑,脉弦数。常见于慢性鼻炎。治宜活血化瘀,散结通窍。

5. 脾经湿热证

以涕下黄稠量多、鼻塞明显、嗅觉迟钝、头昏而重、脘满食少为本证的辨证要点。鼻塞明显,嗅觉迟钝,鼻涕黄稠量多,并见头痛头昏,头重如裹,脘满食少,四肢倦怠,尿黄。检查可见鼻黏膜红肿,肿胀明显。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常见于急慢性鼻窦炎。治宜清热祛湿,芳香化浊。

6. 肺脾气虚证

以涕多色白而黏、鼻塞、嗅觉失聪、头昏目眩、肢倦乏力、食少便溏为本证的辨证要点。病程较长,鼻塞,涕多色白而黏,时多时少,嗅觉减退,身体疲倦乏力,面色苍白,头晕目眩,饮食减少,大便溏。检查可见鼻内黏膜淡红,肿胀明显。舌淡苔白,脉缓弱无力。常见于慢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治宜益气健脾,渗湿通窍。

7. 肺肾阴虚证

以鼻塞日久、不辨香臭、目眩耳鸣、五心烦热、咽干口渴为本证的辨证要点。

鼻腔干燥,鼻涕变稠厚,分泌物多结,或见绿色涕痂,鼻或鼻咽部时作干痛,或有异物感、刺痒感,嗅觉减退,鼻塞,以致患者经常揉鼻、挖鼻,涕痂脱落时则通气良好,易出轻微鼻血,或涕中带血,或混合血痂,可伴目眩,耳鸣,健忘,失眠,腰酸,颧红,五心烦热,盗汗,咽干,口渴,干咳少痰,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常见于慢性鼻炎中的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治宜滋阴养血,清肺润燥。


四、急性鼻炎


急性感染所致,俗称“伤风”或“感冒”,可有全身症状;以秋冬或冬春季之交多见。病情一般经过7~14天便逐渐好转。抵抗力强者可不治自愈。

常见的鼻腔粘膜急性炎症,为病毒感染,并常继发细菌感染。主要症状为鼻堵塞和分泌物增多,早期为清水样涕,后变为粘液脓性鼻涕,病人可有低热和全身不适。检查见鼻粘膜充血肿胀,有分泌物。

急性鼻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鼻粘膜急性炎症,又稱為傷風感冒。其症狀包括鼻塞、流涕、發熱等,病程通常在7~10天。四季均可發病,冬季更為多見。急性鼻炎是人類最常見的疾病,成人通常平均每年感染2~5次,兒童每年可發病6~10次,學齡兒童平均高達12次,由於免疫系統的退化,老年人每年的發病率有所上升。

臨床表現通常以風寒感冒、風熱感冒和流行性病毒感冒的臨床表現為依據。

(一)風寒所致的急性鼻炎


系風寒之邪外襲,肺氣失宣所致,其症多見打噴嚏,流清鼻涕,鼻塞聲重,如果鼻塞不流鼻涕,喝點熱開水就開始流清鼻涕,多發於秋冬之季,舌苔薄白,脈浮緊。


  1. 中藥治療:桂枝15g芍藥15g炙甘草10g生薑15g大棗5枚辛夷花12g白芷12g蒼耳子10g鵝不食草6g。給藥一週,一天一劑,水煎兩次,早晚餐後各服一次


2. 炁針治療:取風池、下關二穴,用炁針之居炁法極效。




(二)風熱所致的急性鼻炎


系風熱之邪侵襲肺衛,致衛表不和,肺失肅降。其症狀多見發熱、鼻塞、流黃鼻涕,惡風寒、頭痛身楚、咽喉幹痛,多發生於春夏季節,舌尖紅,苔薄黃,脈浮數。

1. 中藥治療:連翹30g銀花30g桔梗10g薄荷6g竹葉12g生甘草10g荊芥穗10g淡豆豉10g牛蒡子20g白芷10g辛夷花10g蒼耳子10g。

2. 炁針治療:取下關穴、大椎穴、魚際穴、風池,行炁針之瀉法。



五、慢性鼻炎


是常见的多发病,由急性鼻炎发展而来。与合并细菌继发感染、治疗不彻底和反复发作有关。为鼻腔粘膜和粘膜下层的慢性炎症。很常见,轻者称为单纯性慢性鼻炎,重者称为肥厚性鼻炎。主要症状为鼻堵塞,轻者为间歇性或交替性,重者为持续性,鼻分泌物增多。检查见鼻粘膜充血肿胀,鼻道有少量粘液性分泌物,严重的肥厚性鼻炎由于组织增生,粘膜表面凹凸不平,下鼻甲呈桑葚状变化,中鼻甲粘膜呈息肉样变。中药结合炁针治疗对此症患者有一定效果。

慢性鼻炎是鼻黏膜及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其主要特点是炎症持续三个月以上或反复发作,迁延不愈,间歇期亦不能恢复正常,且无明显的致病微生物,伴有不同程度的鼻塞、分泌物增多,鼻黏膜肿胀或者增厚等障碍。依据慢性鼻炎的病理和功能紊乱的程度,可分为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前者以鼻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为特征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后者以黏膜或黏膜下层甚至骨质的局限性或弥漫性增生肥厚为特点的鼻腔慢性炎症。


(一)單純性鼻炎


慢性单纯性鼻炎主要是以鼻塞、多鼻涕为特证。鼻塞常见于间歇性和交替性两种。

间歇性鼻塞表现为白天、劳动或运动后是减轻,夜间、静坐或者寒冷时加重。

交替性鼻塞表现为侧卧时位于下侧的鼻腔常阻塞加重,转卧另一侧后也是如此。此外,嗅觉可有不同程度的减退,说话呈闭塞性鼻音。


由于长期鼻涕流经鼻前庭和上唇部,可导致皮炎或湿疹,多见于小孩。躺下时鼻涕易流入咽腔,会产生咳嗽、多谈等症状。甚则伴有耳鸣、听力减退、头痛头昏、失眠等症状。鼻涕多而呈粘液性或粘脓性,偶呈脓性。脓性者多于继发性感染后出现。

舌象:舌质淡,苔薄白;脉象:脉浮紧

诊断:肺脾虚弱,卫阳不足。治宜健脾益气,疏散风寒,通散鼻窍,调和营卫,增强抵抗力。

中药治疗:黄芪30~80g防风15g炒白朮15g桂枝15g白芍12g白芷12g辛夷花12g苍耳子10g鹅不食草3g石菖蒲10g炙甘草10g生姜15g大枣4枚,给药三周,一天一剂,水煎两次,早晚餐后各服一次。痰多加半夏,白芥子咳嗽加杏仁、款冬花、鼻涕浓样加鱼腥草、蒲公英。

炁针治疗:独取下关,行炁针居炁法。听力减退或耳鸣者,炁往耳内推。头痛头昏者,炁往太阳穴送,立效。5~7天行针一次,大部分一至三次而愈。


(二)慢性肥厚性鼻炎


慢性肥厚性鼻炎鼻塞呈持续性并渐进性加重,下鼻甲肥大,表明成桑椹状,或息肉样变,黏膜对血管收缩剂反应较差。

肥厚性鼻炎多由慢性单纯性鼻炎转化而来,以鼻黏膜、黏膜下甚至骨质的局限性或弥漫性增生肥厚为特征。发病原因与单纯性鼻炎相似,鼻粘膜部分上皮纤毛脱落,变成复层立方上皮,固有层中静脉及淋巴管周围有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血管扩张、血管壁增厚、黏膜下水肿,继而纤维组织增生和骨膜增殖骨质增厚,成为不可逆的病变,肥厚部位多以下甲为主,尤其在前后端,下甲后端呈桑椹状,上皮呈乳头状增生,有时中鼻甲和鼻中隔相对处有肥厚。

双侧持续性鼻塞,鼻塞性鼻音,鼻分泌物少二稠不易擤出。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症状是多方面的,可有嗅觉减退、耳鸣、听力减退、咽干、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尤其是肥大的中鼻甲压迫鼻中隔时会发生三叉神经痛,更令人痛苦和烦恼,对患者的健康影响很大,不能不引起注意。



舌象脉象: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紧涩或弦数


临床诊断:久治不愈,衍变气滞血瘀,治宜活血化瘀,调和气血,消肿通窍。

中药治疗:白芷12g石菖蒲12g赤芍15g川芎10g桃仁10g 红花10g葱白7根,

生姜15g辛夷花10g蔓荆子10g天花粉12g九香虫10g苍术12g。给药三周, 一天一剂,水煎两次,早晚餐后各服一次。


外用中药:枯矾100g鹅不食草30g;或者石菖蒲100g皂角100g研成细末,玻璃瓶储存备用,使用时用药棉一小团,蘸上少量的百雀羚或白色的牙膏,再去蘸上药粉,塞在鼻腔中,一天一换,一天塞一个鼻子,交替使用,直至治愈为止



炁针治疗:炁针治疗:独取下关,行炁针居炁法。听力减退或耳鸣者,炁往耳内推。头痛头昏者,炁往太阳穴送。立效。5~7天行针一次,大部分一至三次而愈。


(三)幹燥性鼻炎


干燥性鼻炎是以鼻分泌物减少、鼻黏膜干燥,但无鼻黏膜和鼻甲萎缩为特征的慢性鼻炎,秋冬干燥季节多发或加重。其病因多以工作环境以及自然界气候有关,在气候干燥、寒热温差大和粉尘多的环境中易患此病,维生素缺乏、贫血、大量吸烟、酗酒可致鼻黏膜改变引发本病。


1. 臨床表現與診斷

症状:自觉鼻腔干燥少涕,多伴有鼻内有异物感、灼热感,易发鼻出血,干燥季节加重。


体征:鼻腔前端黏膜病变较为明显,鼻黏膜干燥、充血,附有散在的尘屑,可见少量分泌物或少许干痂,鼻中隔前下方有干燥、糜烂、结痂。


诊断:以鼻腔干燥为主要症状和体征,黏膜病变主要在鼻腔前部,嗅觉正常。


鉴别:主要是以萎缩性鼻炎相鉴别。萎缩性鼻炎鼻内干燥,易出血,可有恶臭、鼻塞、嗅觉减退或丧失,鼻腔宽大,鼻甲萎缩,有大量的痂皮粘附。

2. 燥邪淫侵症

主证: 鼻内干燥、灼热,异物感,时伴有鼻涕带血。鼻黏膜干燥,下鼻甲

前端常有少许结痂,鼻中隔前下方干红或有咽痒干咳,口干欲饮。舌质偏红少苔,脉细数或略数。

中药治疗:治宜清燥宣肺,养阴清热之法。

沙参15g 麦冬15g 阿胶12g 枇杷叶12g杏仁10g 生甘草10g 生石膏20g 芝麻仁15g霜桑叶15g 石斛20g 玄参30g 。鼻衄加茜草12g白茅根30g,大便干燥加麻仁10g郁李仁10g

3. 阴虚鼻窍失濡养症


主证:鼻内干燥、刺痒。有灼热感,时有少量衄血,鼻黏膜干燥,鼻中隔

干红,有少许结痂,口干咽燥,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中药治疗:治宜养阴润肺之法。百合40g 生地30g 熟地30g 麦冬15g

归10g 白芍15g 川贝母10g 玄参30g 桔梗10g 生甘草10g

4. 脾胃郁热症

主证:鼻内干燥、鼻息气热。多见鼻衄、鼻黏膜干红,鼻中隔前下方有少

量的结痂,糜烂、咽干欲饮,大便干 燥、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而干,脉滑数。

中药治疗:治宜清解肺胃之热,生津润燥。双花30g 连翘15g 天花粉12g

白芷10g 杏仁10g 枳壳10g生地30g 黄芩12g 升麻6g 葛根30g,一天一剂,水浸泡15分钟,连续煎两次,早晚饭后服用。

5. 气虚失养症

主证:鼻内干燥感,有异物感和灼热感,鼻涕带血,鼻黏膜色淡少津,鼻

中隔前方干燥,糜烂、结痂。倦怠乏力,面色无华,纳差,舌质淡,脉弱无力。

中药治疗:治宜健脾益气,升清润燥之法。人参20g黄芪40g 炒白朮15g

当归10g麦冬15g百合30g升麻6g 柴胡6g陈皮10g炙甘草10g 沙参15g

6. 炁針治療

选穴:主穴下关、鬼哭穴,居炁法。

施针手法: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临证加减:气虚加刺中极或关元;肺阴不足加刺鱼际;脾胃燥热,津液不足加刺足三里合谷,三阴交、或阴陵泉、解大便干燥加刺天枢。

(四)萎縮性鼻炎


萎缩性鼻炎是一种发展缓慢、以鼻腔粘膜萎缩性或退行性病变为病理特征,主要临床特点是鼻黏膜、鼻甲萎缩、鼻腔宽大、鼻腔内积结黄色分泌物和结痂皮,恶臭、嗅觉障碍。无臭味者为单纯性萎缩性鼻炎,有臭味者为臭鼻症。本病多发生于山区和气候干燥地区,女性多于男性,体格瘦弱者多于健壮者。

1. 中醫診斷

中医诊断其病机主要体现在阴虚鼻燥和湿热熏鼻所致。

诊断要点:鼻腔干燥,嗅觉减退或丧失,鼻甲萎缩,鼻腔宽大,充塞大量痂皮及分泌物。


阴虚鼻燥:久病阴虚,肺经燥热,或气阴两亏,清阳不升,津不上乘,阴血亏损,鼻窍失养,虚火上炎致鼻窍肌膜枯萎,发为本病。


湿热熏鼻:阴虚日久,阴津耗尽,鼻窍失养,肌膜枯萎,复感湿浊之邪,湿郁化热,灼腐酿脓,积结痂皮。

2. 臨床表現與症狀

症状:鼻腔或咽喉干燥不适,女性患者每于月经期症状加重;嗅觉减退或丧失,鼻内虽有恶臭,但不能自知;鼻腔堵塞感,可因干结痂堵塞而致鼻塞,或因鼻腔感觉功能减退而感觉鼻塞;常并发鼻出血,伴有头痛头昏,吸入冷空气尤甚。


3. 辨證治療

生素扶助治疗,可以服用VB2、VC、VE、V他命或鱼肝油。

局部治疗:用常温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消除痂皮和臭鼻症。

中药治疗:临床分证分型,辨证施治。

炁针治疗:辨证施治,选穴主次分明,依法行针。

4. 中藥治療

脾气虚弱:鼻内干燥,鼻涕色黄绿腥臭,痂皮淡薄,嗅觉失灵,食少腹胀,疲乏少气,面色微黄,大便时溏,唇舌淡白,舌苔白,脉缓弱。局部检查鼻内黏膜淡红,萎缩严重,鼻腔宽大,涕痂积留。治宜益气健脾,祛湿化浊。


中药处方:黄芪60g人参20炒白朮15g茯苓20g炙甘草10当归10g陈皮10g升麻6g柴胡6g防风12g鱼腥草12g石菖蒲10g辛夷花10g苍耳子10g。

炁针治疗:近处取穴与远端循经取穴相配合为原则,达到运经调炁,宣通肺窍的作用。每次选主穴1~2穴,5~7天一次,依据虚实和炁针补泻法则行针。

主穴:下关穴,鬼哭穴。肺阴虚加鱼际,鼻臭加刺足三里,脾虚加刺三阴交,气虚加刺百会前一寸或关元穴或中极穴。


(五)過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是最常见的一种鼻腔黏膜变应性疾病,称血管运动性鼻炎或称神经反射性鼻炎。刺激体可来自于体外或体内,体内是内分泌和精神反应,与过敏性体质与基因有关,通常为遗传所致。但是由于工业化建设加快,空气污染加剧,非过敏性体质也会演变过敏性体质;体外是经过接触过敏原物体,诱发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和鼻痒症状,如对季节变化花草树木和动物散发的气味,以及尘螨、霉菌性气味过敏。

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包括婴幼时期,大多数患者20岁前患病,75%的儿童患者伴有哮喘疾病。由于患者鼻塞不得不用口呼吸,变应原随之增多,使哮喘加重。

1. 病因病理

过敏性鼻炎是一种由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而诱发的多因素常见疾病,其危害因素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主要病因是遗传因素和变应原暴露两种。

遗传因素:过敏性鼻炎患者具有特应性体质,通常显示家族聚集性。

变应原暴露: 变应原是诱导特异性过敏抗体并与之发生反应的抗原。它们来源于动、植物、昆虫、真菌或职业性物质,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或糖蛋白,极少数是多聚糖。变应原主要成分为吸入性变应原和食物性变应原,亦是过敏性鼻炎的主要原因。


动植物虫: 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尘螨、粉尘螨生活在床垫、床底、枕头、地毯、家具及毛绒玩具中;植物的花絮花粉;


食物变应原:在患者多个器官受累的情况下,食物变态反应常见。对婴儿来说多数是有牛奶和大豆引起的。对于成年人来说的食物变应原是花生、坚果、鱼、鸡蛋、苹果、牛奶、大豆、梨等

2. 臨床表現

过敏性鼻炎的典型症状主要是阵发性喷嚏、鼻塞和鼻痒、清水样鼻涕,部分伴有嗅觉减退。

喷嚏:每天数次阵发性发作,每次至少3个以上,多在晨起或者夜间或接触过敏源后立即发作。


清涕:大量清水样鼻涕,有时可不自觉从鼻孔滴下。


鼻塞:间歇性或持续性,单侧或双侧,轻重程度不一。


鼻痒:大多数患者鼻内痒痒,花粉症患者可伴有眼睛痒、耳痒和咽痒。


体征:常见鼻黏膜苍白、水肿、鼻腔水样分泌物。


诊断:以上症状2项以上含两项可诊断为过敏性鼻炎。

3. 辨證施治

中药治疗:治宜清血分热,健脾益气,抗过敏增强抵抗力、疏风散寒。

黄芪60g防风15g乌梅15g银柴胡15g炒白朮15g炙甘草15g虫退10g桂枝12g芍药12g细辛4g干姜6g炙麻黄12g半夏12g辛夷花10g,鹅不食草6g,给药三周,一天一剂,水浸泡15分钟,连续煎两次,饭后服用。

炙黄芪30 炒白术15 防风15乌梅肉15 银柴胡10 辛夷花10 炒苍耳10 细辛5 麻黄5 蝉衣15 甘草6旱莲草10半夏10g

附*阳虚寒凝,予温阳驱寒

鼻属督脉所循,督脉统一身之阳。若阳虚寒凝,督脉不畅,则致头痛,鼻塞,浊涕黏白,嗅觉减退。可伴形寒肢凉,背寒如掌大,小便清长,夜尿多,舌淡苔白,脉沉细弱临证可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苍耳子散加减。

常用药物,附片6g,麻黄6g,细辛3g,苍耳子、白芷、辛夷各10g,白芍药15g,白术12g,茯苓12g,炙甘草6g

下面我与大家分享“脱敏汤”治疗过敏性鼻炎,用药简洁,方便易取。它是南京中医药大学著名耳鼻喉科专家干祖望教授治疗“过敏鼻炎”的常用方。疗效可靠,确实,不妨一试。

药物组成:紫草10克、茜草10克、墨旱莲10克、蝉衣3克、干地龙10克

功效:凉血疏风脱敏止嚏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炁针治疗:主穴下关穴、蝶骨穴,行炁针居炁法;配穴风池穴、鱼际穴、解溪穴,行炁针居炁法。有立竿见影之效。

今天我就講到這裏,临床实践指南只是为临床医师在较短时间内了解所关注的临床问题提供了一条捷径,它不能代替广大医师群体的丰富的临床实践,我们应理性、科学地看待指南,将其与我国国情相结合,避免教条、机械地套用。



长按下面二维码,关注“针尖上的中医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字样

倾听中医炁针实战传承论坛第006期课程

中医炁针结合经方治疗各种鼻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