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信乞讨”,知羞才知休

 京庭 2016-01-16

“微信乞讨”,知羞才知休

       今年以来,亲朋好友之间互相祝福,除了送上语言的祝福,发送祝福短信,发微信红包也成了一种新的祝福方式。临近春节,微信红包又火了,然而这“火”的方式却和之前有所不同,从“赠送祝福”变成了“索要祝福”。有市民反映,近一个月内在微信中“讨要”红包的信息开始蔓延,引得大家争相转发,纷纷向好友讨要红包。部分人死缠烂打变着法的找理由,让微信好友给自己发红包,或是多次发送类似信息,这类人也因此被网友戏称为“微信乞丐”或“讨红包专业户”。如此变“抢”为“讨”,绑架友情的做法着实令人尴尬不已。
       当然,对任何事物,我们不能一棍子打死,不可否认,朋友之间时不时借着这种方式,调剂一下气氛,对增进彼此友情也有裨益,但是不同的人们对同一件事情具有不同的接受能力,有的人将“要红包”看成一个好玩的游戏,有的人却将其视为一种有失体面和尊严的行为,有的人乐此不疲,有的人却深恶痛绝,所以,此等方式,应依对象而定,适可而止,莫要最终弄得本末倒置,惹人生厌,最终得不偿失。
       归根到底,“微信乞丐”为何如此众多,无非就是利用之间的人情关系,不同于以前网络上彼此互不认识,微信朋友圈是一个小型的熟人社会,如果索要红包的现象仅限于娱乐、开玩笑也无可厚非,但是有些人把给不给红包、给多少红包成为衡量两个人之间亲疏远近的一种标尺,这种将情感关系工具化、利益化的做法,不仅会让对方有抵触情绪,造成精神和经济上的压力,甚至伤及情谊。
       网络空间虽然是虚拟的,然始终与现实社会紧密联系,一个人在网络生活中表现出的道德素养,在现实中同样会产生影响,虽然“微信红包”形成了一种“新民俗”,但是同样应该适可而止,千万不要让这一“新民俗”变味。务必做到“谨言慎行”,要形成一致抵制的共识,不因不给红包而羞,反因索要红包而愧,共同破除微信索要红包的歪风,还网络社交以最初的本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